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看見|風暴中的暴風集團:錢要不回來 馮鑫做錯了啥?

2011年以前,暴風影音這個名字紅極一時,而2018年已經排在移動視頻APP的第13位。

近期,暴風集團受到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和創始人限制消費消息的“困擾”。3月8日公司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3月9日法院刪除失信信息。創始人馮鑫3月1日因合約糾紛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合約了結後解除。

受此影響,上周(3月8日-3月15日)暴風集團股價跌逾16%,市值蒸發6.765億。暴風集團曾以9.43元/股開盤價上市,隨後便是28個“一字板”,並一度觸及327.01元/股的高點。

截至2019年3月18日,股價僅有10.85/元。在股市“火爆”的當下,曾經的“妖股”卻沒有了曾經的輝煌。

馮鑫從當年的“互聯網明星”,到被法院執行限制消費,自己一手創辦的暴風集團從2015年牛市第一股到如今資本市場的棄子,暴風到底“下錯”了哪步棋?

“免費+廣告”盈利模式折戟

2007年1月,馮鑫、韋嬋媛分別出資50萬和100萬,設立了暴風集團的前身——暴風網際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暴風科技)。

暴風科技“火爆”時,屬於典型的互聯網公司“免費+廣告”的業務模式。一方面通過開發暴風影音系列產品,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以此形成一定的用戶群體;另一方面憑借免費使用積累的用戶規模,吸引商業客戶投廣告。

用戶可以通過暴風影音客戶端播放在線視頻內容,也可以通過暴風影音客戶端播放觀看用戶自提供的視頻內容,客戶投入廣告的模式則包括在視頻內容緩衝、暫停以及激活播放器時,以各種形式彈出廣告,以及安裝暴風影音過程中“捆綁”安裝其他軟體等。

廣告收入無疑是暴風最初的核心收入來源。2012年、2013年、2014年,廣告信息發布與推廣業務收入(含廣告收入及軟體推廣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達到 99.95%、99.82%、98.28%。

2015年3月24日,暴風成功在創業版上市。上市後“野心勃勃”的暴風,互聯網視頻業務卻開始被落下了,廣告業務在整個營業收入中佔比開始下降。

2015年,暴風科技上市融資6億元,據其招股書披露,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互聯網高清視頻服務平台升級與擴建項目”以及“移動終端視頻服務系統研發項目”。但上市後的暴風卻不想再把注意力僅僅集中在互聯網視頻上了,而是希望尋找新的增長點。

上市後,暴風科技確立了全球“DT大娛樂”戰略,在發展原有互聯網視頻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嘗試虛擬現實(VR)、智能家庭娛樂硬體、在線互動直播、影視文化。同時,還要布局O2O、雲視頻、互聯網遊戲研發和發行、影視等業務,想要成為互聯網綜合性娛樂企業。

2016年6月,還將證券簡稱由“暴風科技”變更為“暴風集團”,足可見其更大的“野心”。

然而此時,互聯網視頻行業發展卻迎來了新時代。2016年開始,在線視頻行業發展迎來高潮,用戶付費模式開始崛起,在線視頻開始主要通過廣告及會員、點播付費等方式變現。而暴風卻未趕上視頻內容爆發和視頻行業新的變現模式的腳步。

由於暴風影音具有本地播放功能,因此不像在線視頻對視頻內容那樣高度依賴。2013年前後,暴風認為用戶下載視頻軟體主要是使用軟體進行視頻播放,因此在版權採購上甚至在“節約”支出。

由於同樣的影視劇內容,“獨家”版權的價格遠高於“非獨家”版權。暴風還特意採購“非獨家”版權,同時不參與首輪採購競價,希望降低版權的支出。

隨著互聯網視頻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其他視頻平台均開始“大手筆”購買內容版權和建立大IP效應,以此建立視頻內容優勢,擴大用戶和收入規模。

受此衝擊,暴風集團的“免費+廣告”盈利模式開始被“顛覆”。

2017年,暴風集團的廣告業務營業收入首次開始同比下滑。2018年上半年,廣告業務收入還不到9000萬,同比下滑57%。

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11.23億元,同比下降約41.34%,其中的原因也包括互聯網視頻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視頻業務營業收入下降導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免費+廣告”的業務模式其實也是比較“燒錢”的。2012-2014年,暴風的互聯網廣告信息服務毛利率能夠達到70%以上,遠高於當時的競品優酷土豆、樂視和迅雷。

但是剩下的淨利潤卻沒有多少,原因就在於費用太高了。2013年暴風營業收入3.25億,銷售費用為1.15億,2014年營業收入3.86億,銷售費用達到1.35億。三個多億的收入裡,銷售費用這一項就要花掉一個多億。

多元化之殤

暴風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

暴風集團上市後,不斷拓展業務板塊和服務場景,推出“全球DT大娛樂”戰略。先後進入了VR、TV、影業、體育等行業,暴風魔鏡、暴風TV、暴風影業、暴風體育等業務模塊先後成立。為了布局“DT大娛樂”戰略,2016年暴風集團購買了甘普科技、稻草熊影業、立動科技。這三家企業業務涉及遊戲、影視研發、製作和發行。

暴風體育成立於2016年6月,成立不到百日後便獲得A輪2.04億元投資,但此後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體育業務同樣是版權為王,拿不到體育比賽版權的暴風體育,2019年初還因為職工討薪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全球DT大娛樂”戰略很快便“消失”了,2017年暴風集團將核心業務聚焦在TV和VR兩個方向。其中,暴風魔鏡是一個曾經被“給予厚望”的產品,是暴風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流量入口的業務定位。

2014年,暴風集團發布了VR硬體產品暴風魔鏡及配套手機應用“暴風魔鏡”APP。2016年暴風魔鏡累計銷量超過200萬。

但根據暴風集團近期對問詢函回復所披露的信息,2018年北京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經營困難資不抵債,暴風集團還計提了7213萬應收暴風魔鏡账款的壞账。

2018年的暴風集團,不再提“全球DT大娛樂”戰略版圖,也不再提VR,開始專注於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電視的“執著”

馮鑫對電視的執著,堪比賈躍亭的造車夢。

上市之後的暴風,一直想要把公司業務增長點轉到硬體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電視。2015年,暴風集團花費1.35億收購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左右,用來做互聯網電視業務,而暴風統帥當時公允價值只有745萬,由此確認了1.27億的商譽。

2015年12月,暴風超體電視開始上線銷售。2016年暴風TV取得了9.3億元的收入,佔到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但是成本比收入更高,2016年暴風電視的毛利率為-15.29%,2017年電視實現營業收入13.48億元,佔公司總收入70%以上,但毛利率依然為負(-7.15%)。

儘管電視賣一台就虧一台,馮鑫對電視業務依然充滿了信心。2018年年初,暴風集團提出“All For TV”的集團戰略。馮鑫在暴風AI電視7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以後不談鐵三角(暴風電視、暴風影音、暴風魔鏡),2018年到2020年,我們內部和對外隻說一件事情,就是暴風電視。”

近兩年,馮鑫用各種方法為發展電視業務籌錢。但是卻主要選擇了債權融資,債權融資的特點就是短期償還的壓力比較大,而且還要支付利息。

2017年,暴風統帥與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最高額質押合約》,以存貨質押取得3000萬元短期借款。2017年度,暴風統帥在銀川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掛牌登記累計短期借款2.91億元,償還了1億元後,截至2017年末短期借款餘額1.91億元。

2018年上半年,暴風統帥繼續在銀川產權交易中心分別取得了4400萬、4500萬兩筆短期借款,同時還通過應收账款質押、應收票據質押(8700萬)等方式取得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所產生的利息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2017年暴風集團財務費用同比大增55%,主要就是由於支付利息導致的,全年暴風統帥累計向銀川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支付利息758.22萬元。

除了借錢,暴風電視還進行了增資擴股籌錢。2017年12月,暴風電視簽署《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協議》進行增資擴股並引入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如東鑫濠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作為戰略投資者。東山精密、如東鑫濠合計向暴風電視增資人民幣8億元。

暴風電視在“燒錢”的過程中,資金運轉出現了很大問題。

暴風集團的應收账款連年增加。應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會對經營現金流產生影響,也就是賺的錢拿不到手,面臨流動資金短缺的風險;一方面則容易產生壞账風險,即最終錢有可能要不回來或者不能全部要回來。

按照暴風集團應收账款账齡及壞账準備計提的原則,账齡在2-3年的應收账款要計提25%的壞账,3年以上的應收账款就要百分之百計提壞账了。

從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到,暴風集團應收账款越來越難收回。账齡1年以內的佔比越來越少,1年以上的佔比越來越多。

壞账問題也在2017年集中爆發,账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账款佔比僅50%多,3年以上的應收账款佔比已經超過2%,應收账款的收回壓力凸顯。

2017年壞账損失超5000萬,根據暴風集團近期對問詢函回復所披露的信息,2018年應收账款計提的壞账損失高達3.5億。

錢收不回來直接給現金流帶來了壓力。2016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首次開始為負(-1.75億),2017年則為-4.93億元。

2018年,暴風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41.34%,除了互聯網視頻業務收入下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暴風的電視業務受到資金鏈影響迎來危機,暴風智能(暴風統帥子公司,負責電視生產)受資金周轉影響,庫存備貨不足,收入下降。

一方面,資金不足導致沒錢買貨,另一方面,已有的存貨卻因為電視存貨型號過時,市場競爭加劇售價下降,造成存貨價值貶損,暴風電視需要大量計提存貨跌價損失,2017年存貨跌價損失1600萬,2018年上半年,存貨跌價損失高達7000萬。

除此之外,為了推廣互聯網電視業務,花費的行銷費用也不少。2018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3.1億,同比增長41%,主要是由於推廣互聯網電視業務導致的。

銀河證券研究顯示,互聯網電視行業整體在2018年表現不佳,只有小米和PPTV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主要也是因為互聯網電視盈利模式不夠清晰,由於電視行業的整體競爭非常激烈,硬體上要依靠價格優勢,往往以低於成本價出售,然後寄希望於在與電視配套的軟體和內容服務上取得盈利,但目前還很難達到盈虧平衡。

另外,傳統的電視品牌推出的智能電視也已經具有很多的互聯網電視功能,它們在成本控制和製造能力上又優於互聯網電視品牌商,這些都會對互聯網電視業務造成衝擊。

2016年,暴風集團曾提出暴風TV要在未來三年實現1000萬台銷量,爭取2018和2019年實現盈利,但2018年暴風電視的銷量僅為70萬台。

綜合來看,受到公司自身資金鏈及行業發展現狀的綜合影響,馮鑫的電視業務變得很“艱難”。

除此之外,暴風集團還有一個“商譽”的雷,截至2018年三季末,暴風集團账上有1.56億的商譽,其中金額較大的就是2015年收購深圳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時產生的1.28億的商譽。

前一階段受到關於商譽攤銷大討論的影響,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對商譽風險進行釋放,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暴風統帥一直從事暴風集團的電視銷售業務,但一直處在虧損狀態,如果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同樣會對其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近兩年,暴風集團的高管們套現後便來去匆匆,大牛股早已成過去時,面對暴風集團這幾年的失誤,馮鑫曾做過深刻的反思。

他在一次內部對話中說,“暴風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不怪團隊,不怪A股的環境,不怪我的任何一個債務人,也不怪任何一個幫我做業務的人,真實的是99.999%還是要怪自己。那我是錯在哪兒了呢?你會真實地看到自己一些無能的地方、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對資本控制的能力,對財務管理的能力,對業務嚴謹性的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