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垃圾場即將變身城市公園

10月5日,正在緊張施工的武漢北洋橋生態修復工程。工程項目總投資2.7億元,採用國際先進的“好氧修複+規範封場+汙染阻隔+汙水、沼氣收集處理”技術方案,將累計治理填埋垃圾401.68萬立方米,積存滲瀝液約106萬立方米,修複土地面積559畝。改造後的北洋橋生活垃圾填埋場,將蛻變為一座高標準城市生態公園。

北洋橋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位於洪山區和平鄉白馬洲村及北洋橋村轄區內,南側緊鄰歡樂大道,距小潭湖最近處不足百米,東側距離楊春湖路約200-300米,與武漢火車站距離約600-700米。

武漢北洋橋生態修復工程

北洋橋垃圾場1989年啟用,2013年6月關閉,總佔地559畝。原設計填埋規模為400噸/日,主要服務於青山區。隨著城市發展,其服務範圍擴大至青山區和武昌區、洪山區的部分區域。由於建設年代比較久遠,該垃圾場的建設標準和設施配套水準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與環境汙染隱患,對附近居民及周邊水系的生態安全具有一定威脅。

根據武漢市人民政府指示精神,2015年下半年起,市城管委與市環投集團多次與市國土規劃局、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及洪山區政府等部門商議,結合楊春湖規劃的可調整性,參考金口垃圾場治理的成功案例,擬定了以好氧修複技術為主的原位治理方案。通過實施北洋橋垃圾場生態修復工程,可妥善治理存量生活垃圾,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場對周邊環境的汙染,改善區域環境,保護大東湖水系,提升城市形象。

武漢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北洋橋垃圾場生態修複項目。2016年5月10日,市政府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明確了以原位治理工藝進行生態修複,修複後在垃圾場上覆土、堆山造景,建設高標準的城市公園;2016年11月5日,市政府組織召開市城建重大項目第43次例會,明確項目的責任主體為市國土規劃局,並由市發改委、市國土規劃局等部門統籌推進生態修複及公園建設等工作,2017年5月5日,市政府重點辦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明確了項目出資部門為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項目業主部門為市環投集團。

2017年9月6日,北洋橋垃圾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2.7億元,將累計治理填埋垃圾401.68萬立方,積存滲瀝液約106萬立方,修複土地面積559畝。工程在原位治理的總體原則上,對填埋的生活垃圾汙染物進行處理、管控,採用國際先進的“好氧修複+規範封場+汙染阻隔+汙水、沼氣收集處理”的總體技術方案,並在垃圾場靠東湖一側修建柔性垂直防滲帷幕。這些工程措施將有效保障修複效果,提升修複效率,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消除北洋橋垃圾場的環境汙染隱患,滿足後續城市公園建設的要求,實現土地再利用。

2018年10月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公園項目總體規劃方案已經有關部門批準,正在辦理相關前期手續,預計將在場區北區完成生態修複治理後立即啟動建設,並於2019年4月,完成公園一期建設工作。

根據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內容豐富,其中“高線公園”將聯動未來新城市地標與東湖綠道,建構一個充滿活力的空中慢行系統;“城市陽台”可讓遊客以360度全視角欣賞東湖與城市中心天際線,是俯瞰東湖的最佳位置;“城市客廳”可提供城市大型活動慶典表演的最佳場地;“城市環保教育中心”可結合環保教育展示與垃圾新科技處理方式,開展科普、親子活動。

在原有的垃圾堆方上,經過修複阻隔後覆蓋景觀種植土,塑造地形,形成錯落的台地與坡地,並劃分出多樣的公園太空。如“山頂綠原”,是個自由的開放式的多功能太空,有草坪可以放風箏, 舉辦小型草地活動、戶外藝術節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雕塑公園、戶外劇場、花園、兒童遊戲設施、野餐區、音樂廣場等分區。

公園將通過生態修複與新科技環保手段創造新景觀,實現“垃圾變黃金”的理想,用高標準實現綠色生態、環保節能、再生永續,通過對環保材料的使用、微地形的處理、植物的選擇、 雨洪管理等城市設計手法和理念,達到低影響力開發、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成為一個高標準環保改造公園的典範。

公園位於楊春湖商務區核心區,未來居住和工作的人群密度及需求較大,按照楊春湖商務區的總體規劃,公園未來的服務人群以周邊居民和附近工作的白領為主,日遊人最大容量為5184 人,配套停車場、緊急服務、洗手間等設施。

公園位於武漢城市綠廊的核心,該城市級綠廊是連接長江與東湖綠心的重要紐帶。公園延伸出來的綠色軸線將連接武漢高鐵樞紐和沙湖港生態廊道,文化、景觀、城市活力綠帶(高線公園)將連接東湖綠心。公園及其開放太空都將實施海綿城市的理念,與武漢東湖周圍的藍、綠環境保持可持續關係,聯動東湖綠道,未來將是武漢的新旅遊目的地。(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