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22年中國旅客吞吐量將達9.8億,但精細化經營須加強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2年中國旅客吞吐量會達到9.8億人次,2022至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單一航空市場。”在日前舉行的2019民航趨勢論壇上,國際航協北亞地區機場、旅客、貨運及安保服務總監侯侃說。

侯侃所述的這個“光明前景”,體現在多個維度。

--在吞吐量人次增長上,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2018年中國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64億人次,較2017年增長10.2%。據了解,目前中國約有235個機場,到2035年,中國將需要約450個機場。分析人士預測,中國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將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在核心航空樞紐作用上,去年12月,首都機場成為中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將於今年6月30日竣工驗收,2022年將實現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到2025年達到7200萬人次。

--在國際航空市場布局上,全球航空市場正在向亞太地區傾斜。據候侃分析,未來20年全球航空市場大約55%的增量都來自於亞太市場,其中僅大中華區一個地區的增量就將超過亞太區其他地區的總和,佔到28%。未來2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將繼續引領增長,全球約有40%的新飛機將交付這一地區,飛機交付量將達到17390架次。北美地區排名第二,未來20年預計將交付9130架飛機。

看來,中國的航空市場前景確實是光明的。不過,專家也同時表示,雖然中國航空市場增量會很明顯,但是也給中國現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何減少航空市場增量給民航機場基礎設施帶來的壓力?專家認為,更加精細化的經營須加強。

支招一、提高民航機場基礎設施效率。候侃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旅客端的全流程無紙化,包括登機牌電子化、服務流程電子化等,以及行李的門到門運輸服務。二是機場端的智能化處理,包括人工智能行李分揀;三是差異化安檢,基於對旅客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讓無風險的旅客更快速過安檢。

支招二、改善航空公司經營狀況很重要。航空公司經營質量改善,將提高其經營的積極性,進而與機場經濟形成良性互動。

雖然民航局已為各大航空公司送上“減稅降費”大禮包,根據民航局已印發的《關於統籌推進民航降成本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經過1至2年努力,民航企業成本負擔明顯下降。下一步,民航局還需要進一步降低和規範民用機場收費標準、降低航空煤油銷售價格、清理下屬部門和行業協會收費等,從而降低和規範對民航企業的經營服務性收費。

今年7月1日即將執行的民航發展基金徵收標準,會大幅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通過將向航空公司收取的民航發展基金徵收標準,在現行的基礎上下調50%,航空公司需要按照飛行航線分類、飛機最大起飛全重、飛行裡程以及適用的徵收標準繳納民航發展基金,並計入公司營業成本。依照民航發展基金減半的標準,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的成本會分別降低約1.05億元、7.46億元、14.7億元。

支招三、擁抱創新開放發展的行業格局。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隨著行業不斷變革,傳統機場樞紐的數量與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各大航司、航空樞紐、機場群存在以大公司為主導、強者恆強、聯盟盛行的情況,呈現出傳統封閉型的特徵。當下已經走向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多方合作、規模取勝的創新開放型階段,中國民航業需要積極擁抱這個發展趨勢。

支招四、要統籌全國機場發展,實現機場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當前,在國內機場區域發展水準上,呈現出不同發展狀態。 在2019民航趨勢論壇上發布的《2018國內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北京首都機場是國內載客能力最強機場,也是航線收益能力最強的機場。北京、上海、廣州擁有國內通達性最高的三座機場,在競爭力指數最終得分上,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機場競爭力相對其他機場拉開明顯差距。

專家認為,國內有37家千萬級機場,可提高的經濟帶動力、服務水準潛力還有很多,下一步需要結合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實際,讓包括機場吞吐量在內的機場建設規劃與所在地區城市社會經濟水準相適應。

(經濟日報 記者:崔國強 責編:丁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