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入現實版「盜夢空間」——雷安德羅·埃利希的幻象解蔽


正如北京炎炎夏日的火熱,公眾對“雷安德羅·埃利希:太虛之境”特展的關注熱度也持續升溫。今天是“太虛之境”開展的第一個周末,我館迎來了觀展高峰,參觀人數已突破1萬人次,在此感謝觀眾朋友們頭頂烈日仍耐心排隊等候!

為確保觀眾參觀安全和展出作品安全,我館會根據現場情況疏導觀眾流量,望您諒解。時間允許的觀眾建議您錯峰觀展,於工作日或夜場前來美術館。


image.png

1.jpg


2.jpg


展覽現場


作為一個“空間敘事者“,雷安德羅·埃利希善於通過鏡面反射、窗口通透、光線投射、隱藏疊加等細節手法塑造空間,在虛構與重建中充斥著隱喻與投射。


傳統藝術審美,往往將審美對象看作是與 “我”有一定距離的客體。觀者在作品前,只能通過思維活動的參與,囿於作品的意義空間中再創作的限制。而在雷安的創作中,藝術作品不再只是作為嚴格的「輸出者」,而是以一種由近及遠的審美距離,以本身“開放”的召喚結構,誘使接受主體介入作品。觀者在審美體驗過程中與藝術作品進行互動,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作品本身的呈現形態。最終, 觀看者經過直覺、娛樂、沉浸、反思等審美體驗過程,從中抽離出來,並與作品保持距離。


雷安的藝術不再是傳統的“靜態審美”模式,也不再只是“不說話的藝術”, 由此,觀眾不再像傳統方式那樣“置身事外”,而是參與其中,與其“共舞”。


image.png


參照古希臘人亞裡士多德的說法,法國哲學家讓·呂克·馬裡翁指出,“注視”的含義其實是持續的監視,一種通過目光的持有(Teniràl’oeil)。實際上,注視作為“看”的一種,如馬裡翁所說,有著多種意義與可能,比如,“將自己的目光加之於與之對峙者”。觀看者采取了被看者的位置,被展現的現象反過來成為一種展現。通過這樣一種主動性—被動性的相互揭示,人們才得以更深刻地進行自我審視。


《教室》是從《精神分析師的辦公室》這件作品延伸出的新版本,雷安以20世紀80年代北京一所典型的高中教室為原型,在這間空蕩蕩的教室前通過鏡像,使觀眾看到自己的投影出現在裝置的真實空間裡。


3.jpg


在《教室》中,觀眾與投影中的自己目光對接時,仿佛在與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目光交匯。這一刻,觀看行為發生了顛倒:觀看者被觀看、被凝視,被融入藝術作品。現實與虛幻在目光的相互捕捉中反覆被倒置。在這種微妙平衡下,觀看者以一種動態的、多維度的觀看方式,將自己置身於特定的語境,不斷進行著自我審視與被審視,觀眾的自我意識開始外溢。


4.jpg


雷安德羅·埃利希在《迷失花園》中同樣運用了這種位移與注視,在這個由金屬框架、磚、窗戶、鏡子、日光燈和人造植物組合裝置的室內空間裡,觀者可以通過一個中國古典園林的窗口看到各式各樣的綠色植物。透過玻璃,觀者可以從一個對角線的角度看到自己的映像被反射在一個全然不同的位置。


5.jpg


雷安德羅·埃利希跨越了二元對立範式中的矛盾與糾結,以一種更為敏銳的方式去思考自我主體的處境。這當中所包含的自我和空間、自我和他者、自身和自身之間的關係,作為一個關係的主體,也折射出主體所有的不適應、矛盾與多元化。


image.png


藝術作品中,“鏡子”這一元素通常承擔著“畫中畫”形式符號功能。其以“正反拓印”方式,製造了差異,製造了距離,製造了雙重空間。鏡像是物象的分裂,又是物象的同一;鏡像既是虛幻的,又印證著外部的實在。鏡中的我,是另一個自我,變身為他者,既相似又不同,既熟悉又陌生,但鏡像以“對稱”而又“對立”的方式,搭建一隅相互指認的平面空間,鎖定了缺席與在場的共生形態。鏡像是外部與內部、同一與分裂、實在與虛幻、自我與他者、在場與缺席、分有與共有的矛盾結合。


6.jpg


在《試衣間》中,雷安德羅·埃利希利用鏡子構架起多重場景的視覺趣味。觀看者在鏡前的自我注視意味著一個場景,而對這個作品來說,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個場景。雷安德羅·埃利希運用這一場景製造了一種意味深長的的奇特混亂。觀者的自我注視被多重空間的折射所反覆確定、鎖定。觀者目光相互隔離,又彼此融合,被無形的視覺糾纏為一體。


7.jpg


除了視覺作用,在意識層面的鏡像作用可能更加深刻。根據拉康的看法,正是由於對鏡像的誤認,人們才在想象中建立了自我意識。雷安德羅·埃利希利用鏡子這一元素,將作品空間描繪成具有薩特式哲學意味的環境,使觀者不斷意識到自身的存在。而自我意識是人與其它動物的極重要差別,構成了人類精神世界的發端。鏡子是“一個具有普遍魔法的工具⋯⋯它把事物變成景象,把景象變成事物,把自我變成他人,把他人變成自我。” 人們對自我的探究不會停止,主體對自我的想象與認知永遠無法與現實的鏡像一致,自此本體便不斷陷入自我鏡像的追求中。


image.png


雷安德羅·埃利希強調生活的“陌生化”,善於重新詮釋日常,對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與觀看機制不斷發出新的質疑。在雷安的創作中,日常物品不再只是物質形式,而成為了一種可以被解構的觀看媒介。人們得以重新考量——一種造物的多元性: 日常生活中暗藏著無數充滿視覺隱喻的異質媒介,如何在統一範疇內對抗與對話、彼此拆解又互相增益。


8.jpg


所以,在《電梯遊說》中,電梯門成了畫框——畫中的人物卻是鮮活生動,真實的電梯背後放置了一個巨大的LED螢幕,循環播放著不同情境的場面。電梯這一物質元素從日常生活中被帶到一個新的維度,而我們慣常的觀看方式與思維方式也被衝刷。


9.jpg


10.jpg


在《日間的白亮班機,夜晚的暗黑班機》和《全球快車》中,窗口則成為畫框。畫面亦是流動的,不會因為視覺局限而被定格與停滯。


11.jpg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雷安德羅·埃利希不僅在觀看者與作品之間建立對話,作品本身之間也存在著對話與呼應。本次展覽的幾件作品均以特定的順序裝置,以“小說“或”劇本“的敘述邏輯相連接,使觀者深入閱讀並不斷反思,最終完成自我探索與詮釋。雷安德羅·埃利希的作品不會有最終的空間或時間終止點,因為它們始終與畫前的真實空間保持著聯繫。這些大型裝置藝術在不同地方反覆被觀看,反覆自我構建與融入新的語境,這種互動將始終持續。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雷安的作品擁有無盡的生命活力。


展覽詳情

12.jpg


 這個虛幻、解構、顛覆性的視覺藝術世界

“太虛之境”等你來看!

展覽時間:2019年7月11日—8月25日

(展期內周一不閉館)

日場開放時間:9:30-17:30

日場最晚入場時間:17:00

夜場開放時間:18:30-21:00(周一不開放)

夜場最晚入場時間:20:30


溫馨提示

因學院臨時工作安排,7月22日(周一)當天白天閉館,加開夜場,開放時間為17:00-21:00(最晚入場時間20:30)。其他日期觀展時間不變,請您合理安排參觀時間!


1. 成人平日票:108元(周一至周五可用,周末及夜場不可用)

2. 成人通票:128元(展期通用,夜場不可用)

3. 雙人票:168元(夜場不可用)

4. 三人票:238元(夜場不可用)

5. 優惠票:60元(使用人群見內文“優惠票使用規則”,夜場不可用)

6.夜場票:88元(7月11—8月25日期間除周一外,18:30-21:00使用,20:30停止入場)

7. 團體票:10人起購,每人88元,僅限美術館前台現場掃碼購買


購票須知

1. 憑電子購票憑證前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前台驗證後,兌換紙質票入場,一人一票,門票僅供單次入場使用,出場後不可再次入場。

2. 身高1.2米以下兒童可免費觀展,需由成人陪同入場,一位成人僅限陪同一名免票兒童參觀。

3. 如遇觀展人流高峰,可能實行限流觀展;請觀眾遵從現場疏導。

4. 如遇特殊活動價格浮動,展覽信息臨時變更,夜場開放日期調整等,請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官方平台及售票處公示為準。觀眾購票成功後,均視為已詳細閱讀各項須知且默認同意本展覽的所有相關規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擁有最終解釋權。


【購票請戳~~~】

貓頭動圖.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