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假期三天國內遊吸金350億 專家建言疫後旅遊新玩法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但旅遊市場回暖的趨勢已非常明顯。

不過,業內專家再次提醒,旅遊投資偏好“大投資、大項目”的趨勢仍在持續,要警惕旅遊投資可能潛藏的風險和隱患。

據文化和旅遊部官方微博3日晚消息,“五一”假期第三天(5月3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3094.4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124.3億元。假期前三天,全國接待國內遊客8499.7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350.6億元。

上億人次的遊客,很大一部分是衝著青山綠水去的。人們踏青出遊,也促成了生態產品的變現,完成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2020年5月1日,遊客們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裡遊玩。攝影/章軻

隨著生態產品變現路徑日益清晰,近年來在整體投資下滑的背景下,旅遊投資不減反增。

據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旅遊研究院《2019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課題組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旅遊投資規模保持年均6.82%的增速,吸引了包括政府投融資平台、民營企業、非旅企業等的多元資本進入。

中商產業研究院近期的預測認為,國民旅遊消費需求大,疫情過後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將迅速釋放,旅遊業將迎來“報復性”增長。

2015-2020年國內旅遊收入變化趨勢(兆元)。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4月28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機構舉行的《2019-2020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介紹,作為最終消費、服務消費和綜合性消費,旅遊消費在消費提質擴容中具有特殊作用。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60.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5.6兆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和10%。旅遊已經成為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

宋瑞同時提醒,紅紅火火的旅遊投資熱潮中,不乏理性思考和真實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隱憂。旅遊投資偏好“大投資、大項目”的趨勢仍在持續,“十億元起步、百億也不鮮見”的現象普遍存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一些細分領域和局部地區,已經出現了投資過熱甚至無序增長的現象。在特色小鎮、全域旅遊等概念方興未艾的背景下,傳統地產集團、資本市場的遊資熱錢借助這些“概念”,以旅遊之名,行地產之實。

近年來,特色小鎮、全域旅遊等概念在各地盛行。攝影/章軻

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旅遊景區行業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一方面,景區投資持續增長,景區成為旅遊投資的重點領域,景區投資額佔據旅遊總投資半壁江山以上;另一方面,一些景區效益持續下滑。業內流行著“十個景區八個虧”的說法。2019年,全國覆核A級旅遊景區5000多家,1186家景區受到處理,405家被取消等級。景區經營過於依賴門票收入等老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

“實際上,在近三年的《旅遊綠皮書》總報告中,我們反覆提出,要警惕旅遊投資可能潛藏的風險和隱患,要警惕、避免一些旅遊細分領域滑入‘過度投資—過度競爭—惡性競爭—行業受損’的泥沼,杜絕‘給房地產項目穿上旅遊外衣’的現象。”宋瑞說,要加強對旅遊投資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統計,真正對接遊客的實際需求,提高旅遊投資的有效性,將資本市場的投資開發轉化為旅遊市場的消費增長。

“疫情後,旅遊者的心理、預期、偏好、行為、方式、支出等等可能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於後續的市場復甦或者行業發展具有根本的指導意義。”宋瑞說,在產業端,應研究疫後遊客對高品質配套的需求,升級住宿、餐飲和旅遊交通等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