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市相親殘酷物語:一場難以避免的女性內卷

“感謝陌上花開,讓我參與這次活動。”伴著《遇見》的鋼琴前奏,一個戴細邊眼鏡的男性舉著話筒說道。但一曲唱完,他拎著公文包,就匆匆離開了KTV包廂。

這是“精英交友平台”陌上花開(以下簡稱“陌上”)在白色情人節舉辦的一場相親活動。參與活動的嘉賓學歷限定在以清北複交為主的985,或海外知名高校。在當天報名的24位嘉賓裡,有22名取得了碩士或以上學位。

按照當天主辦方的計劃,本來應該是男女五五開的活動,隻來了11個男性,並且只有5名左右的男嘉賓全程參與。12位女嘉賓幾乎留到了最後。活動結束後,4名女嘉賓一起,吃了頓情人節晚餐。

這就是一線城市適齡青年的相親現狀:女生積極,男生疏離。相比男性,女性對於進入穩定親密關係(以及婚姻)顯得更迫切。

女性自己引以為豪的學歷和能力,可以讓她們過上更自由的人生;但當她們想要在大城市進入婚姻時,卻發現這些優勢反而成為了“賢妻良母”範式外的阻礙。

否定自我、進入婚姻,還是接受自己可能無法進入理想的婚姻模式,成為了她們的新問題。

女多男少,大海撈針

每次陌上花開放出活動名額,女生名額需要搶——經常5分鐘就沒了。而男性名額卻到了活動開始的最後一刻,都常有空缺。“男生不好招”,曾多次策劃相親活動的紅娘說道,“女生挑都挑不過來……”

26歲的Kate是這次活動中年紀最小的女嘉賓之一。她從事藝術教育,身材高挑,長髮微卷,說話柔聲細氣。今年回國前後,她的閨蜜給她推薦了這個平台:“家裡催婚、朋友洗腦,跟我走得很近的人都說‘起碼在你身邊有人陪著你吧,有個人能互相照顧’。”

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群體相親,表現得比較拘謹。她感覺自己當時沒發揮好。“到最後幾桌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4個人一起聊,前面這麽多我都沒聊。”有個男生覺得在四人“快速約會”環節被Kate怠慢了,散場後在微信上抱怨並拒絕跟她繼續聊天。

對於已經產生結婚意願的單身女性而言,相親市場天然是不平等的。紅娘燃燃說:“年齡對於男生來講是沒有壓力的。 女生的話年齡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女生要比男生著急很多的。”在開頭提到的陌上白色情人節的活動中,年紀最小的女嘉賓26歲,而最年輕的男嘉賓29歲,場上還有一位1980年出生的男嘉賓。

當天活動上一位1990年出生的男生說,他的婚戀焦慮來自於“身邊的同學和好友大多都已婚了”。另一位30歲的男生想結婚的理由更務實:為了盡快買房。而這兩位自稱挺想結婚的男士,都遲到了30分鐘以上。

還有男嘉賓是在活動前一晚被工作人員以折扣價“拉壯丁”邀請參加的。他在上海參加過多次不同主辦方的線下相親,都遇到過類似的事。

現在,陌上為了提前“鎖定”男嘉賓,會直接給男性“早鳥價”,或兩男報名作伴能打9折。陌上新推出的“高收入男生的專場”視頻面試,男性報名價格只需要99元,而女嘉賓需要299元。這種專場的男女比是3:7。

規則不得不在事實上傾向於男性。活動女生經常超額申請,為了促進匹配率,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會根據男性在資料中提交的期待,來篩選女嘉賓。陌上花開的解釋是,刷下來的嘉賓是過於離散或顯然配不上對的。

“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很著急,但身邊親朋好友經常會說,你怎麽還單著?”Kate感慨,“在國外的時候還好,一旦回到國內,就覺得這種聲音格外強烈。”

Kate事業剛起步,忙於應付一系列的變化:從英國回上海,開始新工作的試用期。忙於事業或學業時,Kate很難進入戀愛狀態。

“我會去想這個題的調查怎麽做,根本沒想到結婚,尤其不敢想象未來生了孩子是啥樣,好遙遠啊。我能參考的是身邊姐妹結了婚的樣子:準備要孩子或全部生活照顧孩子,工作之餘要回家做菜,老公忙的時候會擔心‘他真的在加班嗎’……我甚至懷疑我對婚姻的思考是不是太少了。”

在聊到找對象時,她多次提到“心累”,看陌上的小程序後台看男性檔案也讓她覺得累。在這次不太愉快的相親之後,她選擇暫時抽離。“短期內不會參加這樣的相親活動了,像大海撈針一樣。”

“不好嫁風”

“我是挺想結婚的。”1989年出生的Daisy已經是第三次參加平台的群體相親了,她覺得這場男嘉賓的表現讓她“匪夷所思”,“可能就聊了2分鐘吧,就走了”。此前父母朋友的介紹的相親經歷就有十幾次。她是上海人,畢業於本地一所985院校,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外企上班。

首次參加相親活動的時候,Daisy也感到緊張。第二次,有點新鮮好玩。到了這次,她承認自己有點“疲”了。

Daisy說,自己從大學到工作接觸的男性少。之前的男友是親戚朋友介紹的。慢慢地身邊的人沒有可以介紹的了。她還提到一點:年紀大了之後沒有年輕時那麽容易喜歡上別人。大約一年多以前,單身兩年後,Daisy開始相親。

“我發現我參加的三次不同的活動,嘉賓重合度還蠻高的,有些是‘老油條’了。他們是不是愛上參加這項活動了?”Daisy告訴我,兩場活動都見到了一個“熟面孔”的男生,對方沒有問她要微信。她也對他沒興趣。

“時間長也會發現來參加相親活動的男生沒法結婚是有是自己的問題的。”她舉了幾種男生的類型:不成熟的、標準過高的、沉默寡言或者待價而沽。

我反問她:“男生會不會也這樣看待來相親的女生呢?”

“當然會。他們覺得你年紀這麽大了還來參加也挺有意思的……大家都不能妥協吧,他們可能想找個更好看的。覺得自己有的是時間,到40歲也不老。”

陌上有一位畢業於浙大、清華和康奈爾大學的女嘉賓。她從事谘詢行業,年收入近百萬。雖然她長相出眾,常年健身身材好,但她相親4年給自己的總結是“不好嫁風”。

經歷幾十次相親之後,她在34歲左右步入了婚姻。如果將她性轉——30多歲、事業有成、年入百萬、堅持鍛煉,反而成了相親市場的黃金單身漢。

熟齡就是“不好嫁風”的一部分。雖然長相清秀,遠比實際年齡年輕,但Daisy意識到自己31歲的年齡是短板。和年輕女性一起相親,她會感到不自信。“我喜歡小孩,但到了一定年齡人家不會考慮,幹嘛不找一個30歲以下的身體素質更好的女生?沒辦法的。”

“我不願意將就,又覺得時間和年齡在壓迫著自己。”這種壓迫感在年末更加沉重。“鋪天蓋地的什麽節都是情人節,小姐妹又很難約,她們要跟老公或男友約會。我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蠻焦慮的。”

經歷了這些失望的相親,Daisy找對象的標準降低了:從1.8米、重點本科、獨立婚房,到比自己高(她身高1.7米)、一般本科以上、有一起首付買房的條件,就可以。

“我也沒有很挑,但凡稍能聊的,我不會一竿子打死。有時覺得男生各方面都很好,但是還是聊不來,或者抗拒跟他出去玩。如果像完成任務一樣,我覺得沒必要。可能再過兩年我不得不妥協?不知道,也可能到那時還不能將就……”

Daisy有個閨蜜,參加了一次相親就遇到了後來的老公。“這種事情也看運氣的。不能指望一兩次就解決。”但Daisy也在相親活動中也有意外之喜:她認識了很多同樣單身、很聊得來的小姐妹,發展了不少能一起出去玩的同性好友。

“規則內”脫單

“城市裡居住者大量的單身女性,這個現象由來已久,而且遍及世界各地”——《單身女性的時代》一書寫到,“女性的聚集不僅打破了性別比例的平衡,同時也讓她們更難找到丈夫。”

從15世紀的佛羅倫薩、蘇黎世到近當代的紐約、東京,城市中聚集單身女生是因為這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她們通過工作可以養活自己,不依附於婚姻獨立生存。作者Rebecca Traister依然認為這對於女性是有意義的:“讓她們獲得了一絲自由,哪怕只有短暫的一段時間。”

不少影視劇都在說單身女性的故事“很多國家都有‘剩女’,不光是中國。”《經濟學人》的記者、曾經寫過“中國剩女”報導的玫瑰(Roseann Lake)在一檔播客中說到。

她認為“獨生子女”政策間接讓中國80、90後女性獲得了自己家庭的全力支持,在學業、事業上和男性同場競技。中國應該鼓勵職業女性繼續進步,為她們創造更友善的婚育條件,而非讓她們回歸傳統角色。“如果婚姻不是女性的唯一的選擇,如果她能發展事業而且獨自生存,這說明社會是進步的。”

近年有不少關於大齡單身女性的紀錄片Kate和Daisy都曾有穩定下來結婚的機會。Kate在大四的時候,前男友想讓她一起離開北京去別處發展,她拒絕了。而Daisy則在之前一段長達3年的戀情中,還沒做好結婚的準備,最後以分手告終。

她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女性更成熟獨立後,選擇面反而更窄了。精英女性的高收入和高學歷,並不會成為相親和婚戀上的優勢,反而很多時候是負擔。

紅娘鴉鴉告訴我:“男性不希望找比自己強太多的。”年收入四五十萬的男性會覺得年收入百萬的女嘉賓收入太高了,甚至對收入數字表示質疑。與此同時,女性在一些相親平台卻被鼓勵向上匹配自己收入1.5-2倍的男性。

女性自身也很難不跟隨“男高女低、向上匹配”規則。Kate告訴我她不會考慮非985或211的男生,對方的收入也需要比她高。Daisy也表示對方和她至少得勢均力敵。她提到,如果是家庭條件一般的外地男生,自己嫁給他會過得很辛苦。

也有女性在探索更多可能性。Daisy有一個女性朋友,82年生人,至今未婚。“她一直沒有斷男朋友,就是有自己的魅力。在上海有房子,男朋友也是自己喜歡就好,不看他們任何條件。”但Daisy並不羨慕她。“之後還是需要老伴相互照顧,可能是看到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子的。”

多數中國女性不會考慮“不結婚”。但現實是,如果按照“陌上花開式”的向上匹配觀念來看,大城市的適齡未婚女性可能有一部分人可能注定要獨身。

根據2015年人口調查的抽樣數據,儘管在一線城市,適婚人口的男女比是105.87,但本科以上適婚人口的男女比例是92.99。在這樣的性別比下,要求女生“向上找”,可以選擇的對象太少,更別說符合自己要求標準的人了。

陌上花開的比例則更為失衡,會員的男女比例是3:7。“每個男生面前可能有2個以上的女生讓他選擇”。燃燃試圖用類似博弈論解釋女性在相親市場的處境。她說,“男少女多”的局面讓男生的選擇權更大,所以女性知道“對手”是誰很重要。

圖片來源:鏑數聚

在背景較為精英的男性中,年輕漂亮的女生在相親市場上最受歡迎,另外還需要一點“好嫁風”。

這從陌上最受歡迎的女嘉賓——應徵人數高達600多位的自我介紹內容中可見一斑:“多年烹飪和烘焙的實踐,是我感受小確幸的重要方式,期待有你一起品嚐”;“我非常熱愛鑽研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希望這些儲備,有一天可以為自己的家庭所用”。

這套據說請專人指點過的文案,寥寥幾百字中突出了宜室宜家的特點。當然,這位嘉賓有大大的雙眼皮和尖尖的下巴,符合男性審美。對男性的身高和年齡要求也較寬。這樣的女性可能有更大的選擇權。

紅娘燃燃不覺得突出傳統價值的女嘉賓,和那些高收入的職場女性相比是退步表現。“如果女生就是喜歡做飯,這在相親市場上本身是有優勢的,為什麽又不表現出來呢?”

“最終能否脫單,取決於女嘉賓是否想清楚。”讓燃燃印象最深的嘉賓是位畢業於北大的女生。她之前有過一些失敗的相親經歷,厘清了自己的征婚需求。

31歲的她登上公眾號後,1個月內就脫單了。碰巧的是,她和對象有共同的好友,二人都在那位好友處做了“背調”。

“如果遇到相愛的、很合適的男生,這當然是人生的加分項。”Kate說。“但如果努力了也沒遇到,這也不是減分項。女性還是有自己的事業,人生還有很多有價值的事情,不是不結婚人生就沒價值了。”

她在思考:如果去適應婚戀市場的規則、回歸“傳統價值”,這樣的改變是對的嗎?以後會辛苦嗎?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嗎?

作者:董芷菲

編輯:羅立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