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村大叔用粉條做燜子,二十塊錢一盤,去晚吃不到

初春時節,在河南平頂山郟縣安良鎮一座農家飯莊裡,今年50歲的王金五正在做一種叫燜子的小吃,燜子流行於禹州、郟縣、襄城縣等地,在河南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做法,不過叫法並不相同。王師傅做的燜子用料上乘,做法考究,很受前來就餐的食客歡迎,基本上每天都要做上兩大鍋才夠賣。

做燜子用的原料是粉條,這是一種在整個河南都深受歡迎的食材,粉條在別的省份可能有別的粉面做成,但在河南基本就是用蕃薯澱粉做。王師傅把粉條洗淨後放在一鍋骨頭湯裡浸泡,讓粉條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

燜子的主角是粉條,但裡頭得有點兒肉,把粉條泡在肉湯裡,王師傅開火把肉末和蔥花炒了一碗倒在盆子裡,這個肉還得炒的稍微帶點兒湯汁,這樣可以給粉條二次入味。

骨湯鍋裡的粉條浸泡好了,王師傅用笊籬把粉條都撈進了盆子裡,然後開始攪拌,這一盆的量正好能做上一蒸籠。

晶瑩剔透的粉條和肉末混合在一起,看起來很有食欲,記得有一道菜叫“螞蟻上樹”,炒好之後大概就是這種狀態。攪拌好的粉條,還要勾入稍微稠一些的粉芡糊,這粉芡也是用的蕃薯澱粉,可以說這盤菜是離不了蕃薯了。

蒸籠底上鋪白菜葉,是農村做燜子常見的做法,白菜葉能防止油汁滴進鍋裡,還不用清洗蒸籠布,可以說一舉兩得,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粉條鋪在蒸籠上,王師傅還要把它們整理一遍,雖然燜子的粉條都是粘在一起的,不過也不能出現夾生的地方,收拾一遍粉條會受熱更均勻。

大鐵鍋裡添上水,王師傅把蒸籠放在上面,很多人看到這個場面,就會想到豫西洛寧的蒸肉,蒸肉的主要食材也是粉條,也是要上籠蒸很長時間,不過蒸肉的粉條要拌上黃面,蒸出來追求的是鬆散。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蒸製,這籠燜子就蒸好了,掀開鍋蓋,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在陽光的照射下,凝結成一整塊的燜子依然晶瑩剔透,裡面還點綴著一些紅色的辣椒,可以說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在王師傅工作的飯莊,燜子賣二十塊錢一份,他們現做現賣,一天隻做兩鍋,可以說去晚就吃不到了。吃燜子的時候要蘸上蒜汁,吃到嘴裡軟糯彈牙,還有嚼頭兒,可以說蘸汁燜子不愧是中原地區的一道傳統名小吃。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