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湖北的故事,從這片英雄之地的歷史弧光講起

很多人覺得,武漢乃至湖北已經被按下了暫停鍵。

瘟疫肆虐,在這片疫情的重災區,關於湖北的每一個新聞,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圖片來源@SMG視界

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湖北人民,仍在積極地對抗疫情,在全國各地的加油聲與支援中,展現著自己骨子裡的堅毅果敢,絲毫沒有展現出疲態。

其實,湖北人的這種“剽悍”,早已傳承兩千多年。

在這片荊楚大地上流傳兩千多年的楚人精神,或許正是古今湖北人的力量源泉。

戳視頻,感受湖北人的力量源泉

篳路藍縷

三千六百多年前,楚人的祖先被商朝人驅逐出自己的故鄉。

從中原一步步向偏遠地區遷徙,他們到一個地方安頓不久,商朝的軍隊就會出現來驅逐他們。

終於,在今天湖北西北部的荊山一帶,楚人的祖先停了下來。

這裡的土地雖然肥沃,卻完全是未開墾狀態,要征服這篇富饒而神秘的土地,對當時的楚人是不小的挑戰。

圖片來源: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左傳》載楚靈王右尹子革的話:“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

《晉書》中也記載:“ 冒以篳路藍縷,用張楚國”。

從富饒的中原被驅逐到“蠻夷之地”,楚人從不自哀自傷,而是駕駛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開墾農田。

圖片來源: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這種篳路藍縷,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融入了楚民族的血脈之中,形成了楚人精神根基,也為楚人從中原大地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楚人建立了世界第一的強國,修築了第一段長城,完成了第一次設縣,發明了第一根毛筆.....

強盛時期的楚國,擁有了“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霸王之資”,也出現楚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朝衣新而暮衣弊”的繁榮。

正如湖北的重器越王勾踐劍,體現了當時青銅鑄造的最高工藝,經過千百次鍛造,過了兩千多年,仍鋒銳如初。

圖片來源網絡

這正像楚人被逆境摧折,面對一片荒蕪,仍肯艱苦奮鬥的精神。

數千年前楚人能夠披荊斬棘,從莽荒叢林中開出一條路來,現在,湖北就一定能突破新冠病毒的重重包圍,再創輝煌。

浴火重生楚人魂

楚國建立之初,良田都被周圍的國家佔用了,楚人只能在山地和平原的夾角中,艱難地維持生計。

這樣的生存條件,不僅沒有磨滅楚國人的鬥志,反而激發楚國人的苦志精神,使他們迎難而上。

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成為楚人精神的第二重要因素。

這種民族精神代代相傳,融入了楚人的血液中,成為楚國自強不息、問鼎中原的強大動力。

圖片來源網絡

楚頃襄王21年(公元前278年),在秦、楚的最後決戰中,著名的秦國大將白起率軍攻下了楚國都城——“郢”城,到了才發現,居然是一座空城。

戰爭,圖片來源網絡

被俘虜的兩個楚國士兵寧可咬斷舌根和投火自焚,也不肯投降,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悲壯誓言。

正是因為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不朽精神,十六年後的楚人劉邦兌現了先人遺言,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家王朝,建立起一統天下的大漢帝國,完成了問鼎中原、獨霸天下的宏偉夙願。

戰爭,圖片來源網絡

楚國信仰和鍾愛鳳凰,也是楚人精神的象徵——浴火不摧,涅槃重生。

在楚人眼中,鳳是日中之火鳥,是祖先祝融的英靈,因此是至善至聖的神鳥。

在《白虎通·五行篇》中記載著:“其精為鳥,離為鸞。”

鳳凰。,圖片來源網絡

鸞即是鳳,他們喜歡以鳳鳥喻人,把自己喜歡和崇拜的人名為鳳鳥。

楚莊王就曾把自己比作一隻“三年不飛,飛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鳳凰。

楚莊王,圖片來源網絡

這隻寄托了楚人希望和勇敢的吉祥之鳥,在很多楚國時期的文物都可以見到。

虎座鳥架鼓,圖片來源網絡

比如楚文物的精品之作——虎座鳥架鼓,全器以雙虎為底座,上立一對鳳鳥。

這一雙傲立的鳳凰,像極了歷盡磨難,卻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浴火重生之後,承載著美麗與輝煌的楚國人民,傳承至今。

和諧團結,人心所向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不聊生。

各國常會俘掠敵方計程車兵或人民為奴隸,百般摧殘,導致人心不穩,動蕩不安。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楚國不是這樣的。

他們明白,建國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安撫人心,和諧團結,才是大國風范。

楚人不讓戰敗國計程車兵和人民做奴隸,反而“遷其公室,存其宗廟,縣其疆土,撫其臣民,用其賢能”。

圖片來源網絡

楚人能夠擁有這樣團結統一,和諧包容的心態,與楚國所處的環境也有關。

他們長期處於非夷非夏、亦夷亦夏的特殊地位,才使楚人的民族偏見比較淡薄,容易與其它民族和睦相處。

將這種有助於民族團結,社會發展的信念和精神,發揚光大的是楚人劉邦。

劉邦,圖片來源網絡

大漢王朝能夠迅速發展,並成為文明昌盛的泱泱大國,和劉邦傳承了楚國和諧統一,團結一致的楚人精神息息相關。

和諧統一,團結一致成為楚人精神第三重要因素。

最能體現這種楚人精神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北出土的文物——曾侯乙編鍾。

圖片來源網絡

曾侯乙編鍾是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鍾,它的現世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編鍾鑄造技術之高,蟠虺紋刻畫之細膩,是史無前例的。

圖片來源網絡

春秋戰國時期,編鍾就是維護秩序,和諧統一,人民團結一致的象徵。

你一定能贏

篳路藍縷、百折不撓、團結一致的楚人精神,穿越了數千年的時光,成為了古今楚人共同的脊梁。

都說歷史是前人的當代史,在這片富有魅力的荊楚大地上,始終流傳著這種獨特而又堅毅的精神。

一代又一代的湖北人,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不斷前行,將戰旗插在一座又一座的高峰上。

楚人精神同樣為這一代湖北人提供著力量,秉承著這種精神,湖北乃至人類,終究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圖片來源:B站UP主“林晨同學”

時針總會輪轉,但這種精神永不腐朽。

意外藝術視頻節目組,

將帶大家走進文物的世界,

經歷王朝更迭,離合聚散,

作為歷史的講述者,

意外藝術文博類短視頻節目

《國寶很有戲》

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本文參考來源

[1]. 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果對內容版權問題有所疑問,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如遇侵權問題可聯繫我們做刪除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