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亭亭“欲”立:世界各地現代涼亭設計,重新思考自然與人造

亭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建築,亦是夏日納涼好去處。它小巧玲瓏,卻結實耐用。在許多人的認知裡,亭子都是古代園林中石頭或木質的傳統結構,而對建築師來說,它卻是絕佳的實驗場所。越來越多的亭型建築被賦予新生,酷熱來臨,我們盤點了來自世界各地當代的亭子設計。

法國馬賽:亭下舊港

大名鼎鼎的諾曼•福斯特(Norman Forster)及合夥人建築事務所對普羅旺斯馬賽舊港的改造涵蓋了碼頭岸線改造、步行系統規劃、鋪地設計等,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佇立在比利時碼頭東側、尺度超然的亭子。戲劇化的是,46米長、22米寬的鏡面不鏽鋼頂篷僅由八根鋼柱支撐,完全向四周開放,如同一面漂浮在天空中的巨大鏡子,閃亮,並且把港口的海、天、人群攬入鏡中。簷部邊緣逐漸收細的處理使人產生了“頂篷像紙一樣薄”的錯覺,也與其巨大的跨度形成戲劇化的反差。

設置這個亭子的初衷是為舊港廣場上的各種活動與市集提供一個有遮蓋的場所,它不僅反射出周邊港口的景觀,也令空間感與聚集的人群成倍擴大,項目初期的草圖應證了這一初衷。通過鏡面達成的人流如織的印象,對馬賽舊港的改造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曾經是沿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但是過往的規劃使得行人無法進入這個區域,也令港口與城市的關係被切斷。鏡面頂篷的出現無疑是重建場地公共性的宣言,而視覺上的衝擊為城市與在此處生活、遊覽的人們注入一種反常但又強烈的意識。反射材料和盡可能輕薄的體量作為介入手段體現出建築師的高明之處,當代的生活不會對老建築的歷史造成任何負擔,卻令新與舊、自然與人工重疊在了一起。

葡萄牙波爾圖:液體亭

這個由depA建築事務所搭建的用於播放當代影像作品的小建築傍水而建,覆蓋表面的深色玻璃和不規則的多邊形使其完全隱入了水草豐茂的場地,對周邊環境的姿態再明顯不過。也只有在這樣偏於一隅的小建築中,才可能將自己完全投入對其中展示的影像作品的欣賞,忘記自我,墜入某種特定的語境之中。

日本直島:“鑽石”亭子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在靠近直島車站的位置設計了一顆半透明的“鑽石”亭子。多邊形的亭子由純白色的穿孔金屬板構成,看上去像一團折紙,非常輕盈,有種不真實感。“想要創造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空間”的理念,被藤本壯介運用在了這個裝置中。這個半透明的結構將走入其中的人和外圍世界暫時隔離,卻讓光、風、聲音和氣味自由地穿入;習慣用視覺去感受自然的人們,因此擁有了更積極地調用其他感官去體驗世界的機會。

泰國:日出日落亭

沒有日出就沒有日落,這是因為太陽不動,而世界卻在自轉。我們把世界視為我們想要的樣子,所以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的樣子。既然我們可以認清世界的本來面目,那我們就能洞察它本質上的美與美德。建築師Kamin Lertchaiprasert和Suriya Umpansiriratana設計了這個亭子,象徵了歸屬於生命的那個世界,一個在終極真實世界和虛幻世界之間的平行世界。同時,它喚起人們對永恆時刻和非自我依附狀態的意識。

法國乾邑區:酒之亭

這組用於展示酒莊文化的亭子由西班牙建築二人組SelgasCano設計建成。佔地1300平方米的波浪形建築在18世紀的酒窖與20世紀初期的裝飾藝術門樓間構造了一種迷宮般的華蓋。耗時六個星期,建築師希望這組流動的建築能夠代表一種自然力量的入侵,打破傳統的線性建築視角,並於周圍規整的建築形成鮮明對比。

拉脫維亞:冰川亭

位於拉脫維亞首都的冰川亭由Didzis Jaunzems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師嘗試通過這個作品來提出一個問題:人造世界是否能夠完全取代自然?在人們可以預測、分析、重現自然景觀的今天,這個展館用磨砂的有機玻璃和內置的LED燈管創造出了一種自然的冰冷效果;然而這個完全人造的建築,讓人們重新思考自然與人造的區別以及意義。

編輯—BGX

撰文—周漸佳, Z

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