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間僅8平米的書房,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的由來

“三希堂”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是乾隆最鍾愛的書房。

按其本意,“三希”有兩種解釋,一說其名取“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深層含義是告誡士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向聖賢的標準看齊。即使是已經達到了賢聖的高度,也還要繼續進取。另一說,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寶。

“三希堂”布局

“三希堂”僅八平方米,但陳設幽雅、古樸,狹長的室內進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兩間小室,彌補了空間的不足,裡邊的一間利用窗台設擺乾隆禦用文房用具。

匾額

乾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九歲。

乾隆皇帝書寫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對聯為“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筆紙)。

鎮堂之寶

乾隆是個大收藏家,“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是堂內的鎮堂之寶。雖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但三件“鎮堂之寶”的地位從未有過動搖。

“三希堂”內部照片

乾隆皇帝胸懷古今、博覽群書、勤政親賢。他曾說:“吾今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愛賢,重德,順法天地自然的治國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從內府收藏的歷代名家書法中,精選名帖,聚集眾工,將其模勒上石,鐫刻成帖。因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稱《三希堂法帖》,又稱《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所謂“法帖”,即是把名家書法集而成冊, 供他人效法之帖。

《三希堂法帖》採用模勒上石的製碑法

書家的原墨跡也得以完整保留。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巨製。製作過程,非能工巧匠不可勝任。完成後,乾隆皇帝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可見對其愛憐之至。

其後,乾隆十七年,又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選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始成完璧。但直到清末,才廣為流傳。目前,《三希堂法帖》原石共495方,均嵌於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內容源自至善書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