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使世界損失的,可不只是經濟!

正觀記者 楚牙牙

還有人均壽命的減少、教育損失、因封鎖而未經治療、未診斷的其他疾病帶來的損失等等......

據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門戶網站VoxEU5月12日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雜誌數據顯示(WEO,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21年4月),新冠大流行帶來的經濟衰退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世衛報告顯示,預計到2021年底,新冠疫情會給世界帶來10兆美元的損失。其中,美國2020年全年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收縮了3.5%,相對於201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其將有3.4%的增長,這意味著約7%的損失。

圖據視覺中國下同

2024年全球GDP或將比無疫情情況下低3%-6%

疫情損失方面各國差異很大,但發展中國家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4年全球GDP將比無疫情情況下低3%,而發展中國家的GDP將低6%。

疫情帶來的“可以量化損失”

首先是財政刺激的問題,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多國央行通過放寬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這為穩定經濟提供了有效助力。

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50家央行降息或多次降息,發達經濟體中,美聯儲將利率下調至零至0.25%的水準,並宣布在2023年底之前不會恢復常規的貨幣政策。歐元區和日本央行政策利率已達-0.5%和-0.1%的歷史最低水準,丹麥、瑞士、匈牙利等國基準利率為負,10余個國家和地區主權債收益率落入負值。

但考慮到刺激計劃的很大一部分低於標準(貸款、股權、擔保),而成本取決於每個國家經濟復甦的速度和經濟構成,各國的投入不同。

此外,高負債國家可能出現金融壓力或債務重組,以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準備在2021年推出的第二波經濟刺激計劃。考慮到所有因素,經濟的可量化損失在疫情中更加明顯。

疫情帶來的“不可量化損失”

首先是人均預期壽命的減少,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月18日發布報告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在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8.8歲降低到了77.8歲,縮短了一年。意大利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意大利人均預期壽命出現普遍降低,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縮短了1歲,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縮短了近1.5歲。

其次,教育損失問題。疫情使學校關閉,存在失業可能性的教職工人力成本損失,以及學生這一終生受影響人群的勞動收入損失約為10兆美元。

再次,伴隨著特定工作的人力資本和企業的社會資本以及知識儲備的損失,因封鎖而未經治療、未診斷的其他疾病帶來的損失,以及人們因社交距離的產生的精神(心理)、消費損失等等。

國家富裕並不是應對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專家稱,發達國家應對疫情措施更完善,損失也更高,但同時發達國家可能在今明兩年恢復得更好更快。

《市場研究》雜誌稱,國家富裕並不是成功應對疫情的最重要因素。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成功地將病毒傳播和死亡率控制在低水準,而發達國家則沒有。

“明確的目標、充沛的資源儲備、及時的反應和強有力的領導”都是應對疫情必要的條件。

編輯:金宸曄 黃志航

統籌:王紹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