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骨質疏鬆症——隱藏在慢性B肝患者背後的陰影···

我國是一個B肝大國,發病率極高。據統計,我國共有約2000萬慢性B肝患者。同時,由乙型肝炎引起的骨質疏鬆症在B肝人群中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影響B肝患者的生活質量!

(圖源:全景網)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中部門體積內骨量減少、骨組織結構異常、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的一種疾病。

人體骨骼同其他所有組織一樣,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著新陳代謝。骨骼的新陳代謝在醫學上被稱為「骨的重構」,正常情況下,骨的重構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之中,即骨的吸收量(失去的骨細胞)和骨的形成量(新生的骨細胞)數量差不多。如果新形成的骨質少於被破壞的骨質,那麼就會表現出骨質疏鬆的癥狀。

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骨質疏鬆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骨折,嚴重的骨折可讓人致殘、致死、疼痛、生活質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了負擔。例如髖部骨折,第一年的死亡率接近20%;存活下來的人有50%概率會終生致殘。

其次,骨質疏鬆容易引起骨骼痛疼,尤其以腰背痛疼最為常見。

骨質疏鬆還會導致呼吸功能下降,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此外,骨質疏鬆還可能引起形體的改變,例如讓人出現彎腰駝背、甚至身高變矮等。

哪些人容易得骨質疏鬆?

人種來說,黃種人比其他人種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性別來說,女性患病的概率要高於男性;

年齡來說,年紀越大,患病的幾率也越大;

孕婦、維生素D缺乏的人、長期飲用濃茶和咖啡的人,患病的幾率也更大。

此外,長期的臨床研究發現,患有慢性B肝的人,其同時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比普通人要高的多。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分布於全身的嗜肝病毒,因此有科學家懷疑是B肝病毒直接對骨骼代謝產生了影響,繼而誘發了骨質疏鬆。

但是,大量的試驗研究發現,骨骼內B肝病毒的含量極低,更沒有明確的依據可以證實其直接影響了骨骼的新陳代謝。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B肝患者出現骨質疏鬆的概率明顯高於普通人呢?

為什麼B肝患者更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1、細胞因子

B肝病毒並不僅僅分布在肝臟裡,它其實分布於全身,除了引起肝臟炎症,也會間接地影響體內細胞因子的水準,進而引起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加,促進骨吸收,導致骨質疏鬆。

同時TNF-α、IL-lβ又促進成骨細胞分泌IL-6,促進破骨細胞形成並讓其活性增加,進一步加劇了骨質疏鬆。

2、維生素D代謝障礙

無論來源於食物的維生素D還是由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都沒有活性,不具備生理功用。它們都必須先經由血液進入肝臟,在肝臟裡轉化為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才具有生理功能、才能參與骨組織的合成。

B肝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損害,這種轉化維生素D的功能就會下降,從而最終影響骨質的形成。

3、膽鹽的合成和排出發生障礙

在肝臟合成的膽汁,具有消化和吸收脂肪的功能。當發生乙型肝炎時,膽汁的合成和排出就會發生障礙,進而導致脂類吸收不良。

體內未被吸收的脂肪酸,會和鈣離子結合成為脂肪酸鹽,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的形成.

4、血鈣、磷一維生素D3-甲狀旁腺激素軸代謝紊亂

維生素D3和甲狀旁腺激素是調節血鈣、磷及骨骼代謝的重要激素。其中l,25羥維生素D3除能促進腸鈣吸收及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外,還有促進骨鈣入血和鈣在骨中沉積的雙重作用。而甲狀旁腺素具有促進骨鈣人血、升高血鈣、降低血磷以及激活lɑ -羥化酶催化25羥維生素D3轉化為l,25-羥維生素D3的作用。l,25羥維生素D3與甲狀旁腺素二者亦相互影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出現血鈣、磷-維生素D3 -甲狀旁腺激素軸代謝紊亂,同時對外源性維生素D吸收減少、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功能下降,表現為血鈣降低,血磷升高,血維生素D3下降,血甲狀旁腺激素繼發性升高,從而使骨吸收增加,導致骨質疏鬆。

5、降鈣素代謝紊亂

慢性B肝患者經常出現降鈣素代謝混亂。降鈣素除了可使溶骨作用減弱,成骨作用增強外,還能抑製腎小管對血鈣、磷的重吸收。

6、性激素代謝紊亂

慢性乙型肝炎可致下丘腦釋放促性腺激素減少,加速性腺功能的減退。性激素分泌不足,可致骨量丟失,絕經後的女性容易罹患骨質疏鬆就與血雌激素水準下降有關。

男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發展到晚期,會出現性腺功能減退、血睾酮水準下降,血中雌激素水準也相應下降,出現骨形成減少、吸收增強,導致骨質疏鬆。

B肝患者應該儘早檢查是否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靜悄悄的疾病。在慢性B肝的早期,多數患者並無明顯癥狀。往往是在骨折發生後、或者出現明顯的腰背酸痛、脊柱變形等癥狀之後,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時才發現骨質疏鬆。

早期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診斷方法是測量骨密度,建議慢性B肝患者應該儘早進行骨密度測量,並隨時監測自己的骨骼健康狀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