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疫先鋒李蘭娟、張伯禮等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昨天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舉行。三代半導體(氮化镓)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抗疫先鋒李蘭娟、張伯禮等28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另有258人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評選表彰了第一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首屆獲獎者中,有75名兩院院士以及各領域的領軍人才、工程師。多名獲獎者後來榮獲國家科技獎等重要獎項,有36人當選兩院院士。

昨天的頒獎大會上,全體人員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犧牲的醫療科研工作者、逝世的同胞默哀。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一批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突破、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決定授予三代半導體(氮化镓)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授予丁健等28人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其中包括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張伯禮,數十年扎根農村大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金黎平;同時,還授予丁奎嶺等258人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張伯禮說,中藥作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瑰寶,在這次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過去的參與者變為了主力軍,從過去的參加會診變成了成建制的中藥醫療隊進駐各大醫院、承包方艙醫院。中西醫結合救治,也成為了中國方案的亮點,“堅定了我們通過科技創新發掘中藥的科學內涵,推動中藥傳承創新,實現中藥事業振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昨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各地都開展了豐富的科普活動,展示科技工作者風采。北京市科協推出了優秀科技人物系列直播, 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部門的20位優秀科技工作者講述他們的故事,為廣大市民提供科普知識、健康常識的指導。

馬上就訪

拚盡全力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

彭志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

得知獲獎,彭志勇顧不上喜悅,因為他還在病房裡,忙著救治病人。彭志勇告訴記者,很榮幸能獲得如此殊榮,但也有些忐忑。因為自己畢竟是一名醫生,跟同樣獲獎的那些科學家相比,學術造詣還差得很遠,需要更嚴格地要求自己。

過去的150多個日夜,至今歷歷在目。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南醫院重症醫學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建立了湖北省首批新冠肺炎重症隔離病區,在湖北省最早開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戰疫最吃緊的時候,彭志勇帶領同事們同時承擔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家醫院的重症監護隔離病區,累計收治了150多位重症患者,是湖北省單一團隊中收治重症病人數最多的團隊。

在彭志勇和同事的全力救治下,80%的危重症病人轉危為安。近20位急危重病人用上了“人工肺”ECMO,半數最終脫險,“要是不用,這部分病人毫無疑問都將失去生命。”彭志勇說。

全力救死扶傷的同時,彭志勇也在科研上作出了貢獻。2月7日,彭志勇和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雜誌上發表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特點的論文,該論文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2020年1月收治的138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進行了分析報告,首次通過大樣本的病例數量,全方位立體的對新冠肺炎臨床特點、臨床表現,治療效果,重症患者與非重症患者之間的差異以及預後進行描述,揭示了非典型症狀患者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潛在傳染源。

彭志勇團隊還對ECMO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進行了總結,成果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這是全球醫學團隊首次對EMCO新冠肺炎療效的總結,證明了其效果。

讓馬鈴薯變成增加農民收入的“金蛋蛋”

金黎平(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

她長期從事馬鈴薯的育種科研,常年奔波於產業扶貧一線;她長期為貧困地區捐資捐物,捐出扶貧工作補貼成立助學基金……她,叫金黎平,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我只是做了一點自己該做的,就受到如此大的肯定。”金黎平說,今後將更加努力,將馬鈴薯變成助力農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

我國馬鈴薯常年種植7500萬畝左右,種植區域與連片特困區高度重合,60%以上種植在貧困區域。長期以來,由於品種不佳、產量不高、賣不上價,在農民眼裡,種馬鈴薯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其實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金黎平說。

金黎平帶領團隊歷經23年的努力,育成了一批新品種。為了讓這些成果盡快造福農民,作為多個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專家組成員,金黎平常年奔波在烏蒙山區、六盤山區、呂梁山區、武陵山區和燕山—太行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近三年裡,她組織和帶領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在連片特困區開展了200多項試驗示範,累計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600多萬畝,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2000多次。據初步統計,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貧困區域馬鈴薯種植平均增產22.50%,每畝平均增收542.8元,使當地農民收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畢節地區是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兒童多,為了讓更多貧困學生獲得上學機會,2017年6月,金黎平全額捐出當地政府發給她的50萬元扶貧工作補貼,連同政府配套的50萬元,設立100萬元“畢節慈善總會·金黎平助學基金”,資助當地的困難學生。此外,金黎平還在四川北川和廣西大化縣捐資捐物助學,並在寧夏西吉連續5年資助小學生和多名初中生完成學業。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張航

流程編輯:吳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