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解封後,他們首次走出江城,在上海唱起“洪湖水”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熟悉的旋律響起,誕生了60多年的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7月25日晚在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上演音樂會版,喚醒一段紅色記憶。帶來這場演出的是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這是武漢解封後,他們首次走出江城,來到黃浦江畔。

廣州交響樂團、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今年的MISA匯聚了五湖四海的音樂力量。“大家都說,如果今年的MISA沒有湖北參與的話,總感覺少了一點什麽。我想,這是給我們一個機會致敬。在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才能恢復今天的生活。上海援鄂醫務工作者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不會忘記。”湖北省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彭華說。

今年3月,由指揮家余隆倡導成立的中國交響樂團聯盟曾向湖北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贈送作曲家呂其明的《紅旗頌》原版譜集。《紅旗頌》首演於1965年“上海之春”,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動人一幕,蘊含著中華民族在危機來臨時沉著剛毅、奮勇前行的民族精神。6月24日,湖北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一複演,就把《紅旗頌》呈現給武漢觀眾。

如果說《紅旗頌》是上海送給武漢的禮物,那這一次的《洪湖赤衛隊》,就是武漢的回禮。這部民族歌劇誕生於1959年,與《白毛女》《江姐》《小二黑結婚》齊名,61年演出了3000多場,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紅色經典。這些年,《洪湖赤衛隊》曾在全國各地巡演,兩年前還登上了雪梨歌劇院的舞台。

《洪湖赤衛隊》為何經久不衰?彭華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音樂動聽,中國老百姓聽得懂。首演至今,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經過了多次調整與複排。作品與時俱進,從舞美、配器、唱腔等方面修改打磨,希望能夠貼近當下觀眾審美,讓那些“爺爺聽過的歌”,也被今天的年輕觀眾喜歡。

這一次,湖北省歌劇舞劇院80人的交響樂團和60人的歌劇合唱團都來了。指揮周雯說:“如果歌劇版更加恢弘大氣和震撼人心,那麽音樂會版可以讓樂迷更加全身心地沉浸在經典的旋律裡。音樂有交響性,又用高胡、二胡、琵琶等民樂元素突出了洪湖的美,刻畫了主人公的個性。”

在劇中飾演主角韓英的是女高音馬婭琴。她1999年加入劇組,2008年正式挑大梁。作為“第四代韓英”,她至今演了1000多場《洪湖赤衛隊》。馬婭琴漢劇出身,後來學習美聲,再轉型成為歌劇演員。巧的是,“第三代韓英”劉丹麗也是楚劇演員出身。馬婭琴說:“我認為有戲曲功底的演員去演民族歌劇很有優勢,可以唱出質樸濃鬱的湖北味道。當然,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我們也要不斷利用好自身特點,配合交響樂的演繹,讓更多年輕的觀眾接受這部紅色經典。”

雖然演了1000多場,但對馬婭琴來說,每次演起《洪湖赤衛隊》都是一個挑戰。“一段‘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有10分鐘,很難唱。但是最難唱的還是‘洪湖水’,別看它很短小,卻是這部劇的靈魂,全中國人民都聽過,都會唱,你必須把它唱得原汁原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