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碧桂園扶貧記:既要“輸血”,更要“造血”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縱深推進,各地開始積極探索鄉村發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即從以往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逐步向提升內生動力的“造血式”扶貧措施轉變。

文 | 胡天祥

攝影 | 官文清

“為了強化魚咀村的‘造血功能’,幫助當地貧困家庭永續脫貧,我們把之前一座廢棄小學改造成了中華黑豚(又名荷蘭豬)養殖基地,並專門聘請2名貧困戶負責日常養殖管理。”在廣東英德魚咀村,碧桂園社會責任部一名駐村扶貧人員告訴記者,之所以在當地推行中華黑豚養殖,一是不愁銷路,二是收益穩定且見效快,三是飼養簡單。

上述扶貧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账,中華黑豚一組(4隻)的成本是300元,理論上一年生四胎,一胎平均算三隻的話,一窩就有36隻,以20元保底價回購的話,也就是有720元。“第一年他就能收回成本且有額外收益,而且中華黑豚這個種,繁殖三年是沒有問題的,僅一組三年就有2000多元的收益。”該人員表示,目前中華黑豚的存欄有1800多隻(450組),當地45戶貧困家庭每戶可以分到十組。

除了在當地發展中華黑豚養殖項目外,記者獲悉,碧桂園還與英德浛洸鎮政府、魚咀村委會及魚咀街組合成立旅遊公司,共同運營項目。項目盈利後按比例分紅,優先解決建檔立卡戶脫貧問題,實現利潤再分配。

“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今年將精準扶貧提升到主業高度的碧桂園,已然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鄉村振興路線。

助力78個省定貧困村脫貧摘帽

魚咀不僅是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也是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的78個省定貧困村之一。

2017年10月27日,碧桂園集團與英德市政府簽約,捐資約5億元在粵北貧困村集中區域英德進行整縣幫扶。對於創建工作,碧桂園提出“兩不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尊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優秀傳統文化,堅決守住綠水青山,並且調動農民主觀能動性,搭建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英德市九龍鎮河頭村是省委辦公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口幫扶村,近兩年來,為落實中央和省委產業扶貧政策要求,引導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穩定脫貧,在各級政府和駐村幫扶工作隊指導下,河頭村委采取“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重點打造桑芽菜種植加工基地,作為“一村一品”扶貧產業。

今年5月,碧桂園出資70萬元支持桑芽菜基地廠房建設,扶持河頭村扶貧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村裡的桑芽菜種植面積達1300畝,常年在桑芽菜種植加工基地廠房就業職工有50多人,人均年收入4萬元以上,該產業還可創造流動性就業崗位200多個,每年可為村民增收約700萬元。

村長許志輝在他的桑芽菜基地勞作

此外,發展現代農業。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模式,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及市場調研, 種植黃金百香果、鷹嘴桃采摘區、台灣人參蕃薯,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將達到1000萬元,惠及吳屋村、石下村建檔立卡戶13戶42人,分紅惠及54戶164人。

連樟村上排組的貧困戶鄺秋桂,她在村裡的扶貧車間上班

據悉,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78條村目前已開展的項目還有連江口鎮連樟村、黎溪鎮恆昌村美麗宜居新農村建設項目,九龍鎮河頭農業產業項目、橋頭鎮坪山村黑米產業項目以及就業扶貧鄉村教師、鄉村醫生、SSGF產業工人培訓項目等10余個項目。

此外,針對英德貧困戶的狀況,碧桂園還就技能培訓製訂了近、中、遠期規劃,計劃於2018年年底之前將培訓工作覆蓋英德78條貧困村,推動培訓村民實現對口就業,實現半數以上培訓學員增收脫貧。

全面推進9省14縣精準扶貧

事實上,英德只是碧桂園在全國9省14縣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今年5月20日,碧桂園與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等9省14個縣達成結對幫扶協定,力爭在2019年前精準助力14縣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永續脫貧,探索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鄉村振興路線。

截至9月底,9省14縣已全部完成貧困戶摸查,32.5萬人落實脫貧方案,幫扶措施惠及7.4萬人,2.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

在銅川市柳林村,碧桂園充分發揮企業技術以及行銷管道優勢,助力當地手工藝品銷售,擴大手工編制的影響力,讓工藝品“山桃核”走出大山。在廣西田東縣,碧桂園以“企業+村集體+建檔立卡戶”的扶貧模式,在祥周鎮布兵村租地325畝,預期5年,每年可幫助田東縣20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在湖南平江縣,碧桂園建設106畝苗木基地項目,碧桂園出資金、出技術、出苗木,並負責苗木銷售,合作社提供土地,優先雇傭貧困戶進行種植。此外,碧桂園還聯動現代農業公司,幫助各縣挖掘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碧桂園在條件適合的幫扶縣開展設施農業,目前已選定平山、藍田、耀州、虞城、舒城、平江、興國等7個地方農產品,計劃在江西興國種植600畝富硒大米,在藍田、耀州種植貝貝南瓜。

據碧桂園統計數據顯示,碧桂園已在11個貧困縣開展1437.85畝的苗木產業扶貧,由包市場、帶市場,到推市場,幫助農民增收;800余家鳳凰優選門市開設扶貧專櫃,已簽約銷售扶貧產品300余款,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30000余個;組織31442人次參加免費技能培訓,12737人實現就業,平均增收超20%。

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梁健說,從2010年首個廣東扶貧濟困日以來,八年裡,碧桂園集團秉承著“真扶貧、扶真貧”的行動理念,派駐扶貧團隊深入一線,駐扎農村,在廣東清遠英德、汕頭、潮州、韶關等地開展鄉村振興建設項目,並通過黨建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等多種模式,不斷創造出具有碧桂園特色的長效扶貧機制,成為廣東民營企業中參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榜樣。

談及慈善扶貧,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曾說:我擁有的財富,其實是社會財富交給我保管的一部分。我的工作不是為了擁有這些財富,而是為了一份責任。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