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次在以色列部署“薩德”,美國打什麽算盤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和以色列軍方近日宣布,美軍首次將其最先進的“薩德”反導系統臨時部署在以色列,投入兩國聯合軍事演練。

這是兩國聯合軍演中首次動用“薩德”。美軍稱,臨時部署“薩德”既體現美軍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也旨在測試美軍在全球快速部署類似系統的能力。

再入中東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喬納森·孔裡庫斯稱,這套“薩德”的全部組件現在位於以色列南部內蓋夫沙漠的一處空軍基地,很快將轉移至以色列南部另一地點。以軍拒絕公開具體地點和“薩德”的部署時間。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稱,“薩德”系統首次部署在以色列,向外界展示了以美兩國之間緊密的軍事聯繫,讓以色列“在對付中東地區遠近威脅時更強大。”

以色列不是唯一一個跟“薩德”“結緣”的中東國家。4日美國國防部稱,沙特將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支付首筆費用,用於安裝150億美元的“薩德”反導系統及相關配套設備,這是2017年沙特與美國達成的1100億美元軍售協議的一部分。按照兩國達成的協議,沙特將購買44台“薩德”發射架、360枚“薩德”攔截導彈和配套設備。而早在2016年,阿聯酋就在其境內部署了“薩德”系統及其配套設備,使其成為首個部署這一系統的海灣和中東國家。

劍指伊朗

“薩德”全稱“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主要功能是攔截來襲的短程、中程和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在中東地區,該系統防禦的目標幾乎只有一個:來自伊朗的導彈。

伊朗的導彈能力一直是以色列、沙特等中東國家和美歐的“心頭刺”。根據一些西方智庫的判斷,伊朗與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不包含核武器)在伯仲之間,遠遠強於沙特等海灣國家。過去幾十年間,由於受到美國的製裁,伊朗在常規軍力方面技術更新換代存在不足,因此將大量資金和資源投入彈道導彈的研發中。根據一些智庫的判斷,雖然伊朗不大可能真的成為核國家,但其常規導彈能力依然足以完成對以色列和沙特等國的飽和攻擊。

因此,過去數十年間,美國和以色列等國都一直想要限制伊朗的導彈能力,這一問題在伊朗核問題談判中也一直是雙方爭論的焦點。但在2015年簽訂的伊核問題最終協議中,導彈問題並未與核問題掛鉤,這也被以色列和沙特視為美國向伊朗妥協的直接證據。

2017年之後,美國中東政策出現巨大調整。華盛頓幾乎是毫不掩飾自己偏向特拉維夫和利雅得、敵視德黑蘭的態度:2017年,美國政府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同年,美國政府宣布與沙特達成1100億美元軍事大單;2018年5月,美國政府不顧歐洲盟友和俄羅斯的警告,堅持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伊朗采取“最高級別”製裁措施。而此次在以色列部署以及向沙特出售“薩德”系統,將大大加強兩國的防空和反導能力,反製伊朗的導彈威脅。

“美國優先”

2018年底,白宮先後宣布將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不但引發國防部、情報部門和歐洲盟友的抗議,也加重了外界對於白宮要放棄中東、甚至準備將中東拱手讓與俄羅斯的擔憂。

但現在“薩德”再入中東,除了可能進一步加劇中東國家之間的對抗,也向外界表明美國並沒有離開中東。根據美軍歐洲司令部4日的聲明,美軍決定把“薩德”快速部署至以色列,意在“展現美國對以色列地區安全的持續承諾”。

一邊是撤軍、一邊是賣裝備,美國這看似矛盾的舉動背後,仍然是本屆美國政府所秉持的“美國優先”戰略。

對美國來說,大量美軍深陷敘利亞和阿富汗這兩個泥潭,不但在經濟上負擔沉重,美軍士兵傷亡數字的持續攀升,對政府而言也是一筆政治負資產。以持續了17年的阿富汗戰爭為例,近2300名美軍士兵陣亡、直接耗資超9000億美金,間接支出或高達2兆美元,而就算美國政府已經正式宣布阿富汗戰爭結束,目前仍有約1.4萬美軍士兵駐扎在阿富汗,這些士兵每天面臨著各種襲擊威脅。饒是如此,2018年的一項民調顯示,49%的美國人認為戰爭沒有達到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在阿富汗同塔利班談判結束阿富汗的對抗局面、在敘利亞借助庫爾德人和反對派武裝同俄羅斯對抗,並借此將美軍從正面戰場撤離,對美國政府來說也確實是一個又可以省錢,又可以贏得一些政治資本的選擇。

而把薩德系統賣給中東盟友,更是一筆包賺不賠的生意。軍火貿易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其後續的維護保養費用才是大頭。以阿聯酋為例,在2016年購進兩套薩德系統後,2018年阿聯酋又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價值1.29億美元的維護合約。

美國打的另一個算盤是,通過加強中東盟友的實力,維持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甚至加劇這種緊張態勢。中東局勢的緊張意味著國際油價將繼續在高位運行,對於已經成為能源淨出口國的美國來說顯然能夠從中漁利。(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