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趣店可能還是貴了?

活躍用戶410萬,放款筆數1090萬筆,交易總額153億元,收入17.17億元,淨利潤3.16億元。面對這樣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投資者會有什麽反應?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5月21日,趣店集團(以下簡稱:趣店)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趣店的經營在2018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17.17億元(2.7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6%;但經營情況令人擔憂,淨利潤3.16億元(5035萬美元),同比下降32%;活躍金融用戶與去年同期的480萬相比下降13.9%;放款筆數相比去年同期的1970萬下降44.6%,交易總額相比去年同期的167億元下降8.1%。

對此,趣店創始人、CEO羅敏稱,在2017年年底行業政策調整後,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經歷了行業性收縮區間,趣店迅速采取了積極措施,主動下調了交易總量,通過暫時收緊信貸標準來控制風險。

面對這樣的數據,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5月21日開盤後,趣店股票價格呈現斷崖式下跌,最終下跌16.46%,報收9.59美元,創下上市以來收盤新低。

相比起趣店去年10月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時34.35美元的開盤價,趣店的股價已經跌去了72%。

趣店上市風波

2017年10月18日,在線消費分期平台趣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是“QD”。上市首日開盤價34.3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2%;收盤價29.18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2%;成交量3347萬,市值一度突破百億美元。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查詢公開資料顯示,趣店成立於2014年3月,前身為“趣分期”,主打口號為“分期購物上趣店”。從成立之日起3年就成功上市、2017年上半年利潤超過10億元,趣店的IPO不可謂不成功;但引起更大反響的不是趣店上市本身,而是趣店上市後引發的質疑和爭議。

伴隨著趣店上市後投資人發表“收益1000倍”、“史詩級的回報紀錄”的慶賀聲中,有文章開始圍繞趣店是否存在誘導式借錢、利潤是否過高、是否存在違規經營和保理催收等過往“瑕疵”進行質疑,而真正讓質疑成為一個大規模擴散“事件”的,是趣店在10月20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群發”的一封律師函:

這封律師函態度強硬,稱趣店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隨即有部分別有用心的造謠者對趣店經營模式等無端攻擊,對趣店部分高管名譽惡意中傷,文章所述內容純屬虛構,並強調趣店已經查清造謠者身份資訊,保全相關證據,將立即啟動法律手段。

而此後程苓峰對羅敏的採訪《趣店羅敏回應一切》更是將趣店推到風口浪尖,Pingwest隨之發布《以「回應質疑」的名義胡說八道,趣店CEO羅敏公然撒了哪些謊?》,列舉羅敏“不還錢就算了,當做福利送你了”、“我們壞账率低於0.5%”、“我們一旦發現一個人是學生,就拒絕借錢”等不專業回應。

或許是擔心公關事件的進一步更新,趣店隨後選擇了沉默,包括此前預約好的媒體見面會也被取消。但這一事件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危機公關、與投資者和公眾輿論如何溝通的“反面教材”。

在沉默了兩個多月後,羅敏再次回到了大眾視野中:他先是注冊了一個名叫“我是羅敏”的公眾號,並發表了一篇號稱“車上用半小時親手寫”的文章“《趣店羅敏回應一切》,我犯了哪些錯”。檢討了上市以來,自己在公關策略和媒體關係上的失誤。

由於此次回應未談及業務層面的問題,而伴隨亮相的,還有趣店此前低調上線運行兩個月的新業務“大白汽車”的正式亮相,因而也被解讀為“為新業務造勢,避重就輕。”

趣店仍未獲得投資人認同

在“趣店事件”發生後不久,網友“PR勞斯基”在知乎上稱:

“趣店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中國做好GR,把該解釋的對長官解釋清楚;在美國做好IR,穩住投資人;然後才是國內的PR。”

但從趣店上市後幾次財報發布之後的市場走勢看,趣店的IR仍未得到美國投資者的完全認同。

2017年11月13日,趣店發布上市後首份財報。財報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趣店營收14.51億元(合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308%;6.507億人民幣(合9780萬美元),同比增長322%。然而在這份數據光鮮的財報發布後當日,市場卻反映冷淡,甚至在收盤出現了1%的小幅下跌,在隨後從11月13日收盤價27.23美元到22日晚收盤價16.15美元,8個交易日股價下跌超40%。

2018年3月12日,趣店發布未經審計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7年趣店2017年全年總收入達到47.754億元,相較2016年的14.428億元增長231.0%;淨利潤達到21.64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767億元增長275.3%,總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超過200%的增長。

這一次財報發布後兩個交易日內(13、14日),趣店收盤價分別較前一交易日下跌7.75%、6.76%。

伴隨股價一路下跌而來的,還有股東減持和高管辭職。雷鋒網查詢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除了創始人羅敏的持股保持不變之外,包括杜力、Kunlun Group Limited、曹毅在內的第二、三、四大股東分別累計已減持了139.32萬股、176.47萬股、182.03萬股。而這一次財報發布當天,趣店還同時宣布由於個人原因,董事李世磊和曹毅已經提交了公司董事會的辭呈。他們的辭職在新聞發布之日起生效。

趣店的商業模式原型是歐美的“Payday Loan”(發薪日貸款),這一業務放貸金額較小,一般為數百美元;利率極高,有媒體稱其每100美元的年化利率高達391%;而且在歐美國家,人們對這一業務也頗有非議,Google在2016年已經決定在全球範圍內禁止這一類型產品的廣告投放。

因此,趣店在上市後開展的車新零售業務“大白汽車”看起來更多的擔負著“做好IR”的業務轉型意義。在美國,汽車金融非常成熟,約1/3用戶在購車時會選擇“先租後買”或者“以租代買”(或者選擇在租賃到期後中止租賃退車)的模式,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圍繞汽車零售的金融服務是更容易理解和聽懂的故事。

據雷鋒網了解,大白分期的門市不提供全款購車服務,全部車輛都以融資租賃模式銷售。首付價格通常為10%,其主營車型都在10萬元左右,最高不超過12萬元。大白汽車的購車客戶中,有90%來自於趣店的原有客戶轉化而來。

從趣店2017年財報中也可以看到關於太白汽車進展的相關內容:

截至2018年3月10日,大白汽車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75家線下自營門市,累計交付車輛超過4800輛。

而在新的一份財報中則顯示:

大白汽車當季銷售型融資租賃收入為5.46億元,已經佔據趣店總營收的三分之一,累計交付車輛6608輛。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大白汽車已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75家線下自營門市,招募了超過660名員工。

而此前太白汽車業務負責人許龍曾在公開演講中透露,趣店2018年第一季度末累積交付車輛近萬輛。這一數據的差異也引起了新浪科技等諸多媒體的質疑。

講真,趣店應該值多少錢?

在趣店上市之時,有投資人感慨:

“趣店是家好公司,但現在的價格可能高了。”

這當中的意思是:即便不與如平安、招商等已經傳統金融業務運行良好、在互聯網應用上有了相當積累的傳統金融巨頭對比,而直接按照如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標準,趣店的24美元的發行價格也高了。

相比之下,趣店的老對手樂信在去年12月2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9美元。從兩家公司此前發布的年度財報中看出,2017年趣店注冊用戶為6240萬,樂信為2390萬,趣店的用戶數量為樂信的2.6倍,這也正好是兩家公司發行價格的比例。

但二者上市之後的股票價格走勢,卻大相徑庭。

就在趣店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幾乎同時,樂信也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數據顯示,樂信2018年Q1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為人民幣1.46億元,同比增長160%。與趣店高開低走的走勢不同,樂信上市以後保持了業務規模穩步提升,同時運營效率大幅提升,獲客成本大幅降低,股價也走出了一波穩扎穩打,目前價格為16.81美元。

平心而論,趣店在成立以來的三年中業務擴展迅速,但當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問題,包括:缺乏自己的風控,大多數流量來自外部,在用戶入口和風險評估方面都眼中依賴螞蟻金服;而在資金來源方面也缺乏自有管道,無法和擁有穩定息差的傳統銀行以及螞蟻金服等具備用戶資金沉澱的公司相比;而在數據的使用和挖掘上,趣店做得也不如業內其他擁有大數據的金融公司。換言之,趣店的高成長是由於執行力強的運營導向加上趕上了大勢(螞蟻金服)的結果,趣店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沒有數據顯示得那麽強。

如果現在再來對之前趣店股價的“高開”做一個分析,其中大概無非幾個原因:首先是財務數據足夠漂亮,二十億營收就有十億利潤,50%的利潤率足夠亮眼;其次是在上市之初美國投資者對同類中國項目缺乏足夠了解,只能從如用戶數量、經濟指標等進行估價,但在上市之後,趣店之前蘊含的風險開始顯露;同時由於退出自己的根據地市場、監管趨嚴、螞蟻金服扶持力度減弱、新業務轉型仍待時日等原因,趣店也表現出了增長速度放緩(甚至負增長),這一波高開低走,趣店不冤。

在趣店發布2017年年報的時候,趣店CEO羅敏曾經表示,在趣店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他不再從公司領取任何薪資及獎金。然而可惜的是,此番表態並未能讓投資者買账。

或許,對於羅敏來說,與其讓投資人相信,趣店總有一天能達到1000億美元,不如先實現一個小目標,在股價上先追上樂信再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