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蒂芬·霍金逝世一周年:生於凡塵,歸於恆星戰役

周末同讀福利

周末同讀福利:

周末,同讀一本書,讓大腦在閱讀中享受自由。現在購買會員的前100名,可享受以下三大權益:

1.每周一本好書分享,15分鐘精華拆書音頻;

2.每天聽見吳曉波,每天五分鐘,吳老師為你分析金融政策、評說商業模式;

3.免費獲得本期價值68元的同讀好書《十問:霍金沉思錄》紙質書一本。

【點擊此處,成為會員】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而霍金給了我們問題。如果有一天我們真正掌握了量子引力定律並充分理解了宇宙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站在了霍金的肩頭。

——基普·索恩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歲。

而在今年的3月14日,這本書的中文版——《十問:霍金沉思錄》,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重新編輯,整理而成,於霍金辭世一周年的節點問世。

這本書匯集了他在彌留之際仍在研究的問題,尤其是其中的四個問題: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嗎?

人工智能會不會超過我們?

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嗎?

我們應去太空殖民嗎?

今天,小巴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霍金對這四個“大問題”的思考。

01

一個有趣的科學巨人

史蒂芬·霍金,一個讓人對宇宙空間產生無限遐想的科學家,他是地球上離星空最近的人,一說起外星人、宇宙、黑洞,很多人腦海中聯想到的第一個偶像應該就是他。

他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21歲時,他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全身只有三個手指頭可以活動,但他卻成了物理學在公眾面前的一面旗幟,他寫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黑洞不是黑的》等可以說是無數人探索宇宙的啟蒙書。

而他不僅僅是個科學巨人,在《萬物理論》這部以霍金為原型的傳記電影中,“小雀斑”艾迪飾演的霍金,展現了霍金樂觀、幽默風趣的一面;在《生活大爆炸》中,他和謝耳朵互懟;音樂上,利用電子發聲器和英國迷幻搖滾樂團 Pink Floyd 合唱……

他無法選擇自己的軀殼,卻讓自己的靈魂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在霍金去世後,他的孩子在聲明中寫到:

“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02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嗎?

人工智能會不會超過我們?

這兩個問題都體現了人類作為一個種族對於未來發展的憂思。

關於外星智慧生命,霍金將猜想的重點放在了“為什麽我們沒被訪問過”上,他提出了四種可能性:

其一,也許生命自動發生的概率就是如此之低,以至於地球是銀河系中或者可觀察的宇宙中唯一出現生命的行星;

其二,存在合理概率形成自我複製系統,比如細胞,但大多數這些生命形式並沒有演化出智慧;

第三種可能性是存在生命形成並演化為智慧生命的合理概率,但系統不夠穩定,智慧生命自我毀滅;

相較於第三種非常悲觀的結論,霍金更喜歡第四種可能性:外太空還有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但被我們忽視了。

霍金對外星智慧生命充滿好奇,但也提醒人類保持警惕,一旦外星智慧生命擁有主動訪問我們的能力,對於我們來說,大概率不是一件好事——如同美洲原住民遭遇哥倫布一樣——先進的異種族文化從來就不會保持著善意。

關於人工智能,霍金也持相對悲觀的態度,他認為人工智能一定會發展出自己的意識,甚至會超過人類,並以電腦病毒為例,試圖說明人類已經有過類似的、無法控制自己創造出的東西的先例。

他認為,科幻電影裡的關於人工智能的道德問題不是重點——人工智能真正的風險不在於它是否邪惡,而在於它的能力。超級智慧的人工智能會以某些目標為動機被創造,一旦這些目標發生偏離,與人類的終極利益不一致,那麽我們要面對的,或許就是滅頂之災。

03

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嗎?

還是該去太空殖民?

霍金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完全站在科學的角度上思考。

我們能否在地球上存活,雖然科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巨大影響,但這個問題本身卻並非科學問題,更多涉及了人性的問題。

一、核戰爭及全球暖化是使“能續存嗎”成為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上述原因造成的災變幾乎注定會在未來一千年內發生;

三、人類長遠續存的最大希望是擺脫地球。

”如果不走向太空,人類將沒有未來”,霍金對太空殖民問題的答案與其說是自然科學的預測,更像是人文科學上的論證。

首先,霍金的回答是肯定的,基於這一回答,霍金對載人航天持支持態度,而至於載人航天的前景,霍金預測五百年內可造訪離我們最近的其他恆星,但他不看好科幻小說中流行的可以超越光速的“曲速引擎”。

04

我們為什麽要問這些大問題?

霍金作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所思考的問題都是非常大的“大問題”,例如宇宙的起源、黑洞、時間旅行等,而這些大問題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其實相去甚遠,為什麽還說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大問題呢?

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科學對他們而言太複雜,研究製約宇宙的基本定律需要大量的時間,需要用大量的計算和方程式來呈現,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難以實現。

並且如果所有人都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世界很快就會停滯不前。但如果我們從一些大問題著手,將其基本思想以清晰的方式,讓大多數人可以理解並接受,科學就成了能讓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東西,這就是霍金為之著迷的原因。

而大多數科學家不願意面對這些大問題,因為基於假說而推演出來的理論,沒有實驗或者方程式的支持,永遠是紙上談兵。但正是這些對大問題的思考,在通往“終極理論”的道路上提前埋下了一顆種子。

正如在基普·索恩在這本書的導言所說: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而霍金給了我們問題。他提出的問題,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一直推動著科學的不斷突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