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搞“中國行動計劃”,華裔科學家反擊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薑華 環球時報記者 劉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2018年提出旨在打擊經濟間諜在美活動和秘密影響力活動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此後,美司法部不斷據此對參加中國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的科研人員,包括美國本土科學家和華裔科學家發起調查。當地時間28日,兩名在美工作的華裔科學家發布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通過調查數據對美國以“中國行動計劃”名義展開的所謂“國家安全調查”予以回擊。報告認為,有關調查涉嫌種族歧視。

據香港《南華早報》29日報導,這份研究報告長達30頁,由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兩名教授共同完成。該研究對在美國頂尖院校和研究機構工作的1949名華裔和非華裔科研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華裔科學家對美國的研究和教學項目做出了重要貢獻。超過3/4的科學家認為美國應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科學合作。

報告還揭露了華裔科學家與非華裔科學家的不同遭遇,比如近一半的華裔科學家(包括美籍華人)表示自己受到美國政府的種族歧視,而非華裔科學家中只有8%遭遇過歧視。近四成華裔科學家稱,他們因種族問題在獲得資金援助方面遇到困難,這一比例幾乎是非華裔科學家的3倍。報告還顯示,50.7%的在美華裔科學家對自己遭到美國政府的監視感到相當恐懼和焦慮,這一數字在非華裔科學家中僅為11.7%。

《南華早報》稱,這一研究報告用數據量化了美國學術界對華裔科學家的種族形象定性,以及對他們研究的冷淡態度。支持結束“中國行動計劃”的APA Justice負責人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並不令人驚訝。問題是如何處理,如果想打擊間諜活動,就采取相應的手段懲罰罪犯,但不能進行種族定性。”

英國《高等教育時報》29日報導稱,上述研究作者之一、亞利桑那大學教育學教授珍妮·李在受訪時表示,從這項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國的華裔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與非華裔因種族主義影響,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種族歧視、刻板觀念、仇外心理和政府政策這裡都在起作用。

美司法部啟動“中國行動計劃”以來,對參加中國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的科研人員,包括美國本土科學家和華裔科學家不斷發起調查。然而,截至今年3月底,美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網站公布的所謂“典型案件”匯編中絕大部分所指控的罪名都是電信欺詐、虛假陳述、瞞報稅款等等,而非所謂經濟間諜或盜竊商業秘密。其中許多華裔科學家遭指控後被無罪釋放,但他們的職業聲譽和研究生涯均受到相當大的損害。

與此同時,“中國行動計劃”也在非華裔科學家中營造出恐懼氛圍。這些科學家稱,已經切斷了與中國合作者的聯繫,不再雇用中國博士後,並限制與中國學者的交流。甚至那些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中國不敏感或沒有任何潛在利益的人也感受到了寒蟬效應。而參與調查的華裔科學家還表示,由於擔心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他們會故意不為項目爭取聯邦資金,一些華裔科學家也開始考慮到美國以外不那麽敵對的環境中工作。目前,美國國內來自中國的國際研究生人數已經在下降。美國百人會總裁黃征宇表示,“我們不斷聽到關於華裔美國科學家被無故解雇或離開美國的消息,因為美國感到敵意或因為害怕而停止與中國的互動。”

《南華早報》提到,一些人認為,美國實施“中國行動計劃”的既定目標是“增強美國競爭力,並挫敗北京主導的全球戰略科技市場”,但諷刺是,該計劃恰恰給那些對美國創新至關重要的有才能的華裔研究人員帶來傷害,反而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

不過,美國政府並未意識到其政策的錯誤,反而準備變本加厲。就在上述報告公布的同一天,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時進一步宣稱,“中國行動計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他聲稱,北京正在擴大對“非傳統信息收集者”的使用,包括商人、研究人員、研究生和科學家,“實際上在中國共產黨的控制下,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試圖竊取我們的信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南華早報》評論稱,這凸顯美國亞裔群體在終結“中國行動計劃”時面臨的挑戰。

珍妮·李表示,即使結束“中國行動計劃”,美國的其他政策,比如收緊對一些中國研究生的簽證限制,也會影響外界對美國是否歡迎中國學生和學者的看法。她還補充道,華裔科學家在美國實際上面臨的危機感或比報告顯示的更加嚴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