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碳水、蛋白質、脂肪,究竟誰更容易讓人發胖

說到與減肥息息相關的東西,「食物」首當其衝。每天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往往決定了你這一天的努力成果——胖了,還是瘦了。

但吃什麼都是次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裡面能量的儲存。也就是說,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到底哪些容易變成脂肪,哪些不容易?

今天我們來抓住這個讓人變胖的「兇手」。

蛋白質——很不容易變成肥肉

碳水化合物——比較不容易變成肥肉

再說糖類,也就是我們說的碳水化合物。這個東西對我們來說,大致相當於一種「即時」的燃料。

混合食物當中的碳水,我們吃進去之後,首先也要有一部分被直接氧化燃燒掉。身體很聰明啊,希望利用掉食物中的碳水,而儲存其中的脂肪。畢竟脂肪熱量更高,儲存起來不需要附帶儲存很多水分,不會增加更多體重,用來長期儲存能量再適合不過。

碳水吃進去,還會優先補充身體裡的甘糖,也就是身體裡儲存的糖。我們身體裡儲存的甘糖不多,因為儲存甘糖需要同時儲存 3-4 倍的水,存多了的話體重就會變得很重,人是受不了的。

要是突然多吃了很多碳水的話,甘糖儲存就會增加,身體裡的水也會跟著增加,這也是額外多吃碳水會迅速增加健康體重的原因。

最後再有剩餘的碳水,才可能會變成脂肪。而且同樣地,碳水化合物變成脂肪也需要轉化,這個過程中也要浪費熱量,隻不過浪費的沒有蛋白質多。

所以,碳水變成肥肉也不算很容易。平時適量吃的話,一般都會被即時地用掉(氧化掉和變成甘糖儲存)。偶爾超量吃的話(連續 1-2 天),多餘的碳水也不會馬上變成脂肪,而是被增加甘糖儲存和增加的氧化給「消化掉」。

只有連續超量攝入碳水,超過了身體的平衡能力,剩餘的碳水才會變成肥肉。要是覺得自己吃碳水吃胖了,想想自己吃了多少吧。

脂肪——非常容易變成肥肉

最後說脂肪。食物當中脂肪的脂肪酸,大多數都是長鏈脂肪酸。長鏈脂肪酸進入體內後,基本上別的都不乾,直接就變成肥肉儲存起來了,簡單、直接、粗暴。

而且,脂肪變脂肪,不需要經過複雜的轉化,儲存的效率特別高,幾乎不會浪費喲。

「兇手」抓到了,脂肪就是那個最容易讓人胖的東西!

當然,有人說,我要是一天之內吃的脂肪不少,但是總熱量不超的話,還會變肥肉嗎?還會,但是變肥肉的過程中,同時肥肉也在消耗,所以脂肪的凈含量不會增加。

混合食物中,脂肪的比例如果增加,哪怕熱量不變,人還是容易儲存更多脂肪。道理很簡單,1000 千卡蛋白質在儲存的過程中要浪費不少,而 1000 千卡脂肪要是變成肥肉的話,就結結實實地留你身上了。

脂肪對我們來說,就是儲存能量的來源,相當於食物裡的「備用油箱」。除了對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可以適當吃一些,要達到比較好的減肥效果控制脂肪攝入很關鍵。

而酒精呢,基本上酒精是一種即刻被使用的能量物質,酒精進入身體之後產生的熱量會最優先地被利用掉。酒精變成脂肪的比例非常非常小,但是酒精畢竟也有熱量(替代身體的脂肪提供能量),所以講真,喝酒也是會胖人的。

最後的最後,劃個重點??

· 魚、雞肉、牛肉、蛋奶等蛋白質最不容易變成肥肉,減脂可以多吃點

· 主食等碳水相對不是很容易變成肥肉,偶爾多吃沒關係,長期超量會變胖

· 油、肥肉等脂肪最容易變成肥肉,儘可能少吃

· 酒類不容易變脂肪,但熱量高,減脂期少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