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氫能聯盟:2030年左右,電解水製氫將成有效供氫主體

6月26日,中國氫能聯盟在山東濰坊發布了《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該白皮書由國家能源集團、同濟大學、鋼研集團、濰柴動力等30多家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型骨乾企業和科研機構歷時8個月聯合編制完成。

該白皮書介紹稱,目前,電解水製氫技術主要有鹼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鹼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台最大產氣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流程簡單,能效較高,國內單台最大產氣量為50立方米/小時,但因使用貴金屬電催化劑等材料,成本偏高;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採用水蒸氣電解,高溫環境下工作,能效最高,但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

該白皮書認為,目前,國內氫能產業尚處於市場導入階段,除部分氣體公司外,市場化供氫渠道有限。結合不同技術路線製氫的產能、經濟性以及碳排放情況,不同地區須依據其資源稟賦進行選擇。

該白皮書預計,整體而言,中國氫能市場發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2200萬噸,作為燃料增量有限,工業副產製氫因成本較低,且接近消費市場,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部分地區可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製氫項目示範。

氫能市場發展中期(203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3500萬噸,煤製氫配合CCS技術,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積極推動生物製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製氫等技術示範,氫氣實現長距離大規模輸運。

氫能市場發展遠期(205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6000萬噸,中國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煤製氫配合CCS技術、生物製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製氫等技術成為有效補充,整體氫能供給充裕,並可實現千萬噸級綠色氫氣出口。

公開消息顯示,中國氫能聯盟全稱為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是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聯合17家我國能源生產、裝備製造、交通運輸、冶金材料等行業的大型企業、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

中國氫能聯盟的主要職責是研究中國特色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模式,定期發布產業白皮書,為國家制定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發展戰略和實施方案提供政策建議與智力支撐。

目前,國家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擔任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乾勇任戰略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由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調任山東省副省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擔任中國氫能聯盟理事會理事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