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馬遜不會退出中國,而是選擇了另一個戰場

儘管亞馬遜可能會大幅收縮、調整在中國的電商業務,但從整個公司來說,亞馬遜未必真的要放棄中國市場。

亞馬遜將退出中國?專家:市場份額還不如天貓一個大賣家。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陳永偉

從4月17日開始,關於亞馬遜將退出中國的消息就開始在網上瘋傳。

4月18日,亞馬遜官方先後發表了兩份聲明,對這一傳言進行了回應。第一份聲明表示,亞馬遜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而另一份聲明則表示,從7月18日開始,亞馬遜中國將停止為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並會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

根據這兩份聲明,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信息:儘管從總體上看亞馬遜並不會退出中國,但必定會對其在中國的業務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尤其是對其電商業務,應該會進行一場徹底的重構。

電商巨頭為何水土不服?

從2004年並購卓越網算起,亞馬遜進入中國已有十五個年頭了。在這十五年中,亞馬遜對中國電商市場的耕耘不可謂不努力,不僅將全球開店、Kindle電子書店、海外購、Prime會員等與電商相關的業務陸續引入中國,還著力建設了優良的物流體系。

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給亞馬遜帶來期待的回報。在阿里、京東等本土電商企業的步步進逼之下,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一直在下降。在進入中國之初,亞馬遜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5.4%,但到了去年,它的市場份額已經降到了0.8%。

作為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美國市場上可謂是叱吒風雲,但為什麽這樣一個巨頭,卻沒能在中國市場上佔到任何便宜呢?是因為本地企業太厲害,還是其他什麽原因呢?在我看來,問題的根子還是出在亞馬遜自己身上。

熟悉亞馬遜的朋友都知道,它之所以能在美國電商市場上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決策的特徵。

亞馬遜有一個慣例,只有戰略性的決策需要通過高層,戰術性的決策可以由一線人員根據具體情形作出。然而,亞馬遜在開拓中國市場時,並沒有將這一優良傳統也移植過來。

事實上,關於中國市場的很多決策都需要經過美國總部,因此決策效率非常低。顯然,這樣的決策機制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更難以針對對手的行為迅速作出反應,這讓亞馬遜在競爭當中顯得十分被動。

除此之外,由於中國市場遠離美國本土,亞馬遜在供貨、物流、售後等方面的優勢都很難發揮。我曾經有位朋友通過亞馬遜中國從美國郵購了一款相機,收到貨後發現相機存在著質量問題,就通過客服進行交涉。亞馬遜同意退貨,但要求朋友自己把相機寄回美國。但由於相機裡有鋰電池,所以郵局拒絕寄送。後來,朋友只好對此事不了了之。

顯然,這種在服務支持上的不足會嚴重影響客戶的體驗,這就導致了大批客戶用腳投票,選擇了本土電商。

收縮電商業務是以退為進?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亞馬遜可能會大幅收縮、調整在中國的電商業務,但從整個公司來說,亞馬遜未必真的要放棄中國市場。事實上,從亞馬遜的聲明中可以看出,其對Kindle、雲等業務還將繼續發展。

這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雲業務。作為網絡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雲是當今互聯網企業競爭的焦點。無論是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國外企業,還是阿里、華為、騰訊等中國企業,這幾年都將雲業務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在整個雲服務市場上,亞馬遜佔有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優勢十分明顯,在中國市場上它的市場份額也有7%,是中國前四大的雲服務提供商之一。

在對中國的電商業務進行大規模收縮之後,亞馬遜或許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雲市場,從而鞏固、發展其優勢。

從這個意義上講,亞馬遜並沒有走,它只是選擇了另一個戰場。

陳永偉(《比較》研究部主管)

編輯:李冰冰校對:郭利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