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吒之魔童降世》太提氣了,看到了國產動畫的文化自信

我從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看到了創意之於改編作品的重要性,更看到了我們用自有IP衍生出來的文化自信——前者讓影片好看、燃爆,後者則讓觀眾倍感欣慰甚至自豪!

眾所周知,“哪吒”的故事源於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亦常被稱為《封神榜》),因其融合了歷史、政治、宗教、戰爭等多種元素,又有豐富宏大的想象力,一直廣為流傳。

其中,大家對“哪吒”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如何的與眾不同、如何的能力強大、如何的反抗父權、如何的鬧海屠龍,都能信口拈來說道一二。

這樣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怎樣才能講出新意?“哪吒”這樣一個經典的神話形象,如何塑造才能別出心裁?

導演餃子用《哪吒之魔童降世》為我們給出了一份不錯的答案。

影片在故事方面進行了大膽改編,為大家熟知的故事添加了大量創新元素,足以令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它不再是簡單的“哪吒鬧海”模式,而是圍繞哪吒的成長展開敘事。

影片大篇幅地聚焦於他的童年生活,包括父母陪伴的缺失、村民對他的“偏見”、同齡小孩對他的疏遠等等,讓我們關注到了哪吒的另一面。尤其是影片後半段關於哪吒與龍太子的關係設計,突破了以往故事的設定,製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人物塑造方面,哪吒這一經典藝術形象被表現得更為豐富、更為接地氣,足以讓大家對這個神話人物的喜歡升級。他當然還是有桀驁不馴的一面,甚至有大殺四方、不好管控的時候,是大家印象中“不好惹”的樣子。

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哪吒歸根到底仍然還是一個孩子。他有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毛病,也有著孩童成長過程中對父母陪伴照顧的渴望、對玩伴共同玩耍的期待,以及對自我身份得到認同的追求。

大家先前對於少年哪吒形象上的吐槽和擔心(說是“煙熏妝”不好看?),我覺得完全可以停下了,因為你在看完影片之後,會愛上這個“也在尋找自我身份認同,內心善良且正義”的“小魔童”。尤其對於顏值崇拜者而言,當哪吒化身為青年形象時,那種騰在空中的俊朗外形,可謂帥到炸裂。

除了哪吒之外,殷夫人、太乙真人、敖丙等角色也都做了不錯的改編。尤其是以往印象中一身仙風道骨的太乙真人,在這裡變成了一個頂著大肚腩、騎著飛豬、說著“川普”的人物,竟貢獻了全片最多的笑料。

實際上,影片融入了不少近乎無厘頭的喜劇元素,大大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足以讓觀眾看得捧腹大笑。(儘管有部分觀眾覺得裡頭的一些笑料過於關聯“屎尿屁”,但我認為絲毫不影響影片的喜劇水準,這類喜劇設計貼近生活,但不低俗。我在影院觀看時,笑聲一片。)

而在勾勒人物關係方面,影片也做了細膩調整,將父子親情、自我成長以及“哪吒”與“敖丙”的友情刻畫得十分動人,足以催人淚下。這也是影片“燃情”之外,最叫人覺得好的地方。

以往版本裡對抗父權的哪吒,在這個版本裡因為得知父親願意為他交換天雷劫而轉變情感,深化了父子情感的表達,傳遞出令人感動的淚點。那句“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踢毽子”,以及那句“謝謝你們”,都成為了影片最戳淚的台詞。

哪吒與敖丙從相遇時刻的“不打不相識”,到最後時刻的互相救贖,成就了影片幾個最燃的時刻(尤其最後那段對打,著實燃到爆),也成就了影片觸人心弦的情感抒發。

兩人在夕陽映照下的海邊踢毽子的畫面,美好而和諧;兩人在“水火撞擊”對抗之後的友誼回歸,深情而熱血。

但這部電影最讓人觸動的主題,其實還是與哪吒的自我意識有關,表現在電影裡,就是兩句頗為熱血的台詞:“若命運不公,就和他鬥到底!”,“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這是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勵志意味的地方,因為它在鼓勵大家不要輕易向命運低頭,而是努力去做出改變,打破世俗的定義,勇敢去做自己。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令哪吒這個角色有了內容,也令影片的內涵得以升華。

整體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收獲大量好的口碑,甚至一度被認為會成為暑期檔的“大黑馬”,除了內容層面處理得好之外,技術層面也表現不俗。

即使不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作對比,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在動畫表現方面,有了很高的水準:畫面之好看,鏡頭之流暢,多個大場面調度之淋漓酣暢,音樂與畫面搭配之恰到好處,都讓《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了“看得暢爽!”且“相當自豪”的質感。

印象最深的一段莫過於太乙真人帶著哪吒在“山河社稷圖”裡化成冰球一路飄蕩那組畫面,鏡頭設計得非常流暢、自然,很有一鏡到底的暢快感。每個精美的畫面背後,都離不開創作團隊精細認真的工作,也體現了團隊的高水準。

我一位編劇朋友說,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了解到了什麽是“好的改編”。

我在看完該片之後,也了解到了原來我們是可以圍繞我們的傳統文化IP創作出好作品的!

尤其在看完影片的第二個彩蛋之後,不由得更加期待起來。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