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確診病例超16萬,密切接觸者只有2351位?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呂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3月31日6點39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到161807例。但目前,美國疾控中心官網最新統計的密切接觸者卻僅為2351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30日晚強調,“有疫區接觸史、病人接觸史的人,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報告,做好檢測,發現後及時隔離和治療。”

確診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的行動軌跡,如果難以“複寫”或追蹤,病毒的感染範圍、傳染途徑就難以確認。湖南省人民醫院院感辦主任顏小利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如果密切接觸者中出現新冠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容易被耽誤成重症患者,加大治療難度和病死率;密切接觸者中的無症狀陽性患者無法及時阻斷傳播,將造成更大範圍內傳染;如果密切接觸者活動範圍大,環境消毒則很難全面徹底,這也將加大環境阻斷難度。”

確診激增背後,仍有大量密切接觸者未追蹤

美國疾控中心(CDC)官網最新統計數據(截至3月30日),按暴露源分類的COVID-19報告病例140904例,統計出2351例密切接觸者,旅行相關886例,還有137667例正在調研中。

而從我國兩月余來的疫情統計數據來看,確診病例與密切接觸者的比例大約在1:3左右。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0時,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7801例,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277963人。

《自然》(Nature)雜誌3月20日刊發的《全球疫情大考面前,美國如何一步步錯失防疫良機?》(Scientists exposed to coronavirus wonder: why weren’t we notified?)一文稱,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衛生部門決定不再進行接觸者追蹤。因為病例數激增,而接觸者追蹤又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中國有個特點,我們的疾控人員對病例的追蹤是不遺余力的。要追蹤所有密切接觸者,再把他們進行14天的隔離,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但在美國做到這樣比較難。”3月26日9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美留學生及華人華僑代表視頻連線時表示。

追蹤難度高,人手和資源捉襟見肘

“對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韓國成功的冠狀病毒反應的分析表明,這些地區主要是由於快速檢測、接觸追蹤和檢疫而遏製了它們的爆發。”《自然》指出,中國實施了旅行禁令、學校關閉和封鎖、早期發現、隔離等措施。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到2月底,該國的感染人數將是原來的5倍。但美國衛生官員似乎在譴責這種有針對性的做法。

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並不容易。上海市疾控中心3月7日介紹了寧夏中衛病例的追蹤過程:該例確診病例曾經在上海的酒店、火車站逗留,在小店裡吃過面、在上海搭乘過滴滴專車,還在不同地點逛過幾次商店購物,第一個12小時,疾控中心確定了63名密接者;由於該患者有些記憶模糊,又花了一天,根據其未透露而查到的信息,最終找到並落實了全部86名密切接觸者。這期間的工作量可想而知。“24小時一班,3個班次的輪班”是市疾控中心密接追蹤辦工作人員的日常。而即便現在人手已經增加到每個班次9~10人,但他們同樣要工作到凌晨。

“一旦人群中的冠狀病毒達到飽和狀態,識別接觸者可能就不再有意義,但他認為美國還沒有達到這一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微生物學家喬納森·艾森(Jonathan Eisen)表示。《自然》一文還指出,在缺乏追蹤人員的情況下,美國也許可以通過招募來擴大追蹤規模,但檢測或隔離人員同樣需要大量資源來支撐。

追蹤要靠技術,美國的大數據很“難用”

流行病學,靠一個一個去問、去統計是很難的,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被感染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此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準確、及時地追蹤到密切接觸者,需要一線流調人員進行大量、細致的流行病學調查,借助大數據平台等手段,安排專人排查是目前最有效途徑。

面對快速追蹤密切接觸人員的需要,一位矽谷工程師、科普達人“極客隊長GeekLead”認為,美國還有一大痛點是:有卻不能用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和傳統數據相比有些不同。傳統數據類似於Counter(計數器,比如統計點讚量、閱讀量),而“抗疫數據”則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時空大數據,同時涉及時間和空間信息,信息處理難度很大。不過,我國對這些數據的處理經驗非常豐富,12306、導航、外賣、滴滴等複雜的數據計算早已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搜集大數據要搭建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也就是智慧城市建設,比如路上有智能燈杆、攝影頭,地鐵閘口聯網,移動網絡覆蓋等。早在2015年,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就宣布向新“智慧城市”計劃投資逾1.6億美元,但這些建設基地台等計劃,一些地方政府“討論”時間過長,執行起來非常緩慢(2019年沃頓商學院報告)。

3月17日,美國首席技術官邁克爾·克拉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希望谷歌等互聯網公司為抗疫做些貢獻,如疫情地圖、社區防控等。但谷歌方卻表示,各項目還在早期階段。美國對個人隱私特別重視,或也是一個原因。2019年5月,美國舊金山就通過了一項立法,禁止當地警方及其他市政機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