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因素合力催紅ETF 指數投資時代加速來臨

《財經》記者 郭楠丨文 陸玲丨編輯

股市還在過冬,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春天已經來臨。

繼工銀瑞信基金成立了超百億的工銀瑞信上證50ETF後,華夏上證50ETF規模在12月17日正式突破500億元大關。在權益市場行情低迷的環境下,股票ETF產品受到大量資金追捧,基金持有份額快速增長,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這是第一年感受到被客戶需求。”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許之彥表示。數據也能印證他的感受,華安創業板50ETF的基金份額在今年增長近70倍。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經歷ETF在市場下跌時靠投資者執著於低位吸籌規模迅速膨脹,但是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真的不一樣。”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榮膺表示,“2018的確是中國ETF發展歷程中具備裡程碑意義的新元年”。

可以說,ETF的火爆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之下戰勝市場變得越來越難,大量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逐漸認可了被動投資的理念,ETF透明度高、流動性好、費率低的優勢不斷凸顯,在監管政策的呵護及市場參與者的長期培育之下,ETF終於大器晚成。

得到大量機構及個人投資者認可,各家公募基金也紛紛加大布局,ETF成為公募基金角逐的重要賽道。由於ETF先發優勢明顯,如何在ETF熱潮中佔據一席之地,也成為各家公募基金需要面臨的挑戰。

ETF繁榮背後

市場行情低迷,基金延長募集期甚至募集失敗案例屢見不鮮,而ETF在2018年一片繁榮。截至12月17日,國內股票ETF的資產規模為3565億元,較2017年底的2097億元大幅增長了70.0%。

眾多巨無霸ETF產品出現。華安創業板50ETF的基金份額在11月中旬一度突破221億份,較年初暴增近70倍。南方中證500ETF在2018年資金淨流入鋼彈265億元,份額增長152%。

臨近年末,ETF更加火力全開。12月7日,工銀瑞信基金成立一只上證50ETF,募集規模達到了113.5億元,成為市場上第二隻規模突破百億的上證50ETF。公告顯示,該基金募集有效戶數為8027戶,戶均人口金額達到141.22萬元。緊接著,華夏上證50ETF在12月17日規模正式突破500億元大關,成為市場上的ETF巨無霸。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對《財經》記者表示,華夏基金股票ETF管理規模激增,得益於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投資理念的變化、市場有效性的提高等多因素,機構投資者的不斷壯大,特別是保險機構、養老基金、FOF等長期資金的壯大成為ETF快速發展的基礎。

“ETF的火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許之彥表示。

根據美國的經驗,在過去二十年裡,ETF投資比例不斷提升,雖然取代主動投資不太現實,但被動投資的優勢在不斷顯現。中國市場也在逐步走向機構化,成本較低、透明度極高的指數化產品越來越得到認可,指數化投資很有可能將成為未來公募基金的發展方向。

建信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梁洪昀對《財經》記者表示,指數基金大規模發展其實有兩個條件,一是打敗市場越來越難了,也就是市場越來越有效了,投資者會轉向指數基金;第二是基礎收益率逐漸下行,目前來看還不具備,貨基收益率還比較高。

在即將結束的2018年裡,上證綜指、創業板指跌幅超過20%,深證成指跌幅超過30%,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在經歷這輪熊市的黑暗時刻。

根據天天基金網的數據,2018年股票型基金業績排名中,僅有兩隻基金收益率為正,虧損超過30%的近300隻。以上投摩根核心成長為例,2018年淨值下跌超過40%,而在2017年,該基金淨值增長達40.85%,規模達到39億份,截至三季度末,基金份額降至30億份。

“在股市轉熊之後,機構配置ETF的意願在增強。”工銀瑞信基金指數投資總監章贇對《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炒作退潮之後,高分紅低估值的價值股受到關注。上證50指數是中國投資者高度關注的標的,集中了中國分紅最高現金流最好的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目前上證50處於歷史25%分位,配置價值很高,而ETF正好是中長周期的最佳配置工具。”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負責人蘇卿雲認為,ETF產品火爆有著多重原因,包括ETF產品本身的特點、指數化投資在國內的發展、市場參與者的長期培育以及當前的市場行情。

蘇卿雲介紹,ETF是交易性產品,跟蹤一攬子指數,非常方便做擇時投資或者長期的資產配置。今年大的ETF成立,也是利用了可以用實物交換的特點,並且大的ETF產品流通性非常好,國家隊之前也進行了增持。

此外,保險資金成為ETF的重要金主。華安創業板50今年的中報顯示,與2017年底相比,基金前十大持有人發生了巨大變化,保險機構替代個人投資者成為主力,機構的持有份額比例也從3.39%提升至39.21%。南方中證500ETF披露的數據也顯示,保險機構的持有份額及比例也在增加,同時個人投資者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6.6%上證至11.4%。

繼續推動保險等長期資金入市仍然是監管在未來的推進方向,也無疑對ETF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證監會12月24日發文對2019年工作部署中重點提到:“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鼓勵保險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等擴大入市規模。”同時,12月20日由國務院金穩委辦公室召開的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座談會明確了五大改革方向,其中包括“要借鑒國際上通行做法,積極培育中長期投資者,暢通各類資管產品規範進入資本市場的管道”。

“ETF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監管的支持。”章贇表示。他認為,指數基金是所有基金裡最透明的,在嚴監管的環境下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信賴和認可。此外,資管新規對機構持有基金份額有了一定的限制,但對ETF均設定了豁免條款,算是對ETF的關懷。

流動性管理是關鍵

據章贇介紹,除了上證50ETF,工銀瑞信還會有一整套布局。根據基金募集申請數據,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中證500ETF產品已在11月初獲得受理。同時,易方達、匯添富多家公募基金ETF產品也正在路上。這也意味著,ETF市場的競爭正在不斷加劇。

工銀瑞信上證50ETF產品的火爆,工商銀行這一大股東的支持同樣不可忽視。章贇表示,資金主要是在市場上募集而來,未來配置ETF的資金會非常充足,此外,工商銀行有著非常好的管道,也希望把ETF做成名片。

從整體上看,ETF產品先發優勢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前五大ETF基金公司規模佔比鋼彈67%,且前十標的多為寬基指數,合計規模佔比接近90%。外海市場也同樣有著明顯的寡頭壟斷格局,貝萊德、 先鋒基金、道富三家巨頭掌握著ETF行業過半的資金淨流入。

對於公募基金爭相發力ETF產品,蘇卿雲表示:“2019年大概率不會增長這麽快了。工具性的產品沒必要發太多,而且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育過程,後進入的公司面臨的挑戰很大,從全球範圍來看,體量大的也就那麽幾個”。

此外,在蘇卿雲看來,ETF基金和主動管理類基金不同,一方面,ETF基金考核的是跟蹤誤差和偏離度而非收益率,除了一些特殊事件外不會去研究個股,而是需要專注跟蹤指數,另一方面ETF基金的成本主要是系統和設備。

“ETF產品後續的上市、流動性管理等都是關鍵,如果沒有淨流入,基金的規模只會越來越小,要進入良性循環相當不易,基金公司要做好長期艱苦奮鬥的準備。”蘇卿雲認為,ETF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涉及環節眾多,需要保障長期安全運行。

“指數基金特別是ETF對基金公司的要求門檻更高,產品先發優勢固然重要,但穩定的團隊、長期的精細化管理、公司投入的前中後台資源一樣都不能缺少”。榮膺告訴《財經》記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業競爭加劇本身是好事,只要不是惡性競爭,例如降費、惡意攻擊等。

一家北京公募基金人士告訴《財經》記者,ETF是公司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後來者想要佔領市場,例如針對個人投資者,恐怕還是會采取降費手段。

章贇對此表示樂觀,“ETF在美國大規模增長也是在熊市的時候,目前中國的ETF市場還處在戰國時代,還沒到三國,各個團隊都有機會,總的市場份額還遠遠沒到。未來還將高度關注ETF期權市場的發展。”

12月1日,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在“第十四屆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上證50ETF期權自2015年推出以來運行平穩,下一步希望進一步擴大ETF期權品種,研究推出滬深300ETF期權、中證500ETF期權等新品種,同時完善相關的組合策略保證金、行權指令的合並申報、持倉限額管理等機制。

未來ETF的發展方向或許能從中美市場對比中預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美國指數ETF佔全市場共同基金規模比重為17%,而國內ETF佔比僅為3.14%。此外,國內股票ETF數量雖然佔比接近80%,但貨幣ETF規模佔比鋼彈41.66%,發展並不平衡,種類也仍然以寬基為主,在另類投資、房地產、多資產及優先股/可轉債ETF上仍是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ETF市場可以有杠杆,使得散戶可以獲得便宜的杠杆,大大刺激了場內交易的活躍度,這點在國內尚無法實現。

徐猛也表示,ETF目前還是一個小眾市場,投資者培育工作任重道遠,大部分ETF產品的流動性較差,影響投資者的交易需求;與ETF配套的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的發展還需要繼續完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等理念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