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稱通話記錄能統計人口預測疾病 但有個問題不能不防

通訊公司往往會對用戶的通話記錄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以了解他們的地理位置和手機使用習慣,從而改進服務。

然而近幾年來,不少研究人員們也盯上了這類信息。據《自然》雜誌報導,研究人員突然意識到,這些信息很可能會幫助改善人們的生活。但也有批評者擔憂,用戶的信息可能會遭到濫用。

《自然》雜誌以2010年海地地震為例,講述了電話通話記錄數據的妙用,以及其潛在的應用前景。

使用通話記錄

遠程分析海地地震後的人口流動

報導稱,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之後,海地各地的救援機構展開工作,調查幸存者們的下落。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一位研究全球衛生的畢業生利納斯·本特松認為,他可以從遠處回答這個問題。

他推斷道,許多海地人使用手機,而這些通話都將會通過電話塔,研究人員可通過這些數據來大概確定這些人的位置。本特松勸說海地最大的手機服務供應商Digicel,分享地震前後數百萬的電話記錄。為保護使用者的隱私,Digicel使用隨機數字替換了手機使用者的姓名以及電話號碼。

據《自然》雜誌報導稱,本特松的想法奏效了。

雖然本特松的分析並沒有被快速驗證得以在當時幫助到海地人,但2012年,他和同事們發布報告稱,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人口數量在地震之後幾乎減少了四分之一,在接下來的11個月後又緩慢提升。這一結果和聯合國所做的實地詳細調查結果一致。

對此,人道主義者和研究人員們非常興奮。

在低收入國家,即便是基本的人口統計數據都很模糊。家庭調查則十分昂貴,而且並不頻繁,更何況在這些國家裡許多人甚至沒有智能手機、信用卡和其他可留下數字痕跡的科技,這使得在富裕國家中所使用的遠程追蹤方法毫無用武之地。

數據向善

可助統計人口、預測疾病傳播

自海地地震以後,在“數據向善”(data for good)為標題的框架下,科學家們已經分析了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肯亞和至少20多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數以千萬計手機所有者的通話信息。人道主義團體稱,他們曾運用這些分析結果來有的放矢地提供援助。

此外,還有研究人員將通話記錄和其他信息一起研究,試圖預測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路徑,以及查明貧窮、社會孤立、暴力和其他更多問題發生的具體地址。

至少20個移動電話公司將他們的信息“捐”給研究人員供研究使用,包括支持“社會公益大數據”倡議的100個國家的運營商。據悉,該倡議由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提供讚助,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在內的機構都曾投入資金,支持此類研究。本特松也在斯德哥爾摩和其他人一起創建了一個叫做Flowminder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專門處理和分析大量的通話數據,目的是為拯救生命。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手機,但Flowminder和其他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通話記錄分析可以估測出人口的分布和流動。包括荷蘭、阿富汗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內的國家機構,如今已經在探索如何使用通話記錄來做人口普查,這樣的信息在許多低收入國家裡都是缺失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上一次最為完整的人口普查還是在1984年。

救援機構也在使用這些數據,比如聯合國的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尼泊爾2015年地震後對通話記錄進行了分析,以找出哪裡的人最需要食物或現金。Flowminder和聯合國團隊還評測了地震後到底有多少人逃離了首都加德滿都,他們去了哪裡以及何時返回等信息。

有人反對:

侵犯隱私 數據可能被濫用

然而,隨著“數據向善”項目獲得的關注越來越多,部分研究人員則在質疑,這種操作方式給社會帶來的益處是否足以超過它們被濫用的可能性。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複雜。關於其項目的細節,救援機構往往守口如瓶。而GSMA雖然慶祝這些數據分析可以成為對抗流行病疫情和災難的武器,但很少有同行評審的研究支持這些說法。

與此同時,人們還越來越擔心這些數據的使用缺乏得到相關用戶的同意,以及侵犯隱私的可能性,即便這些數據都使用匿名。耶魯大學數據責任研究院納撒尼爾·雷蒙德稱,這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人販子可能會利用這些結果定為尋求避難所的難民。雷蒙德和其他人認為,是時候該創建一套詳細的指導方針,以評估“數據向善”研究所帶來的益處和風險了。

“雖然是出自好心,但我們對可能導致的危害了解得不夠充分。”他說。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編譯報導 來源:《自然》雜誌

部分圖據IC photo

編輯 張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