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唯一異姓王:為了他,朱棣打破朱元璋不設異姓王祖訓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兩大典範,從一介草根到九五之尊,他們的發跡之路走得格外艱辛,之所以最終能問鼎天下,建立新王朝,離不開身邊一眾兄弟的支持與幫助。

劉邦有韓信、彭越、英布,朱元璋有徐達、常遇春、湯和,這些人居功至偉,是開國元勳,更是必當重賞之人。所以,劉邦與朱元璋在開國之初都做了同樣的事情——大封功臣。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為了籠絡功臣,收買人心,封了著名的8大異姓王,即: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但這8大異姓王實力過於強大,尾大不掉,後來成為劉邦的心腹大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卻並未封任何異姓諸侯王,品階最高的不過是“開國六公爵”,即: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朱元璋不設異姓王,正是吸取了漢朝異姓王之亂的經驗教訓。而且,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之君崇禎,大明王朝的16任皇帝一直嚴格遵守著朱元璋定下的這一祖訓——異姓不可封王。

我們常說的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等,無一例外,都是死後追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異姓王。至於雲南那座著名的沐王府,裡面其實也從未住過任何姓沐的異姓王,沐英是死後追封的黔寧王,沐家世襲的也只不過是黔國公。

大明王朝276年期間,只存在過一位真正的異姓王——忠勇王金忠。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明成祖朱棣第四次親征北伐,結果出師不利,正在懊喪之時,蒙古王子也先土乾率妻子部署歸降。朱棣大喜,賜漢名金忠,封忠勇王。

那麽,金忠(也先土乾)作為一個降臣,寸功未立,到底憑什麽異姓封王呢?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簡要分析如下,如有不當或不足,歡迎留言批評指正,各抒己見!

異姓永世不可封王,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訓,作為兒子,朱棣對此自然心知肚明,他之所以違背祖訓,看似離經叛道,實則深謀遠慮。

第一:

《明史·金忠傳》記載:“時六師深入,寇已遠遁。帝方恥無功,見其來歸,大喜。也就是說,當時明成祖朱棣率領六師大軍深入蒙古草原,一心要殺敵建功,開疆拓土,怎奈禦駕親征,勞師動眾,結果卻是一無所獲。也先土乾在此時率隊來降,挽回了朱棣的顏面,無異於雪中送炭。這樣一來,朱棣便可向廣大中原臣民“交差”,他當時的喜悅心情可想而知。

對於朱棣來說,也先土乾就是那個在對的時間出現的對的人,所以,狂喜之下,朱棣將也先土乾賜名並封王。

第二:

不過,我們的永樂大帝也絕非衝動之人,他破例封也先土乾為王,絕非一時腦熱。

朱棣時期,大明王朝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北元,而也先土乾在北元的地位不容小覷。

也先土乾是元世祖時太保、恆陽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孫,根正苗紅的元朝望族。北元時期,也先土乾在韃靼、瓦剌之間自成勢力。當時北元的頭號權臣是阿魯台(韃靼領導人,北元太師),而也先土乾素來為阿魯台所忌憚,他之所以選擇歸降大明,正是由於與阿魯台不合。

朱棣重封也先土乾,實則是收買人心,他要釋放這樣一個信號:凡是願意歸降大明者,必當優待。如此一來,朱棣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把阿魯台的政敵最大化爭取到己方陣營,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先土乾(金忠)雖然獲封忠勇王,但所謂“忠勇”,聽著好聽,實則只是虛銜。

也先土乾是蒙古王子,所以朱棣若要接受他的歸降,也只能將其封王,才得以匹配他原有的身份。

那麽,也先土乾(金忠)這個“忠勇王”,含金量到底如何呢?且看正史中的相關記載。

《明史·金忠傳》記載:“賜冠帶織金襲衣,命坐列侯下。《明太宗實錄》記載:“賜宴,命金忠坐侯之下,伯之上。中國古代的爵位從高到低分別是:王、公、侯、伯、子、男。但很明顯,也先土乾(金忠)雖然名為“忠勇王”,在朝中的實際地位卻是在侯之下,伯之上。

所以,朱棣雖然將蒙古王子也先土乾(金忠)封為了明朝唯一的異姓王,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忠勇王”,既沒有封地,又沒有權力,既不會威脅到朱棣的統治,又不會引起其他漢臣的不滿。

綜上,在諸多歷史因素下,也先土乾(金忠)成了大明王朝276年裡唯一的異姓王。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宗實錄》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