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近代戰場上士兵手中的利刃:揭秘近代刺刀的發展史

刺刀於1647年時第一次在此使用。 刺刀最早是一種防禦性的武器, 在前膛槍發射之後, 以兩三層人牆和刺刀, 抵擋敵軍的前進。 刺刀是一種軍用品, 沒有任何民用價值, 從未見有人配上刺刀去狩獵的。 但這並不表示民用槍不該有刺刀座, 同樣的, 有史以來, 未曾聽說過有歹徒用上了刺刀的槍枝去行搶的。

想像中的第一把塞入式刺刀

最早的刺刀是梭刀式樣的; 因為早期的火槍只能裝填一發, 重新裝填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在火槍發射了彈丸之後, 把刺刀裝上, 當成長槍使用, 而刺刀柄是藉塞入槍管來固定, 因此完全排除了再度發射的可能性。 此種刺刀稱為塞入式刺刀(Plug Bayonet)。 此一時期的刺刀戰術有兩個特性: 一是刀和槍是不相容的, 二是刺刀的地位和槍相等, 如果不是更重要一些。

典型的套筒型槍刺

隨著時代的演進, 當然有人想到槍和刀不需要互相排斥, 法國的要塞專家扶般(Se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在1688年發展出了套在槍管外的套筒型槍刺(Socket Bayonet), 在槍管外有一個突起的卡榫, 在套上刺刀後扭轉入套筒的凹槽固定。 此時, 隨著槍械技術的演進, 一般以為刺刀已經成了輔助的戰鬥工具, 外形大為簡化, 往往只是一條有尖端的金屬棒。 其位置多是偏向一邊, 以便火槍手在裝上刺刀後, 仍能由槍口裝填彈藥, 由於火槍已經很長, 槍刺長度大約在14至18吋之間。

十九世紀70年代林明敦滾輪式步槍的長劍刺刀, 全長68公分。

到了19世紀, 刺刀的演進隨著歐洲列強的爭霸全球, 和槍械一樣有了長足的發展, 而且再度受到了重視。 一般是製成了長刀(Sword/Saber Bayonet)的形式, 刀刃在20吋以上。 思維趨勢傾向為多功能, 裝上步槍可以當刺刀用, 不裝在槍上時也可以當成軍刀單獨使用。

到了19世紀後期, 以彈簧為助力的固定卡榫被普遍採用, 刺刀的長度大為縮減, 演變成短刀(Knife Bayonet)形狀, 刀刃在20吋以下, 甚至全長不到15吋也有, 這種樣式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日。

刺刀座的設計也是經過許多變革, 林明敦滾輪式步槍在槍管側面的刺刀座, 下圖為裝上刺刀後的槍口近照, 刀面水準, 平行於地面。

廿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 刺刀仍是相當重要的軍械, 士兵們人手一把, 製造數量龐大, 至今仍有大量留存。 但是在真正戰鬥中, 兩軍以刺刀對決的例子愈來愈少, 到了二次大戰, 只有中國軍隊和日軍還有大規模使用刺刀拚鬥的例子。 其他軍隊, 多是以刺刀作為嚇阻工具, 或是多功能的戰鬥刀, 其長度也逐漸縮短。

日軍對刺刀的重視程度, 由其九九式輕機槍上都裝有刺刀座可見一斑, 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特例。 英軍也曾在Sten衝鋒槍上搭配了刺刀, 但其實用價值是相當可疑的。

等到半自動和全自動武器普及, 並配上了高容量彈匣之後, 單兵的火力大增, 刺刀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 除了夜襲等敵我不明, 兩方極度接近而且敵我混雜的時候, 根本沒有端槍衝鋒的機會, 大老遠就會給掃倒。 最近一次的事例, 是1982年在福克蘭島龍丹山陣地(Mount Longdon, Falkland Island), 英軍發起了刺刀衝鋒, 以29名英軍、 50名阿根廷部隊死亡的代價, 奪下據點。 可見偶爾用之, 倒也還有奇效。

二十世紀末, 以三十米內刺刀見紅著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也放棄了拚刺刀的戰術理念。 現代刺刀的發展, 走上像瑞士刀一樣, 講究多功能, 而且要短小輕便、 易於攜行。

刺刀雖然在今日實戰上的重要性日益減小, 但是仍是訓練部隊的一個重要課目, 對培養體能, 士兵的集體意識和殺氣, 有很大的助益; 就如同齊步走, 踢正步一樣, 永遠不會從部隊完全消失。 但是練兵者也莫要本末倒置, 將其當成主要戰術, 實戰時如同驅民於壑。

由於百年來各國生產了不計其數的刺刀, 種類式樣繁多, 因此蒐集刺刀也是軍品蒐藏的熱門項目。 刺刀雖也是可以殺人的軍品, 但是沒有槍械敏感, 比起收藏軍服、 配件, 卻又多了那份命的吸引力。

注:本文為來源於網絡。本账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账號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