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你真的需要補嗎?

19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艾克曼的荷蘭醫生,奉命來到當時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開展防治腳氣病的工作。這個腳氣病,和日常說的臭烘烘的「腳氣」,完全是兩碼事,這種病來勢洶洶,患者從最初的腿部不適,最後可能會發展到心臟衰竭甚至是死亡。

艾克曼醫生歷經多年的實驗,終於在1906年,從米糠中發現了一種他稱作「生命膠」的物質,艾克曼讓腳氣病患者服用「生命膠」後,立馬就藥到病除。而正是這位艾克曼醫生,開啟了整個維生素世界的大門。

1.維生素,是如何被捧上神壇的?

1912年,波蘭生物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在閱讀了艾克曼醫生關於治療腳氣病的文獻後,成功的分離出了糙米中治療腳氣病的有效成分。而這種藥物,馮克稱之為維生素B1。

經過百年來的發展,目前科學家發現的維生素,名單已經長得你都不認識了。

它們包括:維生素A,B1,B2,B3,B5,B6,B12,B13,B15,B17,D,E,F,H,K,M,P,T,U,肌醇,膽鹼,PABA,全生酸...

每一種維生素都有確切分子式還有功效。

一開始,維生素只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可接下來的發展讓人意外,維生素成了一種保健品,風靡全世界。

事情還得從1915年說起。這一年,美國化學家埃爾默·麥科勒姆分離出了一種物質,他發現老鼠要是缺乏這種物質會造成眼部疾病,最初,他給這種物質取了個名字叫「脂溶性A」,不久以後,可能覺得馮克的叫法更好聽,就改成「維生素A」。

而當麥科勒姆就任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化學系主任後,他好心的提醒了當時的美國民眾一句:我們的身體不是多了一些壞東西,而是少了一些好東西。這種好東西,就是維生素。

麥科勒姆建議所有的美國人,每天要喝500毫升牛奶,一天要吃兩份蔬菜沙拉,通過飲食來補充維生素,不然就有可能得壞血病、佝僂症和其他一些可怕的疾病。於是,在這位科學家的建議下,兩年之內,美國境內牛奶的銷量上漲了3倍,生菜的銷量飛漲了整整7倍。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事態還是良好的,多喝牛奶多吃蔬菜是件好事兒。不過,隨後別有用心的商家就上線了,比如說美國最著名的水果商新奇士,宣稱「如果不想得壞血病,每天至少吃一個橙子」,畢竟橙子維生素含量也高嘛。打出類似廣告的還有檸檬、魚肝油等等,甚至巧克力和口香糖的包裝紙上,都印有「富含維生素」的標籤。

正是因為人們迫切追求健康的心理,催生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行業——維生素藥片產業。

2.維生素攝入過少或過多,問題都很嚴重

據調查,目前,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服用某種維生素補劑,但是諷刺的是,這些人卻是更健康的那一部分人,人們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程度的關心和興趣後,才會購買這些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究竟有沒有必要服用維生素補劑呢?

首先,維生素是我們人體必需的,這點毫無疑問。有些維生素,像B族維生素,在人體內組成了輔酶,它們的工作是幫助酶從食物中釋放能量,從維生素C中,你可以獲取抵禦感染和製造膠原蛋白的能力,膠原蛋白是一種形成骨骼和牙齒的組織,能治癒傷口,而其他的各種維生素,也有各自的功能。

在美國春田市,有這樣一位患者,他突然感到全身乏力,牙齦裡時不時流出血來,而且非常嗜睡。他去當地醫院檢查,並沒有查出任何病因。就在醫生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突然問起了他的膳食。

才發現近幾年來他除了白麵包和美式乳酪,什麼都不吃,不吃水果,不吃蔬菜。

這位患者患上的就是一百多年前非常流行的病症:壞血病。據統計,從十五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有兩百萬水手因為壞血病去世。

這是十八世紀皇家水手典型的日常配給,硬餅乾、乾豆子、醃牛肉、啤酒。過了很長的時間人們才意識到,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才是治療壞血病的根本。於是,醫生給這位患者開出的處方就是:先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補給,然後每天吃一個橙子。

壞血病真的不難預防,這不是一個不可及的營養高標 ,哪怕是一天一包番茄醬,就含有足夠預防壞血病的維C。

這是缺少維生素的案例,但是,如果一個人維生素補充過量,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這位母親發現女兒不對勁了以後,趕緊把她送往了醫院。檢查顯示,這名嬰兒血液裡有毒性濃度的維生素D,如果這種狀況繼續延續下去的話,很有可能導致腎衰竭。那麼,一名五六個月的嬰兒,怎麼會攝入如此過量的維生素D呢?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直接導致了這名女嬰維生素D中毒。而當時這位母親的想法是:明明知道自己加的太多,但是這有什麼害處?不過是維生素而已。

3.補充維生素與否 取決於你的日常飲食

信不信由你,至少有8種維生素,可以由化石燃料副產品製作而成,比如說煤焦油。原理是,重新排列這些原料,使其成為更加複雜的化合物,「構造」出維生素。大多數合成維生素和自然存在的維生素,在結構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便宜的人工合成維生素,和那些高價的「天然提取」維生素,在有效成分上毫無區別。

目前,為了保障國民健康,不少國家都將一些合成維生素被添加到食物中,比如說葉酸。早前科學家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前缺乏葉酸,可能會導致子宮嚴重缺陷。而等到母親發現懷孕的時候,胎兒的一些重要器官就已經開始形成了,比如說神經管。

這個時候再補充葉酸,已經太遲了,於是科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葉酸添加到每個人都會吃的食物當中,比如說無處不在的麵包。

自葉酸被添加進食物及被建議補充後,澳大利亞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降低了一半。

那麼,普通人需不需要購買維生素補充劑呢?通常的建議是,先看自己吃得怎麼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日常膳食應包括谷薯主糧、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大豆堅果,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沒吃夠的話,優先考慮以豐富日常飲食的方式補充維生素;如果飲食改善有難度,比如吃素、減肥人群,或者是長期熬夜黨、胃腸道疾病患者、高強度健身者,再考慮營養素補充劑。

直到現在,科學界中關於普通人要不要補充維生素,如何補充維生素,都存在爭議。一方面,各種維生素確實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維生素作為藥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何控制劑量也是問題。說到底,維生素最初的來源,就是從日常的食物中來的,追求合理的膳食,而不是追求吃補劑、藥片、保健品,才是更加健康的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