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秘古城現世,被黃沙掩埋千年,揭開一座王朝興衰往事

在亞洲的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處,有一處古羅馬遺址——約旦的傑拉什,在歐洲、中東、北非等地所留存至今的眾多古羅馬城市中,這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個。

這座古城,遠在公元前1600年的時候,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最早的傑拉什土著在這片土地與世隔絕生活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前64年,羅馬軍隊的入侵,才將這裡的寧靜打破,古羅馬的烙印從此便被打在了這塊土地上,打上的烙印在此後的古羅馬帝國對該區域的近300年的統治下被加深、加固。

古羅馬帝國的影響滲透到傑拉什的方方面面,表現最為明顯便是建築風格。羅馬軍隊佔領傑拉什之後,這裡的建築開始採用羅馬建築的風格,並建起了大量的神殿與廟宇。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傑拉什一度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直到公元3世紀初,羅馬帝國發生政治動亂,傑拉什受其影響,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倒退的跡象。

公元332年,古羅馬帝國衰退後,拜佔庭帝國取而代之,傑拉什跟著改朝換代,基督教堂開始在這片土地出現。在新政府的領導下,傑拉什迎來了農業、貿易以及建築的繁榮時期。這樣的繁榮在公元614年也就是波斯人入侵傑拉什之時,被喊中止。

直到伍麥葉王朝建立,這時是公元661年,發展停滯的傑拉什才再度出現繁榮景象,特別是農業和陶製業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達到了比較發達的水準,在傑拉什的考古博物館裡可以看到不少這一時期的陶瓷品。此外,不少新的住宅區和清真寺在這一時期也開始拔地而起。

浮浮沉沉,這條定律作用於人生,也作用於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發展。在伍麥葉王朝時,傑拉什因為是首都大馬士革和麥加、麥地等地的重要商道和朝覲大道的必經之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公元8世紀中葉,傑拉什則因為遠離新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即首都巴格達,享受不到地理紅利,經濟隨即衰退,之後便也逐漸淡出世人的視線。

歷史上這裡又幾經多次強烈地震,主要建築和設施在這幾次的地震中坍塌損毀,幾千年的古城成了一片廢墟。到了9世紀,古城被沙土掩埋,從此銷聲匿跡。

被掩埋地底下的古城文明,經過一千多年,才得以在見天日。19世紀初,被一旅行家發現的傑拉什古城,經考古隊的不斷挖掘,逐漸顯現它原有的面貌。雖是斷壁殘垣,但從林立的廊柱、巍然屹立的廟宇以及散落邊上的雕刻有精美圖案的石基、石梁,仍是可以窺見當年這裡曾有過的輝煌。

傑拉什古城遺址,城牆內面積大概有50公頃,粗略地遊覽,差不多需要半天的時間,若是細致點的逛,所需的時間則要更多。遺址南面,一座氣勢磅礴的拱門孤零零地聳立在那,這就是哈德良凱旋門,據說是為紀念羅馬國王哈德良而修建的。

離景點收費處所設地南門不遠的地方,有一大型橢圓廣場。廣場是地道的羅馬風,數十根愛奧尼克石柱如琴弦一般整齊矗立四周。據說在廣場的正中間原本是建有兩個祭壇和一個噴泉,估計都在地震中損毀,現已找不到絲毫舊跡。而廣場中心處現存的那根石柱,是後面才立起來的,在節日的時候專門用來燃放煙火的。

與橢圓形廣場相通的是長達800米的羅馬大道,兩邊整齊地立著科林斯式石柱,當年這些石柱的上方托著懸空水道,用來將城北山上的水引入城裡供居民使用。羅馬大道是當年古城的交通要道,地處繁華地段,大道兩邊建有各種神殿和公共設施。

另一個跟水有關的建築遺址,是水神殿。這是傑拉什城內保存得相對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城內主要的建築之一。水神殿主體建築牆壁上留有七個孔,皆為出水口。落於中央的噴水池和街道的排水溝連同這些出水口組成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

在南門附近還有一處也是相對完整的遺址——圓形露天劇場,現今,這個劇場仍能被派上用場,每年都有大型音樂會在這裡上演。在這裡舉辦音樂會,是不需要準備任何擴音設備的,因為劇場自帶的回音壁比任何擴音設備的效果要更好。幾千年前,人們利用聲學原理,建造了這一建築,只要站在中央的舞台處,即使是如微風般的細語,也能被清晰地送達看台上的任一位置。古人的智慧在這裡彰顯無遺。

此外,傑拉什城裡的月亮神廟、宙斯神殿、賽馬場、住宅區、澡堂、軍事防禦工事、大教堂等也都不無顯示著古羅馬人的聰明智慧以及那時精湛的工匠水準。在這裡,目光所至皆是凌亂殘缺的無字語言,但那段歷史給世人帶來的震撼卻是如此強烈。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