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年焦慮很多,別的我們解決不了,但這個我們有把握

留言參與討論,聊聊你與「中年危機——髮際線」的二三事。智谷君將隨機抽取3位讀者,各送出1本《思維的發現——揭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偉大理論思想形成的全過程,一本書讀懂行為經濟學的起源與發展。

向《思考,快與慢》致敬之作;《經濟學人》年度推薦圖書;《原則》作者瑞·達利歐精讀的一本書。

01

90後開始禿了背後的「顏值市場」

「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去年火了之後,就成了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學生們對此還真不是說笑而已。2017年9月,阿里健康發布的一份《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同樣顯示,脫髮群體的年齡正在下沉。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90後佔比36.1%,即將趕超佔比38.5%的80後。

在進入職場後,「髮際線憂慮」也開始在辦公室瀰漫。總加班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脫髮是群聊最有槽點的話題之一,有老闆開玩笑說雙11要囤防脫洗髮精,「作為以後的員工節日福利」。

其實脫髮並不是90後的專屬「福利」。據2015年公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數據表明,我國脫髮人群約2億,其中男性脫髮人數約1.3億。我國男性脫髮率近20%。成年男性中平均每4人就有1名脫髮者,其中以20-40歲男性為主。30多歲,也就是80後,頭髮「逃逸」速度相對更快。

脫髮並不針對某一群人,也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只是在「顏值」也是生產力的今天,脫髮帶來的焦慮更深。據艾瑞顧問的調查,被脫髮困擾的人群,超過八成希望自己能看起來更「年輕」,以便在職場和婚戀上不失分。

90後,80後願意為「頭等大事」買單, 但憂傷的是,他們嘗試過無數款生髮洗髮精、護髮素後,頭頂仍漸稀薄。他們於是開啟新一輪探索——植髮。根據百度搜索的數據,2015年到2017年,植髮相關的搜索數量增長了114%。

新世代的「髮際線」憂慮也帶火了植髮市場。市場調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發布的《全球植髮市場報告》顯示,預計到2023年全球植髮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速將達到24%。

中國植髮市場發展速度更是一騎絕塵,僅2011年,中國植髮醫院總量就大增50%。但從業者蜂起,也導致這個市場良莠不齊、亂象叢生。想植髮的人也很關心:究竟什麼樣的植髮方式,哪一家植髮機構才是安全又可靠呢?

02

微針植髮是「頭部行業」的「理性派」

我們先來說植髮方式。很多保守的老一輩,覺得植髮就是把假髮編織在缺發的頭皮上,會和周圍的頭髮有區別。

其實啊,他們忽略了這個「植」字。植髮的原理是從位於頭後腦的後枕部(這個部位的毛囊不易受其他影響,終生不易脫落)提取毛囊,種植到需求部位比如頭頂,就像栽小樹苗一樣,頭髮是絕對的「真品」。

目前國際植髮技術從學術上統一分為兩大步驟:取發技術和植髮技術。取發主要為FUT和FUE兩大主流技術,簡單說,FUE分散著取,不留痕;FUT針對頭部大面積「見光」人群,除了分散取,還要集中薅,會留痕。

植髮技術則分為傳統種植和微針種植。

傳統種植是採用寶石刀和鑷子種植。

用寶石刀在頭皮上做切口,然後用鑷子把毛囊植入到皮下。植髮過程中,要一手持鑷子將切口擴大,一手持鑷夾住毛囊插入。

這就要求開的孔徑要大,毛囊不用精細分離處理。也因種植孔較大,會導致植後頭髮密度不夠,甚至毛孔局部皮膚容易起雞皮樣的隆起。不過手術操作相對簡單,兩個人即可完成。

微針種植是將毛囊放置移植針內,通過移植針將毛囊植入。

微針種植的孔徑,要比傳統種植孔小三分之一,大大降低頭皮創傷,不會導致種植表皮隆起;孔徑細小,種植密度就高;在種植時毛囊的方向和角度可進行360度調整,長出的新頭髮會更自然。

不過手術器械成本高,毛囊分離精細,對醫生專業要求高,需要專業的團隊完成。

03

深耕12年,科發源制定行業標準

說完植髮方式,我們再來分享一下植髮機構。植髮手術是個非常精細的活,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種植,才能達到安全、理想的效果。很多朋友會覺得,那去三甲醫院最放心嘍,這還真不見得。

北京同仁醫院魏愛華醫生就分析過:「毛髮只是一個小專業,三甲醫院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毛髮的綜合管理。(三甲醫院)主要職責範圍是在診斷,區分生理性脫髮還是病理性脫髮。」

我們再細想一下,植髮相對來說耗時、耗人,又屬於邊緣學科,而公立醫院更多的職責是治病救人,這就造成民營機構在植髮上實踐更多,經驗更多一些。

三甲醫院每個科室裡的人員編制有名額限制,很難為小小的毛髮配個團隊,在人員配置方面,民營醫院就更為靈活,能確保是團隊協作,術有專攻。

中國市場的植髮機構也確實展現出他們的優勢。全球植髮之父、FUE植髮發明者William Rassman就介紹過科發源,一家在國內率先引入微針植髮(Implanter Pen)的品牌。 「他們的手術技術是一流的,他們的設施和技術完全達到現在的國際標準」,William Rassman曾如是評價道。

頭部市場千億前景的體量,引發的行業競爭自然也愈發激烈。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樹立行業共識並頒布微針植髮等方面的技術標準。」科發源院長李興東等多位業內專家在今年6月的行業論壇上異口同聲地發出呼籲。

呼籲過後,行動派的科發源,更是在9月11日的全球戰略更新發布會,重磅推出了《2018微針植髮技術標準制定白皮書》。「白皮書」首次提出行業微針植髮標準,為行業規範化發展提出了依據,將有效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白皮書」內容得到了在場專家及大咖的廣泛認同,並紛紛在白皮書上簽名按手印,為白皮書的權威性和建設性證言。

全球植髮之父、FUE植髮發明者Rassman博士,ISHRS金毛囊獎獲得者、AAHRS亞洲植髮協會主席Dr.Damkerng Pathomvanich博士,ISHRS金毛囊獎獲得者、AAHRS成立人之一Jerry Wong博士等國際行業專家發來賀電,並高度肯定了科發源的微針植髮技術。

全球植髮之父、FUE植髮發明者Rassman博士發來賀電

ISHRS金毛囊獎獲得者Dr.Damkerng Pathomvanich博士發來賀電

AAHRS成立人之一Jerry Wong博士發來賀電

「白皮書」背後則是科發源的技術自信。科發源的微針植髮技術具有「創口小,密度高,方向自然」的優勢,更具體講:

1.「針好」,器械一流。

科發源06年引進植髮器械,經歷4次技術更新,均獲得相應國家專利。經歷12年的引領與沿革,目前微針器械口徑僅0.6-1.0毫米,根據毛囊直徑自動調節。在操作過程中,降低器械對毛囊的傷害,保障毛囊的成活率,植髮微針更有見縫插針的優勢,有利於種植密度及方向的掌握,使術後效果更加自然。

2.團隊素質高。

我們前面說過,微針特別要求團隊能力,科發源這一點絕對優秀。它本身由外科專家鄒建紅和毛髮移植專家李興東創建。院內的每一位植髮專家都是植髮界的精英骨乾和植髮技術研發與創新的高級人才。

正是有這樣的實力支撐,才讓「白皮書」的每個標準細節都擲地有聲。對此,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朱美如表示,「此次發布行業首個微針植髮標準,呼籲行業回歸理性,既展示了科發源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品牌自信,又體現了中國微針植髮引領者的責任感和擔當。」

「一等企業賣標準,二等企業賣品牌,三等企業賣商品」,「白皮書」讓我們看到科發源的眼界和魄力。

04

最好的更新,是和頂級高手過招

受「脫髮」困擾的並不只是中國的90後。2011年,國際旅遊評論網站貓途鷹(Trip Advisor)日本分公司曾進行了一項關於「禿頭世界地圖」的趣味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名為捷克,有42.79%的男性禿頂,西班牙、德、法、英國等歐洲國家名列前茅。

對此,有專家指出,受遺傳基因影響,白人男性最易「禿頭」,且有的西方人食用肉類較多,蔬菜太少,飲食習慣不健康。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植髮其實擁有全球性的大市場。科發源的眼光不只體現在樹立標準,還在於它對全球化的布局。

在9月11日的全球戰略更新發布會上,科發源表示此次戰略更新後,將大力推進全球化戰略。科發源美國芝加哥分院近日開業,這是中國企業建立的首家海外植髮機構,也是芝加哥最大的植髮醫院。

科發源還籌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進行布局。走向全球化的科發源微針植髮帶給品牌價值的溢價太空讓人充滿遐想,對於追逐植髮行業的資本方更是如此。

李興東院長表示,2006年,科發源「引進來」美國最頂尖的技術,同步到中國。2018年,科發源品牌戰略更新開始「走出去」,把中國最頂尖的技術推向世界。未來,科發源將全面整合全球資源,以全球各地分院為紐帶,同步並引領全球植髮技術,為全球植髮產業發展更新賦能,塑造中國醫療機構全球化的標杆。

科發源的全球戰略對我國的植髮企業是非常好的啟示。在很多技術上,我國植髮企業都是師從歐美日韓,在本土生根開花。但中國巨大的市場,會給予本土植髮企業海量的實踐經驗,這是外企望塵莫及的「大數據」,激烈的市場競爭,則強迫企業儘快技術更新。

一家在中國植髮行業立於「頭部」的企業,一定經過百轉千回的磨練。磨練後,它應該有信心有勇氣去與國際市場的高手,甚至是當年的司機過招。

當然「走出去」前要系統地整理好自己,像科發源一樣確立好標準,野蠻生長的手段隻適用於創業的草莽時期,想在國際植髮大市場縱橫捭闔,手裡總要有支紀律嚴明、技術過硬的「鐵軍」。

如果你仍經歷著早九晚五人累錢少,

來這裡,有你財富進階的終極秘密!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