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人作詩送友去邊疆:毫無憂傷之氣,盡是愛國豪情

唐詩之中,離別詩是一個重要的重要的題材。一方面,離愁別緒激發了詩人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唐人本來就有折柳贈詩送友人的習俗。中國歷史上的離別詩,大部分都是以傷感為基調的,這就是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江淹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唐詩也不例外,李商隱就曾經感歎“相見時難別亦難”。

然而,蓬勃奮發的盛唐,卻有著不一樣的氣質。很多離別時,依然灌注了詩人的慷慨壯志,不落淒苦悲切的窠臼。甚至是在送友人出征時,也時那麽豪放激昂,蕩氣回腸。比如邊塞詩人岑參就在《送李副使磧西官軍》中激情四溢地喊出:“功名隻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另外一首《送人赴安西》,更是將送友人出征升華到了愛國主義情懷:

上馬帶胡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裡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這首詩寫得並不複雜,卻洋溢著岑參對友人的欣賞之情。他讚美友人,佩戴著寶刀,雄姿英發地跨上駿馬,風度翩翩地策馬奔騰,越過了那隴山之巔。他了解友人,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從小就不是為了封侯拜相,而是希望能夠報效祖國。他擔心友人,在萬裡之遙,不免會思念家鄉,尤其是當明月升起的時候,這份思鄉之情更是濃鬱。他祝福友人,盡快蕩平敵人,在邊疆無事的時候盡早歸來,不要等到下一個秋天。

小玨也算讀過不少詩歌,送人出征的離別詩也讀了很多,但是沒有哪一首,像這首《送人赴安西》如此純粹。安西即唐朝的安西都護府,是邊境戰事最為密集的地方,友人出征,岑參一掃感傷情調,從靜態到動態,將其英姿全部誇了一遍。

更為重要的是,別的邊塞詩歌中,即使流露出同樣的奮發向上之情,絕大多數也是男子渴望建功立業為核心的。然而,在這首詩中,岑參絕口不提殺敵立功之事,而將友人的從軍行為,上升到愛國主義情懷的高度。

這樣一來,就讓此詩的意境為之一變。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為了當兵吃糧,也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為了保衛祖國,這是何其的高尚。友人的這個想法,是自小就形成的,並非一時熱血沸騰,這也更讓岑參為之叫好。

在這篇七律的上半部分,已經將此詩的中心意思說得清清楚楚了。但是,詩人並沒有倉促結尾,更沒有強行將主題拔高。他反過來又在替友人擔心,怕他在孤身一人會思念家鄉。這種情緒,並不影響友人的高大形象,因為它就叫做鐵漢柔情。即便是錚錚鐵骨的漢子,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如果他不思念家鄉,又如何會發自肺腑地保家衛國?

在全詩的結尾,詩人一方面祝願戰事早日平息,百姓能夠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在由衷祈盼友人能夠安然回來。在更深的含義中,詩人卻是表明,朝廷是正義的戰爭,是迫不得已地保衛戰,目的並非侵略他國,而完全是為了保護每一寸河山。

這首詩,放在送別詩、邊塞詩甚至整個唐詩之中,都是一首極具感染力的作品。他將愛國主義與英雄兒女結合起來,讓唐詩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