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來把關?寒假作業、教輔書籍夾雜商業App廣告和付費陷阱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格規定學習類App進校園必須“凡進必審”。

可部分機構和出版商為了商業利益,卻動起了教輔材料的腦筋。

有專家表示,對教輔材料和書籍中的植入廣告進行監管,是資訊時代相關主管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答題“掃一掃”並非免費午餐

“學校發放的寒假作業雖然配了答案,卻沒有答題過程。想要知道詳細的解題方法,得下載‘導學號’App才行。”陳先生說,他翻看了幾本孩子的寒假作業,發現類似廣告並不少。作為寒假作業的補充,女兒學校統一採購了校外輔導書《星級題庫》,讓學生們在假期中完成。

在網絡上,“導學號”的宣傳語是:“一款專為中小學生打造的專業輔導應用,與全國各大輔導書籍出版社強強聯合,做作業遇到不會的問題,只需要輸入該題目對應的導學號,就可以直接獲取輔導資訊。”

在一些書店,記者發現上海大學出版社初高中學段《金典導學案》《上海作業》等系列教輔,均在書中印有相關App廣告。

而在小學學段部分教輔書籍上,類似廣告則更加隱秘。記者隨手翻開一本小學二年級數學教輔書《新教材全解》發現,每一章節的題目下面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後就會進入“趕考狀元”的網校界面。

要知道,這類App並非“免費午餐”,欲想知道解題詳情,還得額外付費。“導學號”會員每月收費48元,年費優惠價為480元。

據滬上不少中小學生家長反映,一些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推薦的教輔書籍,必須安裝“作業盒子”App才能看到答案,而“這類App一會兒發廣告,一會兒要積累金幣,花樣百出”。

購買服務還是掏錢“入坑”?

作為家長,陳先生有些不解:“花錢買了教輔書,還得額外付費買答案,讓你心甘情願地‘入坑’。”

當了30多年班主任的建平中學語文教師盛新也很苦惱:“這類廣告逼家長掏錢不說,還都有很強的蠱惑性,有同學看到上面說得花好稻好,便心嚮往之,一會兒參加這個講座,一會報名那個輔導班,有學生甚至因此荒疏了正課”。

盛新說,這些App提供的練習題部分是針對上海高考的,有的就是全國卷變了個封面,孩子練得不亦樂乎,後來才發現門路不對。“家長和孩子又不是專家,等他們辯識過來,錢也花了,時間也耽誤了,家長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良莠不齊,他們搞不清”。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直言,資訊化教輔看似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和家長有了更多選擇,但家長在購買相關書籍時,卻毫不知情地“被推銷”了,一旦聽信了這些商業宣傳,還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

監管還存在盲點和空白點

嫁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教輔工具書提供增值服務本是大勢所趨。過去,我們用的大量英語類教輔材料都配有磁帶或光碟;有的教輔工具書則提供配套網址供讀者下載音影片資源。

但在靜安區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陳小文看來,“作為平面出版物的一種增值服務,App應用的二維碼是否也應在出版審核之列?相關部門在監管上還存在盲點和空白點”。

一位小學校長也表示,這些鏈接服務中所涉及的網絡輔導、在線教育等機構,是否合法合規,家長學生所支付的會員費等資金管理是否有備案等,都是資訊時代教輔出版遇到的新問題。

而國家相關部委2015年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並未對教輔材料中的植入廣告作出相關規範。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小學教輔材料種類繁多,市場情況複雜,若不在教學用書目錄之內,學校不得統一訂購。針對學生及家長反映的新問題,將加大對教輔材料進校園的檢查與督導力度,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將作嚴肅處理,並將處理結果記入校長、教師的誠信檔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