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在中國的留學生:有人堅持,有人放棄,有人剛剛抵達

去年12月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外國留學生返華問題,將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統籌考慮外國留學生返華複課事宜。我們願意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構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中外人員往來秩序。

據教育部數據,2017年共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我國大專院校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而據外媒報導,近年來,每年都有約50萬留學生到中國眾多大學學習,這一數字在疫情以前一直持續增長。其中,韓國為來華留學的最大生源國,緊隨其後的還有泰國、巴基斯坦、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和老撾等。而且,來華留學生學的多是工程、科學等的專業,而不像以前更多的是學習中文。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正在變成一個高等教育中心,這也是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之一。

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來華留學生的學習進程顯得各不相同,有人堅持,有人按下了暫停,有人另覓他途,也有人放棄,更有一批新生懷揣著他們的中國夢剛剛抵達。

白俄羅斯留學生蘇小小:網課有利有弊 已經在中國過了兩個春節

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中國大學就已發相關信息給在本校的留學生,表示已在進行留學生返校計劃。目前,部分高校的一些學生已經返校,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1月,上海紐約大學的留學生史蒂芬妮·安德森就在社交媒體上記錄了她和一批學生的返校過程。

蘇小小在中國參加電視節目錄製 受訪人供圖

來自白俄羅斯的蘇小小是清華大學的留學生,這個名字是她的第一個中文老師給她取的,她從2018年開始了在清華大學的大學生活。大二的時候,她同全球所有留學生一樣遭遇了疫情,但這並沒有讓她的留學生活因此失色。蘇小小已經連續第二年在北京過年過節,過寒暑假。

在中國的這幾年裡,她參加過多個電視節目的錄製,還參加了漢語橋比賽,去了河北和陝西,走進鄉村見證了中國的脫貧奇跡。在學習、比賽、參加節目之餘,她還在中國旅行,去過雲南,喜歡海南、廣東,還一直想到更廣闊的西部看看。疫情期間,她還和姐姐一起在白俄羅斯組織同學、朋友自購醫療物資,支援武漢。

“我很幸運,在疫情期間回到中國,在這裡留學、旅行、參加線下活動。”蘇小小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疫情初期,正好因寒假回國的她其實也在家上了一年網課,深刻體會了網課的利弊。中國跟白俄羅斯有5個小時的時差,熬夜上課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情。經過半個學期的網課後,她發現線上學習的現場感、互動感都不夠強,而一天三四門長達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多小時的網課,讓電腦前的她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蘇小小曾與姐姐在白俄羅斯組織同學、朋友自購醫療物資,支援武漢。

同時,因為班上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學生之間通過線上會議做一些項目作業時,交流效率也特別低。對蘇小小而言,網課的“成就感”也會打折扣,因為她學的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很多專業作業都需要在線下完成,但上網課就只能一個人面對電腦學習、考試,很多作業也變得單一。上了兩個學期的網課,她感覺收獲並不是那麽大。

但好在網課期間的個人時間比較多,蘇小小在這兩個學期裡修了大部分的必修課和選修課, 給自己留下了更多時間去思考研究生讀什麽方向,並且還看了很多文獻,讀了很多書,這讓她對研究生專業的選擇,包括對現在就讀的專業的把握更深了。

當重返校園的時候,蘇小小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很多好久不見的同學,回到我最喜歡的校園,覺得能線下上課非常開心,非常激動。”她所在的年級有七八個留學生返校了,她就是其中之一。

意大利留學生蔣語竹:仍然嚮往清華 未來還想回中國工作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有一些學校的留學生因為暫時不能回學校,也因為網課的一些弊端而選擇了延期畢業、休學,甚或退學。

蔣語竹是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這位來自意大利的留學生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非常“中國”,她已經回意大利上了兩年網課。“開始上網課的兩年來,我一直在等待回歸‘正常生活’的那一刻。”蔣語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本來想早點畢業,但最終還是決定延遲到一年後畢業。

蔣語竹直言不喜歡上網課,最大的問題就是時差,而且每天都在家裡,整天坐在電腦前。儘管清華大學的老師,尤其是經濟管理學院的老師努力地照顧上網課的學生,但她還是覺得一開始非常艱難,壓力很大,覺得與學校生活很遙遠,也因為沒有動力,很難完成一些課程,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能夠(通過網課)繼續學業是多麽幸運。”

疫情下的意大利羅馬街頭。

蔣語竹表示,一些學生決定休學也是好的,但是“延期畢業對我來說是最合適的”。這樣,她在畢業前就有了更多時間,不必急於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上課上,能在學習和實習中找到平衡。她也表示,現在情況正在好轉,希望能盡快回到校園,回到線下的現實生活中,“我仍然嚮往清華的學生生活,學習更多我喜歡的東西。”但她不是坐下來希望,而是正在努力取得更好的平衡,一邊做著喜歡的實習,一邊上課。

網課並不會影響畢業,只是如果網課將一直上到明年畢業,她會有一些遺憾。她以為大學生活還長,還有更多的時間,所以還有好些事情沒做,比如加入一個運動隊,去參加一些活動,或者去一些遙遠的城市旅行。她想有更多的時間和同學們在一起,想去參觀中國的傳統地標,想在一些地方留影。

“其他同學都在清華的西門拍了照,但是我沒有。因為那個時候,我沒有想到我會有這遺憾的。”蔣語竹表示,如果可以的話,她未來還想回中國工作。

疫情期間,還有一些學校的留學生選擇了轉學到有合作關係的學校裡繼續學習。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賴書先(音譯)在浙江大學就讀了一個學期後因疫情而回國,因其項目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合作關係,這位22歲的留學生最近飛到了美國,將在當地學習一年。還有留學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去年秋天,很多學生就從上海紐約大學轉到了紐約大學,在當地繼續學業。

美國留學生王康:堅定地來追尋中國夢 “你們這裡沒有新冠”

有一些人放棄了,又有很多人堅定地來了。王康來自美國南達科他州,是上海紐約大學的大一新生。1月底,包括他在內的100多名留學生從底特律飛抵上海。

王康在採訪中堅持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和他同來的這一批學生中大部分都是新生。“外國學生都想實現他們的中國夢。”王康說道,“他們(同來的外國留學生)都覺得中國很厲害,因為你們這裡沒有新冠。我們都感謝中國政府讓我們來中國,因為現在中國就是最安全的國家。”

1月24日,王康和一批留學生抵達了上海浦東機場 受訪人供圖

王康告訴記者,他在2012年跟媽媽一起來中國旅行,去了好幾個城市,開始對中國、中文感興趣。於是,他在2018年申請到了美國國務院的獎學金,於2019年到了北京一所高中學習中文。疫情開始之後,他也和其他留學生一樣返回了美國,但他更想在中國學習,因此申請了上海紐約大學,如願重返中國。

王康在1月24日抵滬,現在還沒有看到大學校園。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1月16號就開始(在出發地)隔離了,2月16號(在上海)結束隔離並開始自我監控,2月23號才結束。”但他表示,能來中國“等多長時間都沒問題”。

結束隔離後,王康即將開始他的大學生活。而蘇小小今年將本科畢業,她準備繼續待在中國讀研究生,計劃研究生畢業後先在中國工作幾年,積累經驗和經歷。

因為疫情期間的國際旅行不便,王康知道自己大概要等到2023或2024年再回家,但還是堅定地來華留學。蘇小小則已經連續第二年在北京過年過節過寒暑假。她表示,雖然會想家,但在中國的機會對她來說是最好的,她也喜歡在這裡的生活。

蘇小小告訴記者,在中國的留學生活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就是安全;第二是機遇,在中國的機遇很多;第三是豐富,來自各個國家的朋友很多,跟中國同學的體驗特別多,中國政府和學校讓他們參加的活動也特別豐富。蘇小小對紅星新聞記者說:“她也鼓勵其他留學生,不要害怕犯錯,多挑戰自己,有夢想就去做。”

紅星新聞記者 林容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