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短短三集,吊打所有盜墓劇

盜墓,是近年來最熱門的 IP。

《鬼失敗》《盜墓筆記》的小說銷量,皆以數千萬冊計。

影視改編也是層出不窮。

只不過…口碑大多很撲街。

小鮮肉的演技、五毛錢的特效,讓這些作品失去了盜墓小說的精髓。

要魚叔說,盜墓題材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其描繪的奇詭世界:

迷霧重重的地下宮殿、超自然的生物、精巧危險的機關…這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滿足了觀眾對地下世界的獵奇心。

其實,現實中的神秘墓穴,遠比影視劇更加令人驚詫。

不信你看,央視這套考古紀錄片,就比盜墓電影更更更刺激——

《海昏侯》

有國家隊撐腰,該片匯集了強大陣容:

考古界的頂尖專家團隊、歷史學界被稱為“辛神”的辛德勇…

這些大神一點點揭開了海昏侯墓葬背後,隱藏了千年的秘密

精良的製作、嚴謹的考據、扣人心弦的節奏,讓人追到停不下來。

豆瓣評分8.9,分分鐘吊打那些盜墓爛片。

對歷史不甚了解的朋友,可能對海昏侯這個稱呼感到陌生。

此為西漢世襲爵位,共傳四代。

古代中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海昏侯不在此列,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列侯,在諸侯雲集的漢代毫不起眼。

更何況,他們的封地還在極為偏遠的海昏縣(今江西南昌)。

按現在的說法,頂多是個縣長

所以連史書,都沒有為這個家族留下太多記載。

但海昏侯墓的發現,則讓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列侯重新被認識。

甚至,要改寫歷史上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帝的一生

用一個詞來形容海昏侯墓,那必定是「歎為觀止」。

早在正式開掘前,這座墓就震驚了考古界。

和一般滿是腐爛氣味的墳墓不同,海昏侯墓中,竟然充斥著一種「語言無法形容」的異香。

更神奇的是,這股香味,在考古過程中持續了兩三年才漸漸散去。

光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這個墓非同小可。

雖然考古人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猜想墓穴中肯定有無數珍寶,但當真正挖掘出來,還是被閃瞎了眼。

僅是陪葬坑,就有大量製作精美的車馬具。

進入主墓室外的回廊,赫然出現一座重達十多噸的「錢山」。

真正演繹了什麽叫腰纏萬貫。

根據推算,這堆五銖錢在漢代的市價,足以媲美今天的 50 公斤黃金。

換成人民幣,也就是一兩千萬。

這還不算完,回廊中還有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樂器實物,編磬。

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禮器、兵器、漆器、錢幣、酒器、書籍。

繁多的種類直教人目不暇接。

這些至寶,一次次刷新著考古人員的認知。

經過清點,僅從回廊出土的文物,就有上萬件

不敢想象,核心區域的主槨室內該有多豪華。

果然,主槨室出土的寶物,更加令人炫目:

兩個漆盒內,整整齊齊碼著價值連城的馬蹄金、麟趾金。

還有兩個漆盒,裝滿了187枚完整的金餅。

主棺內,還有足足20塊金板,每個都有1公斤重。

至此,主墓內發現的黃金達到了78公斤。

這是什麽概念?

海昏侯墓主墓室的黃金重量,超過了全國漢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總和!就問你怕不怕。

除了黃金,還有名貴的玉器、精致的佩劍、罕見的琉璃席,每一件都是稀世之寶。

儘管漢代厚葬之風盛行已是人盡皆知,但海昏侯墓的豪華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連專家,都詞窮到只能感歎超級好。

墓主人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寶藏男孩」

墓穴越豪華,關於海昏侯的謎團就越多。

一個偏遠的列侯,為何擁有諸侯帝王級別的墓穴規製,還坐擁數量如此驚人的財產,甚至還包括皇家特供的金器玉器…

漢代歷史上有四任海昏侯,那這座墓的主人,究竟是哪一位?

考古人員在小心清理墓穴文物時,一件迷你的玉器,揭開了答案。

這枚精巧的印章,靜靜地安放在棺內。

根據位置判斷,這應該是墓主人的玉印。

而玉印刻著兩字:劉賀

這正是第一任海昏侯

劉賀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祖母是「傾國傾城」的李夫人。

有了這樣的身世背景,劉賀擁有皇族的頂級珍寶,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問題又來了,一個血脈如此顯赫的皇族,為何最後流落海昏,還只是一個列侯?

那是因為,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太過曲折,如同一場權力的遊戲。

本來,他繼承了父親昌邑王的封號,繼承了榮華富貴的生活。

但沒想到,當時的漢昭帝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子嗣。

權傾朝野的霍光,為了繼續把持朝政,挑選了看起來易於掌控的劉賀,作為新帝。

劉賀這個幸運鵝,可謂人在家中坐,王冠天上來。

但是皇位還沒坐熱,在位僅僅27天,就被霍光強勢罷黜,廢為庶人。

他也因此成了中國史上第一個被大臣廢掉的皇帝。

根據史料記載,群臣廢帝的理由是:

劉賀驕奢淫逸,行為不端,在位期間光征繳財物的詔書,就下發了1127次。

27天,1127次,這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在歷史學家看來,更像是欲加之罪。

但不論真相如何,劉賀從帝王,變為了庶民。

直到19年後,霍光勢力被清算,劉賀才又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

他來到這個遠離故土的封地,僅僅四年後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曾經諸侯王、帝王的身份讓劉賀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些生前無福消受的財寶,都跟隨他埋葬在了海昏。

而千百年後,正是這些隨葬品,幫助考古人員還原了史書上語焉不詳的劉賀。

隨葬品中,考古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孔子畫像。

也多虧了海昏侯墓,失傳多年的《論語·知道篇》從墓中重見天日,考古人員成功更新了《論語》。

一個會把孔子屏風、大量書籍放入主槨室隨葬的人,和史書上那個不思進取的紈絝子弟相差甚遠。

或許歷史,也並非完全公正。

考古的意義,可見一斑。

盜墓小說的流行,讓盜墓獲得了一批追隨者。

於是,有人模糊了考古和盜墓的區別。

甚至有人說,「考古就是法律允許的盜墓」。

雖然這個梗十分流行,但魚叔要說,這樣的比喻實在太low!

考古從來都是搶救性挖掘。

什麽意思?

只有在盜墓賊、或者其他客觀因素破壞墓穴時,考古人員才會行動起來,爭分奪秒地挽救文物。

如果沒有被破壞,考古學家即使探查到墓穴,也不會主動開掘。

一邊是盜墓者的主動破壞,一邊是考古學家被迫搶救,說這是天差地別也不過分。

看看盜墓賊的方式,從來都是找準墓穴,直接打洞進入,隻管大肆破壞,搶走金銀財寶。

而考古人員呢,發掘海昏侯大墓用時超過五年,光是回廊,就清理了足足三年

厚厚的一本考古日誌,詳細記錄了每天的進展和發現。

現場還不只有考古專家,更有文物保護專家在側,運用了大量科技手段,力圖確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妥善保存。

更別提,當年運送棺柩到實驗室時,短短兩公里的路,工作人員開車用了半個小時,生怕文物有任何閃失。

一個肆無忌憚,一個小心翼翼,高下立判。

更何況,一座歷史大墓的價值,從來就不只有金玉器物。

盜墓者不屑一顧的竹簡、壁畫、樂器,都是文化上的無價之寶。

難以想象,如果當年盜墓者順利盜掘海昏侯墓,我們是否還能從脆弱的竹簡中,看到論語、看到彌足珍貴典籍。

在魚叔看來,盜墓是失去。

是磨滅一個人活過的印記,是販賣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而考古是得到。

是讓歷史重見天日,讓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更加完整。

助理編輯:史迪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