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系道場:瓊結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位於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唐布其村,背臨瓊結河,前靠阿布山。唐波且,藏文史料中稱為“索那唐波且”,意為大壩頭燒製木炭之地。公元1017年,由珠梅•楚臣炯乃所創建,早期屬於藏傳佛教噶當派寺院,後改宗為格魯派寺院。圖為唐波且寺早期菩薩像壁畫。(唐召明攝影作品)

據記載:珠梅•楚臣炯乃生於後藏,幼年出家,後拜魯梅•楚臣喜饒(西藏佛學家)為師、研讀了大量佛學經典,知識淵博,成為魯梅門徒“四柱八梁三十三椽”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西藏後弘期有名的“十人智者”之一。圖為唐波且寺所描繪的金翅鳥(迦樓羅)壁畫。(唐召明攝影作品)

珠梅•楚臣炯乃依照法師魯梅的意願,於1017年修建唐波且寺。寺修成後,他住持了一段時間,後將寺權交給弟子枯敦•尊追雍仲(1011~1075年)。自此,枯敦•尊追雍仲便成為唐波且寺的第一任堪布。枯敦•尊追雍仲出生於後藏,因拜在西藏傳法的孟加拉籍阿底峽為師,並成為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被認為是阿底峽最得意的門徒之一。圖為唐布且寺大院外景。(唐召明攝影作品)

9世紀,達磨讚普(朗達瑪)在位時(836~842年)毀法滅佛,西藏佛教遭受嚴重打擊,主要寺院被拆毀,而唐波且寺作為後弘期的寺院,其地位非常重要,被當時譽為“聖地”之一。在11至13世紀中,它不但以聖地著稱,而且還產生了很多講經的法師和重要人物。後由於歷史變遷,擁有1000多名僧侶的唐波且寺漸漸衰退。圖為唐波且寺描繪清朝駐藏官員尊崇藏傳佛教的情景壁畫。(唐召明攝影作品)

20世紀初,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1878~1933)時期,甘珠爾活佛洛桑土旺頓旦(瓊結境內包烏寺的創建人)為了弘揚佛法,於1916年重新修複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坐西朝東,總佔地面積8556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經堂、佛殿、覺康。大殿高三層,設有經堂和佛殿。大殿前為經場,地面用石料鋪成,面積約400平方米。圖為唐波且寺佛殿內景。(唐召明攝影作品)

大殿一層正東即為殿門,門前左右建有廂廊建築,上可入二層。中部為經堂,有柱12根,主要供奉阿底峽及三弟子(枯敦•尊追雍仲、俄•列貝喜饒、仲敦巴•甲瓦瓊乃)、蓮花生、宗喀巴、五世達賴的銅像,均高1.5米。圖為唐波且寺金汁線描壁畫。(唐召明攝影作品)

經堂裡的壁畫主要有主尊畫像、各類菩薩及護法神像。經堂後為佛殿,有柱4根,主供釋迦牟尼佛塑像,其左右為文殊、強巴佛塑像。佛殿後為十六羅漢、藥師八如來及帕木竹巴等5個噶舉派高僧的舍利塔。經堂南側為護法神殿,殿內主供馬頭金剛、牛頭金剛等塑像。圖為唐波且寺壁畫。(唐召明攝影作品)

大殿二層為寺內議事辦公場地。三層是文殊殿,主供高1.9米的文殊菩薩鎏金銅像,以及阿底峽舍利塔和枯敦•尊追雍仲靈塔,均高1.9米。圖為唐波且寺的宗喀巴大師講經傳法唐卡。(唐召明攝影作品)

覺康位於大殿東側100米處,有柱6根,殿內主要供奉阿底峽、仲敦巴•嘉瓦郡乃、枯敦•尊追雍仲、蓮花生、十一面觀音等塑像。

“文革”期間,唐波且寺遭損毀,後在國家幫助下完成修複。該寺現有僧侶10多人。圖為唐波且寺護法神像壁畫及宗教舞蹈面具。(唐召明攝影作品)

唐波且寺原藏文物有阿底峽大師從印度帶來的12部佛經、手抄本《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以及格魯派高僧所著醫學、歷算、藝術等經卷。尤其是該寺大殿壁畫受損較小,至今猶存,舊貌依然可尋。圖為唐波且寺的千佛像唐卡。(唐召明攝影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