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互金平台:2017年業績暴漲之謎 現金貸功不可沒

  揭秘互金平台 2017年業績暴漲之謎 現金貸“功不可沒”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若不是現金貸業務,很難想象去年互金平台能交出如此亮麗的業績。”一家正協助3家互金平台海外上市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她透露,目前這三家互金平台去年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150%,其中現金貸業務的利潤貢獻度佔比超過60%。

  但是,為了規避政策監管,這些互金平台財報並沒有采取“現金貸”字眼,而是以“通用目的型消費貸款”或“生活類消費貸款”等名義進行替代。但它們業務範疇與現金貸業務相當類似——沒有特定的消費貸款用途、期限較短且額度不高。

  在她看來,這主要得益於這些平台鑽了現金貸尚未明確定義的空子。

  一家擬海外上市的互金平台負責人謝晨(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少互金平台也意識到,依靠現金貸業務維系利潤持續高增長已變得難以實現。今年以來不少擬赴港上市的互金平台在IPO路演期間,更多以科技公司姿態亮相,旨在借助技術輸出謀求更高IPO募資額與企業估值。

  “儘管技術輸出能否創造高業績,目前還是未知數。但當前資本市場似乎對此頗為青睞。”謝晨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雙刃現金貸

  “即便P2P業務存在廣闊發展前景,若沒有實實在在的高業績支撐,資本市場肯定不會買單。”謝晨直言。這也是過去兩三年眾多互金平台紛紛涉足現金貸業務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現金貸業務平均壞账率動輒15%左右,但其高利息收入依然能創造可觀的利潤回報。他坦言,3年前他所在的平台開始運作現金貸業務,每個季度都能創造3000萬-4000萬元利潤,去年得益於現金貸業務突發猛進,當年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0%,也讓他們有底氣運作平台赴海外上市。

  然而,隨著去年以來相關部門加強現金貸業務監管,如今他也在思考現金貸業務的轉型方向。

  “原先的規劃,是對接一些消費場景引導現金貸業務變成有特定消費用途的P2P貸款。”謝晨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過去3個月的轉型嘗試,讓他最終打了退堂鼓。究其原因,一是要對接消費場景並非易事,需要大量技術對接與流程磨合,稍有不慎就會帶來客戶體驗下降與用戶流失,二是雙方圍繞利益分配也時有摩擦,令一些消費金融業務創新被擱置。

  轉型受挫,讓謝晨開始擔心2018年業績能否維系高增長。

  “日子肯定沒有2017年那麽好過。”他直言。目前他所在平台現金貸業務正從“寵兒”變成“雞肋”,一方面相關部門設定現金貸利率上限不超過年化36%,令不少老賴以此前現金貸年化利率超標為由拒絕還款,導致平台逾期率同比上漲6-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當地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平台需先清理存量現金貸業務才允許備案,令其利潤貢獻度進一步下滑。

  “這種狀況並非個案。已經海外上市的互金平台也面臨不小的逾期率上漲壓力。”一家國內互金平台業務主管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說。

  趣店集團首席財務官楊家康介紹,去年四季度隨著消費信貸供給以及消費者流動性的下降,行業的整體信貸品質惡化,因此,公司的逾期率在新監管頒布後略有上升。因此趣店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間主動實施相對保守的縮貸措施來保護信貸品質。

  宜人貸年報指出,第四季度監管收緊造成全行業借款人的風險表現出現短期波動,公司在本季度的借款批核率略有下降。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逾期15-29天、30-59天、60-89天借款的逾期率分別為0.8%, 0.9%和0.7%,三季度末逾期率分別0.5%, 0.7%和0.6%,相較均有明顯上升。

  在這位業務主管看來,若逾期率管控不當,可能會帶來壞账懸崖點來臨——隨著逾期率不斷上漲,平台壞账率也會水漲船高,若壞账率突破某個臨界點(比如7%),就可能直接跳漲至13%-16%,原因是逾期率持續走高背後,是越來越多老賴不還錢,最終演變成壞账率飆漲。

  謝晨透露,他所在平台決定雙管齊下,一是壓縮存量現金貸業務,二是對優質借款人提供更長期限、額度更高(動輒逾萬元)的生活類消費貸款。

  “這實質是打了政策擦邊球。”他對此並不否認。目前他聽說相關部門對現金貸的定義,主要是借鑒歐美國家的工薪貸模式,對超短期、小額、無特定消費用途的個人貸款加強監管,若將個人貸款期限拉長、額度抬高、消費用途掛鉤“生活類”,或許能規避監管。

  不過,隨著相關部門規定最高利率上限(年化36%),加之老賴采取各種手段推遲還款,他深知現金貸業務如何“改頭換面”,都難逃利潤下滑的窘境。

  “現在我們希望能借著去年高利潤契機,爭取今年能海外上市,否則2018年業績變臉,整個上市計劃又將被擱置。”謝晨直言。

  改打科技公司概念

  上述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注意到,在近期IPO路演中,這三家互金平台都在刻意淡化金融科技與互金平台形象,轉而側重以科技公司姿態亮相。

  具體而言,這些互金平台在路演期間會將大部分時間介紹自身的技術輸出,是如何推動中小銀行與傳統小貸公司提高消費金融風控能力與業務運作效率,以及客戶體驗。

  不過,改打科技公司概念能否獲得理想的高估值與高IPO募資額,業界存在不小的分歧。

  上述國內互金平台業務主管坦言,目前技術輸出到底能如互金平台宣傳般創造高業績與巨大發展太空,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方面很多互金平台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以極低價格向中小銀行提供技術輸出,甚至出現賠本賺吆喝的局面,另一方面雙方還存在相對漫長的技術系統磨合期,稍有不慎就很難兌現金融創新與金融生態圈變革憧憬。

  在香港三甲金融集團執行董事陳健祥看來,所謂的技術輸出與科技公司概念,目前更多停留在“講故事”階段。然而,香港資本市場似乎對此情有獨鍾。

  “這某種程度與南下資金日益增多有關。”他分析。隨著越來越多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流入香港股市,A股散戶市場流行的炒概念投資模式也迅速在港股得到複製,加之A股尚無互金平台上市,因此南下資金更傾向炒作赴港上市互金概念公司獲利。

  陳健祥坦言,在經歷概念炒作後,市場終究會回歸理性。隨著現金貸高利潤時代一去不複返,若技術輸出未能創造理想業績,資本市場遲早會對擅長“講故事”的互金平台用腳投票。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