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家武歆:抵製輕易複原想象的生活

-原文刊於《中國作家》文學版2019第7期-

有一段時間,我在旅行中總是帶著約瑟夫·康拉德的長篇小說《在西方的目光下》。因為這部書是康拉德創作高峰的結束,也是他最後一部經典。當然關注這部書,還與一種觀點有關。有評論家曾經說康拉德寫作這部書的目的,是要“抵製輕易複原想象的生活”。康拉德沒有反對,顯然認可了這種觀點。

我曾經站在讀者角度,在心中反對這種說法。但是站在寫作的角度,似乎又是讚成。作家筆下的“生活”,應該是作家“想象”出來的。如何“想象”?顯然來自真實生活;但來自真實生活的“想象”,又絕不能是輕鬆簡單的“輕易複原”。

這就說到了我的中篇小說《三條石》。

“三條石”是天津一個地名,“三條石大街”現在依舊存在。這條大街的歷史,最早追溯到1860年。早先這條街丈寬,長不過一裡,它也有過別名,叫“鐵廠街”。在至今一百六十年的時間裡,它有過輝煌,有過低沉,有過心酸,也曾長時間被人遺忘。但無論怎樣的境遇,“三條石”曾經在某些方面有著天津文化的特徵,有著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的背景,也與運河文化密切相關,甚至還有著近代中國歷史的真實寫照。

從1969年到1971年,上小學的我,曾經許多次排著長隊,徒步前往“三條石”,參觀當時的“三條石革命展覽館”,聽講解員講述資本家如何剝削工人的血淚史。那時“三條石”承載的內容,已經不是工業,而是變成“階級鬥爭”的“實驗田”。再後來,隨著形勢的變化,我也再沒有去過那裡。

大約在今年春節過後,我不斷夢見“三條石”,夢見當年熱鬧非凡的參觀景象,還有許多不曾經歷過的浩大場面。這樣的夢境在那段日子裡反覆出現……後來,我就前往“三條石”。像《三條石》小說中的老張一樣,在“三條石”一帶徘徊、思考。在那段日子裡,我總是悶悶不樂,湛藍的天空,感覺是深井的倒影。

我是在傷感中開始寫作中篇小說《三條石》的。我複原了許多往事,但絕大部分的往事,都是我想象中的往事;或者說,是複原了夢境中的往事。

因為這部《三條石》小說,激活了我對天津歷史的反思,並以“天津”為出發點,繼續探討“文化”在歷史中的重大地位,所以將有關於“三條石”以及“三條石”基點之上的寫作者“想象”的“生活”。可能是十幾萬字,或是幾十萬字,甚至有可能更多。

“三條石”是一口“歷史深井”。

謝謝《中國作家》。因為這部小說,在未來一段日子裡,我將擁有更加複雜的關於“三條石”的“歷史複原”。

作家簡介

武歆,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歸故鄉》《陝北紅事》《密語者》《延安愛情》等九部。中短篇小說被《中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小說選刊》《新華文摘》《名作欣賞》《中華文學選刊》《作品與爭鳴》等轉載。

武歆:中篇小說《三條石》選粹

視覺設計 / 李羿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