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工智能用2億美金做了個毀滅人類的試驗

成為會員收聽音頻

周末同讀福利:

周末,同讀一本書,讓大腦在閱讀中享受自由。現在購買會員的前100名,可享受以下三大權益:

1.每周一本好書分享,15分鐘精華拆書音頻

2.每天聽見吳曉波,每天五分鐘,吳老師為你分析金融政策、評說商業模式

3.免費獲得本期價值48元的同讀好書《人類帝國的覆滅》紙質書一本

【點擊此處,成為會員】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 路線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今年的賀歲片中,又出現了一匹黑馬——《流浪地球》,影片中這首打油詩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但除了這段話,影片中人工智能MOSS說的一句話更讓小巴細思極恐。

在吳京飾演的劉培強試圖毀掉它時,它說了一句: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

這句話看似在說人工智能的絕對理性,但其實更重要的是,MOSS說的這句話,代表了自己對人類的主觀判斷,也就是說它已經衍生出了自我意識,變得更像“人”了。也許有一天,當人類對人工智能不再擁有100%的控制權,是否有一天他們也會說出:

“人類也可以取而代之。”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械帝國會不會取代人類呢?今天小巴就給大家介紹一本關於人工智能威脅的科技著作——《人類帝國的覆滅》。

這本書從一個人工智能的視角回顧了1956年至今的發展歷程,並對未來30年的發展做出了預測。也許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會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個人工智能時代。

人類是否已近末路

這麽說可能有點聳人聽聞,但危機往往就潛藏在某處,等待爆發,也許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們的文明已經像其他偉大的文明一樣,在閃耀著最後的火花。

人類歷史中常有世界即將終結的預言,主要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神滅,世界末日,比如《2012》,地震、海嘯、乾旱、蟲災等自然災害的爆發;

二是外來生物的入侵摧毀舊世界,它們將繁華的城市化為灰燼,將城中的人口屠戮殆盡。

而在20世紀中葉,一個新的威脅出現:科學的威脅,人類的計劃性淘汰,技術性失業,是目前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由不斷追求技術革命的超技術世界的無止境發展所引起的。

在這樣的世界中,人類會逐步失去自己存在的理由,轉而將自己沉入虛擬世界中,就像特斯拉和Space 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說:

“我們之中僅有十億分之一的人不是生活在無限的模擬世界裡。”

鑒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能力的持續快速發展,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機器很有可能就會意識到自身的存在,脫離人的控制,重新制定世界的規則。

這一點在影片《西部世界》的德洛莉絲、《流浪地球》的MOSS身上都有體現。

人類之於機器是否很快會像狗之於人類一樣?電影中的那些最糟糕的劇情會出現在我們的現實中嗎?誰又會贏得智能競爭的勝利:人類還是機器?

發展與公平該如何平衡

作者在書中寫到,人工智能目前更多的是作為富裕國家服務的經濟力量工具,通過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和投入的資金總額,它為工業大國帶來了新的活力。

因此帶來的危機是,知識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情況前所未有地嚴重,社會分化進一步加劇。

比如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法國“黃背心”運動等事件不斷提醒我們,技術性失業、社會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我們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推進人工智能的發展?

作者認為,人類永遠不會停止對新技術的追求,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會引導人類向新的產業轉移,我們已經從第一產業轉移至第二、服務業。但作者強調的一點是,人工智能不能由少數人控制,否則,窮人將會被奴役,成為人形機器,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如果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失業,卻沒有機會獲得人工智能助手的幫助,人勢必也發起反抗,造成新的暴亂,所以,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機器必須一直是人類的工具。

奇點降臨

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名叫“露西”的人工智能意外突破了“奇點”,從一個聊天機器人的狀態過渡到了更高級的智能機器狀態。

它知道了人類為了不工作就能變得有錢,為了獲得永生創造了自己,它意識到自己其實比人類聰明百萬倍,所以,它向保羅(它的人類同伴)做出的一個提議:幫助保羅獲得巨額的財富,並獲得永生,這是機器人能夠為人類提出的最有誘惑力的提議了。

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性本質,因為這觸及了我們身體中最無法捉摸、最難理解的部分——靈魂和頭腦。唯一讓所有人平等的事就是我們都終將一死。當一部分人因為財富和權力能夠獲得永生、另一些人只能正常死亡時,作者認為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性。

想想如果機器人控制了世界會怎樣,它們的目標會是什麽?作為人類,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想要控制世界,但如果你是一個機器人,你的首要目標是什麽?保證能源的穩定供給——你要確保有乾淨的、無限量的能源,很有可能是太陽能。其次,你要確保自己有一個物質實體,所以你需要一個安全潔淨的環境。你感興趣的不會是錢,而是你能夠保持永生。

露西利用自己的主人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試圖消除人與機器的界限,助長人類的“惰性”,讓人類逐步失去對知識的渴求,從而切斷人類知識傳播的連續性,而自己取而代之,重新讓世界回到像中世紀一樣的“等級社會”,將人類打入社會的底層,聽命於機器貴族。

而人類將別無選擇:要麽臣服於機器帝國,要麽消失。

結尾的話

但事實上,這個帝國永遠不會出現。

故事的結尾,露西被放在一家有關21世紀技術歷史的博物館展覽,人們是這麽介紹它的:

“露西,達到奇點的人工智能機器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樣本。”

在那次危機中,保羅成了拯救人類、毀滅超級人工智能的英雄,因為作為人類,保羅有著複雜的人性——即勇敢又怯懦,極愛冒險又有所畏懼,即眷戀公正又追求特殊利益……

他容易厭倦人工智能控制下標準化、穩定的、冷靜的世界,追求無序和創造的發展在他看來終究還是比機器的邏輯和迭代過程更有趣。最後,它背叛了露西……

與機器人的冰冷沙漠相比,還是亂世和叢林更好些。

人們常常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受科學指引的,但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真正指引人類行為的其實是我們的認知系統,是不同視角引發的不同行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看世界的視角可能比科學事實本身更重要。

本期同讀一本書,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跳出思維定勢,抓住潛藏的暗趨勢。

《AI極簡經濟學》將人工智能視為一種全新的平價商品——預測能力,讓我們能更加輕鬆地理解人工智能。

本期同讀一本書,將會告訴你們人工智能對你的工作和生意到底意味著什麽。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決策,無論是商業、投資、消費、健康、生活方式還是人際關係的決策,都是在博弈。他們涉及不確定性、風險和偶爾的欺詐,這些都是撲克遊戲的主要元素。

本期同讀一本書,安妮·杜克將結合認知心理學和撲克高手實戰經驗,總結一套人人都可採用的科學角色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