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法拉的訓練方法曝光:慢跑居多。如何讓你的跑步更有品質?


這是莫-法拉在芝加哥馬拉松之前第3周,跑量最大的一周的訓練情況。


總訓練量:120英裡(192公里),大部分時間是一天兩練。

周一:20公里,78分鐘,中等強度;15公里,輕鬆跑,64分鐘

周二:跑道15公里,2公里熱身+2公里冷身(配速5分)+6X1K間歇,分別用時2:26,2:27,2:28,2:28,2:31,2:41,每組組間5分鐘慢跑;10公里,輕鬆跑,43分鐘

周三:20公里,輕鬆跑,86分鐘;15公里,輕鬆跑,64分鐘

周四:跑道25公里,2公里熱身+2公里冷身(配速5分)+15X1K間歇,2:45一個,每組2分鐘慢跑恢復

周五:20公里,輕鬆跑,86分鐘;15公里,輕鬆跑,64分鐘

周六:40公里,長距離漸進跑,平均配速3:26,(第一個10K,配速3:40,第二個10K,配速3:29,第三個10K,配速3:21,第四個10K,配速3:14)

周日:休息



莫-法拉的周跑量接近兩百公里,除了三次強度課之外,其他都是慢跑。

很多業餘跑者為了能夠跑出一個好的成績,會效仿偶像或者大神的訓練方法。比如拚命增加跑量,幾乎每天都跑,甚至一天兩練。他們覺得跑得越多就越能跑出好成績,而往往這樣會讓自己身心俱疲。

其實,並不是跑量越高,就越能跑出好成績。提高訓練的品質更為重要。

前不久,馬拉松助手採訪過一位大神,賈俄仁加,他的月跑量只有300公里,但全馬PB卻達到了2小時21分。他的訓練基本上是每周三次,每次12或者15公里的混氧跑(從有氧漸加速跑到無氧,配速從4分30到2分50)。如果是備戰比賽的話,距離會增加到20公里,依然是每周三次。當然,他很多時候都是以賽代練。



2004年,美國曾經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找來25個人,讓他們按照每周三次高品質訓練+兩次力量訓練的16周訓練計劃去備戰一場馬拉松。

結果15人實現了PB。最重要的是跑後的實驗測試顯示,所有完賽的跑者都提高了最大攝氧量和乳酸閾值,而且身體脂肪含量減少。

對於絕大多數業餘跑者來說,很難做到每天都跑,所以就需要抓訓練品質。如果每周只需跑三次,就能讓你安全無傷的PB,為何不試一下呢?

下面是這種訓練方法9條需要遵循的要領。



1,保持跑步的樂趣

要想保持跑步的樂趣,最好的方式是不讓自己的身體感覺疲勞。而每周跑三次的訓練方式,就能很好地讓身體恢復,並始終保持對跑步的樂趣。

很多人因為每天跑步,覺得少跑一次就有一種負罪感,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對業餘跑者來說,跑步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長久跑下去。所以,在追求成績與身體健康之間,你應該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跑量和強度的增加要在身體承受範圍之內,這樣才能防止身體因為疲勞而導致的傷病。

其實,不跑步的那天進行交叉訓練或者力量訓練,一樣可以讓你保持很好的體能與速度能力。



2,每周跑三次,不能再多了

這三次訓練分別是長距離,節奏跑和速度訓練。每一樣訓練都是有特定目的的,長距離能夠提升有氧能力,節奏跑提升乳酸閾值,而速度訓練可以讓你的跑步經濟性提高。

所以如果總是慢跑累積跑量,對身體的刺激不夠,達不到提高的效果。還不如多做一些力量訓練,強化身體力量,或者多滾滾泡沫軸,讓身體肌肉始終處於有彈性的狀態,這樣還可以進一步減少傷病。


不同水準跑者的訓練配速:


5公里20分鐘的水準(全馬可以跑314)


2分鐘間歇配速:3分34秒


8公里節奏跑配速:4分21秒


長距離訓練配速:4分39秒-4分48秒


5公里24分鐘的水準(全馬可以跑353)


2分鐘間歇配速:4分22秒


8公里節奏跑配速:5分7秒


長距離訓練配速:5分29秒-5分35秒


5公里30分鐘的水準(全馬可以跑451)


2分鐘間歇配速:5分34秒


8公里節奏跑配速:6分19秒


長距離訓練配速:6分40秒-6分47秒

3,長距離跑距離至少是32公里

馬拉松運動終究是一項有氧運動,所以在每周訓練次數減少的情況下,周末的長距離要增加距離。其實對於有經驗的跑者來說,跑32公里不是問題,問題是用怎樣的配速跑這32公里。

如果你想要跑出一個理想的馬拉松成績,那麼你需要走出舒適區,不僅要增加距離,還有提高配速。雖然這可能會讓你有些痛苦,但是對你的比賽是有好處的。

高品質的長距離訓練對馬拉松想出成績的跑者來說,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想要PB?關鍵在於你LSD最後幾公里的速度



4,跑3次不同的節奏跑。

節奏跑已經成為很多跑者備戰馬拉松的重要訓練科目。其實節奏跑也有很多種訓練方法。


比如短距離的節奏跑,5-8公里;中距離的節奏跑,9-13公里,長距離的節奏跑,14-16公里。所以每周的節奏跑訓練可以做一些相應的變化。

對於馬拉松運動來說,節奏跑訓練的距離越長,那麼效果越好。節奏跑的速度大概就是你的馬拉松目標配速。所以進行節奏跑訓練的時候,要讓身體感知這個速度下的節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等你到了比賽現場,可以跑得更有效率。



5,速度訓練要多樣化

很多跑者每次都進行一樣的速度訓練,或者根本不進行速度訓練。對於馬拉松訓練來說,應該每周進行不同的速度訓練。在評估自己的體能狀況下,一開始可以進行短距離的間歇,比如這一周是(12-16)X400米,那麼下一周可以說是(8-10)X800米,然後依次是1000米,1200米,1600米,2000米間歇。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間歇的總距離應該控制在10公里以內。每組之間最好用慢跑的方式進行恢復。


延伸閱讀:為什麼說大部分跑者間歇都練錯了?



6,每周兩次強度大的力量訓練

文章前面也提到,減少跑量的情況下可以用力量訓練來保持體能。其實,力量訓練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除了能夠減少受傷的風險之外,還能讓你維持總體訓練強度。

建議每周至少要有兩次強度大的力量訓練,時間至少是30分鐘以上的。


延伸閱讀:核心力量都那麼差,還想跑快!做夢



7,記住要拉伸

每周三次跑步訓練,其實每次的訓練強度都很大。所以跑後恢復很重要。

千萬要記得拉伸,這一點馬拉松助手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強調其重要性,但是還是有很多跑者不注意跑後拉伸。

對於任何類型的跑者來說,拉伸能夠讓身體肌肉更有彈性,從而減少傷病。有時候在大強度訓練之後,僅僅靠拉伸還不足以緩解身體肌肉疲勞,這個時候你還需要滾泡沫軸或者進行冰浴和按摩放鬆。

需要提醒的是,進行力量訓練之後,也需要拉伸放鬆。


延伸閱讀:不拉伸,是如何一步步毀掉你的跑步的?



8,不要想著彌補缺失的訓練

即使每周隻跑三次,你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缺席一些訓練。但是,不要著急把這些訓練彌補回來,比如下一周將跑量提高一倍。

比如你因為感冒而休息了一周,或是因傷而休息了一段時間,等到身體恢復了你不能也不應該著急進行高強度訓練,而是需要通過慢跑來恢復體能。這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有時候,比賽臨近了,很多人就會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一些訓練,然後就著急找回來。這個做法真的不可取,突然增加跑量或者強度,很容易讓身體受傷。


9,賽前三周減量

對於大部分跑者來說,只會在賽前一周減量,他們覺得如果從賽前三周就開始減量,恐怕到了比賽日,會跑不出好成績。

其實如果從賽前三周就開始減量,反而會跑得更好。因為可以讓你的身體狀態調到最佳狀態。專門有學者研究過賽前一周減量和賽前三周開始減量的差別,發現賽前三周減量反而能在比賽的時候跑得更好。

不過減量並不是一下子就減少很多的跑量,而是逐漸減少跑量。還有就是跑量可以減少,但強度不能減。

賽前10天,可以進行12公里的馬拉松配速跑。到了賽前一周,主要進行一些慢跑,跑完後加跑5-6組的100米衝刺。

賽事組委會合作:makongduoren002(微信號)

搜索微信小程式跑步眾議院,可第一時間了解跑圈最新資訊

微信搜索「馬孔多跑步裝備」有贊店,獲取更專業的跑步裝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