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喜劇之王》網絡大賣,電影終將與網大走向一致?

文 | 吳燕雨

事情發生之前,或許很難想象,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在春節檔票房口碑遇冷之後,會再次成為電影圈內的話題焦點——

院線上映32天后,該片在優愛騰上線,用戶支付12元的費用(VIP會員半價)便可觀看全片。7天后,影片在騰訊視頻APP及網頁版上的總播放量就已經超過了1.9億(騰訊視頻APP1.4億,網站5298萬;優酷、愛奇藝不顯示具體播放量)。儘管不知道播放量中實際購買數量與試看數量分別為多少,但是按照6元/次的最低單價計算,影片只是在騰訊視頻上票房可能就過了億。要知道,該片在院線的票房也僅為6.24億。

《新喜劇之王》在騰訊視頻APP已達1.4億次播放

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實則是用戶差異化、流媒體窗口期縮短、行業話語權轉移、渠道壁壘消失等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一變化背後,某些電影產業裡的邊界似乎也正在被打破。

看到《新喜劇之王》在流媒體大熱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春節期間那些唱衰周星馳的人可以閉嘴了,並非周星馳沒有市場,而是他的觀眾選擇觀看星爺的方式改變了,觀眾整體的消費習慣正在從院線市場向互聯網轉移。面對周星馳,觀眾或許沒有了去線下電影院看電影的動力,但一旦便捷的流媒體能看,他們依然會毫不猶豫點開,哪怕這次觀看需要付出少量的金錢成本。

而從流媒體用戶和今年觀影人次的變化不難看出,這樣一種變化並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星爺身上的個例——截至2018年Q4,愛奇藝的訂閱會員總數達到了8740萬,付費會員佔比達到98.5%,2018年全年淨增訂閱會員3660萬,同比增長72%;騰訊視頻截至去年Q3的付費會員數已達8200萬,同比增長79%。而截至3月10日,2019年的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與2017年的174億相比,整體下降了6.9%。

觀眾為什麽不去電影院了?除了春節檔票價高、盜版猖獗、影片吸引力較低等客觀因素影響外,流媒體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毒眸前幾日的一次觀眾調研中,有40%的用戶表示觀影頻次正在下降,在這部分用戶中,又有40%的用戶將原因歸結與等待流媒體上線影片。(點此閱讀:四五線城市電影觀眾大幅流失,是票價太高還是影片太爛?)

電影院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多

觀眾越來越青睞於在流媒體上觀看影片,同樣受到視頻平台性價比較高、手機觀影體驗越來越好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但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變化則在於,流媒體上線院線電影的窗口期正在越來越短。除了《新喜劇之王》,成龍主演的春節檔電影《神探蒲松齡》同樣也在上映後一個月左右就登陸了流媒體。

對於片方、流媒體和院線而言,窗口期的存在是彼此互相製衡、合作的某種邊界。在好萊塢,電影的窗口期一般為三個月到半年,即電影登陸院線至少要90天后,片方才可開通視頻點播、DVD等服務。此舉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觀眾出現“很快就能在流媒體看”的心態,而選擇遠離電影院。

但如今,窗口期的時間長度正在被重新定義。隨著奈飛(Netflix)、亞馬遜(Amazon)、Hulu等流媒體公司的強勢介入,好萊塢的窗口期逐漸縮短,越來越多電影傾向於更早在流媒體上上線以獲得更多網絡分账。而在真實享受到流媒體帶來的收入後,縮短窗口期也成了片方的訴求,近年來包括好萊塢六大製片商在內的片方,都在與院線公司協商此事,華納甚至提出希望將窗口期縮短至30—45天的建議——而放在十年前,製片商絕對沒有這樣的膽量。

90天的窗口期正在被重新定義

海外窗口期邊界不斷試探的同時,國內流媒體也在快速崛起, 電影作為流媒體平台拉新用戶的主要內容品類,已成為平台紛紛搶奪的頭部資源。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院線熱門電影的新媒體版權,是當下平台競爭的著力點之一。

而行業大環境的變化,也在將很多電影“推向”流媒體。隨著國內大檔期競爭激烈,許多電影面對大片的競爭很難喘息,就連《新喜劇之王》都在春節檔票房撲街,很多影片在票房上很難收回成本。於是,新媒體版權收入便成為了影片重要的收入版塊,在院線的排片失去優勢後,他們也會主動選擇盡快在流媒體上線。事實上,目前能夠守住30天以上窗口期的影片已經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是好萊塢大片及頭部國產片,很多中小成本國產片,窗口期甚至只有一兩周。

此前,《引爆者》和《S4俠降魔記》在院線僅收獲了5000萬、600萬票房,按照院線分账比例測算,片方能分得的票房分別僅有不到2000萬、200萬左右的收入,但登陸平台後,有公開資料顯示,二者分账票房分別達到了約2000萬和1400萬。這還只是體量小熱度低的影片,像《新喜劇之王》這樣熱度高的片子,片方在售賣版權階段完全有機會要到更高的保底費用及分成比例。

《新喜劇之王》

此外,隨著優愛騰出品電影的步伐加快,許多電影都會在融資碼盤的後期選擇搭配流媒體資源,這也給窗口期的提前提供了機會——例如此次《新喜劇之王》同期上線流媒體平台的《神探蒲松齡》,其第一出品方正是愛奇藝影業。

流媒體上線速度越來越快,也在向觀眾釋放一種信號:一些體量小、對視聽效果沒有特殊要求的電影,或許不一定需要在電影院觀看,有時只需等上幾周,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甚至免費)在視頻網站看到。現如今,打開優愛騰的電影頁面,熱播榜上靠前的電影中就包括了《“大”人物》《一吻定情》等剛從院線裡下映不久,且主打劇情而非視效的影片。

騰訊視頻首頁包括不少剛從院線裡下映不久的影片

在這種趨勢之下,院線和網絡渠道的壁壘也在逐漸消失。現如今,許多電影在上映前就已將新媒體播放權售出,一旦院線表現不佳,片方便會在極短時間內轉投互聯網;而在不久的將來,或許一些電影並非一定要在影院上線,選擇流媒體,也不失為一個更優的選擇——畢竟影片跳過院線環節,能夠節省一部分發行成本,還能使影片避免在於大片的競爭中被徹底埋沒。

當然,變化不只是單向的,就在越來越多院線電影開始走向互聯網的同時,處在電影鄙視鏈底端、此前連鄙視鏈都未擠進去的網大,隨著質量和熱度的提升,未來或許也有機會打破壁壘、反向輸出,走進影院也並非不可能。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由奈飛出品的“網絡電影”《羅馬》就才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捧得了多項大獎。

現階段中國的流媒體平台,從體量到電影生產能力都還無法與奈飛相比,平台與院線、電影之間的關係也還比較融洽。這樣的狀態一方面是以海外流媒體激進的做法為戒,一方面國內平台目前投入的重心還在劇集綜藝上、電影業務佔比並不高。

如果平台未來將更多資源傾向電影,那如今網台關係的逆轉會出現在院線與網絡之間嗎?答案或許並不絕對,但如果這一天真的來了,改變的就不僅僅是一部影片的收益,更是整個電影行業話語權的轉移和遊戲規則的轉變。

(江宇琦對此文亦有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