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仕途路線多坎坷

朱熹18歲中舉,19歲赴京城臨安會考,取得進士及第(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22歲應朝廷考試,被授予左迪功郎。科舉告捷,青年得志,他躊躇滿志,期望前途廣闊.但偏安南方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政治腐敗,經濟恐慌。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矛盾重重,再加上冗員極多.人浮於事,有才有志者難以施展。這是朱熹仕途坎坷的客觀因素。據朱子學家統計:朱熹實際從政時間前後加起來只有7年。其中包括:任同安主薄3年,知南康軍2年,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9個月,知漳州1年,知潭州2個月,任煥章閣待製兼侍講46天,其余40多年時間在各地從事著述和講學。

紹興二十三年秋,在家待職五年的朱熹,終於步入仕途,出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在同安任內的情況,他自己說:“主簿就職內大有事,縣中許多簿書皆當管.某向為同安簿,許多賦稅出入之薄,逐日點對全押,以免吏人作弊.”作為封建社會官吏的朱熹,工作勤懇細心,盡職盡貴,並注重廉政,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除主薄職務外,他還兼管教育,把同安縣學分為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四齋,各置長一人。對學殿、講座、齋舍都加以修葺。教學內容,主要是修己治人之道;教學方法,則採用間答式.朱熹還聘請進士講學,開創同安一代新學風。朱熹在同安還建造“經史閣”,搜集整理並保存縣裡的經典藏書,以供諸生觀覽。

據史料記載:朱熹在同安任職期間,曾鎮壓過饑民起義。紹興二十五年夏,同安饑民起義,很快包圍了縣城.朱熹等深怕起義軍攻破城池,他親自守備在過去曾被農民起義軍攻陷過的城西北方一帶,盡力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同安主薄任滿後,朱熹沒有官職,隻任有祿無事的祠職。在這前後20年的時間裡,他著書講學、交友授徒,同下層人民比較接近。這期間,由於他經歷和參與了朝野‘系列鬥爭,看到了朝廷腐敗,曾擬向皇帝提出講學、修身、明理、任賢、整頓紀綱和節約財政等十大政治主張.但南宋朝廷腐敗,權臣奸偽,他的政治主張不可能被重視,只有辭官不就,仍回鄉著述講學。

朱熹到了50歲以後,又開始從政.孝宗淳熙五年,由於史浩的推薦,朱熹被任命為“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朱熹從政有術。他認為“平易近民,為政之本”,還要“以嚴為本,而以寬濟之,初即采取濟貧措施,一面來糧暇濟,一面抑挫豪橫,保佑善良”。他興利除害,興修水利,在於早之年,了解民情,及時娠濟,使很多貧苦百姓得以活命。

朱熹任職期滿後,上面又給他一個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待次,即要等待出缺的官。當時,浙東各州縣因大旱歉收,發生饑荒,民怨沸騰.在浙東危難之際,朝廷這才授朱熹為直秘閣,差遣去浙東上任。朱熹一路輕車簡從,暗地察訪民情,當機立斷撤換了一批救災不力或有不法行為的下屬官員,接著坐鎮台州,彈幼台州知州唐仲友。並請求皇帝撥款貶濟災民,減免民眾所欠舊稅等。朱熹維護封建統治的一系列言行,得罪了一些權臣。唐仲友與宰相王淮有姻親關係。唐受到庇護,朱反遭彈幼,被改派他職。朱熹為避免禍患,只得辭職還鄉。歸家後,寫信給陸遊,表示將“杜門空山”,“以畢此數年為上策” 光宗紹熙元年四月,61歲的朱熹,退隱武夷山8年之後,第四次出任地方官,執掌漳州。朱熹知漳州一年間,因泉州、汀州和漳州的土豪侵漁貧弱土地,提出推行“經界”制度,要求重新丈量土地,核實田畝,畫圖造冊,以糾正“田稅不均”的現象,減輕貧苦農民不合理負擔。朱熹這種田稅改革的設想,自以為半年即可辦好,實際上由於官僚地主的激烈反對,再加上當時宰相留正是泉州人,對試行經界制度不予支持,使這項工作半途而廢。

對此,朱熹的對策只能是辭官自幼。他在《辭免湖南運使狀二》中,表露了他的思想觀點和處境。辭狀說:“熹竊見本州紹興年中經界良法方行速罷,貧民產去稅存,不堪追呼之擾;富家業多稅小,益長兼並之勢.後來朝廷節次欲再舉行,皆以豪右浮言詛撓,而輟積至於今。……輒冒萬死,自勸以聞。”與此同時,朱熹長子朱塾病逝.他用為長子料理喪事為理由,辭職回鄉。朝內大臣聞訊朱熹被免職.紛紛上書。趙汝愚上書要求留任朱熹,寧宗不聽;中書舍人陳傅良、起居郎劉光祖、起居舍人鄧釋、吏部侍郎孫逢吉等,上書留任朱熹,也被寧宗拒絕.結果,朱熹隻做了46天的侍講,就被解除職務,回到建陽考亭。從此,結束了他的從政生涯,繼續從事講學和著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