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eyond Meat財報解讀:人造肉熱度不減,增長繼續

美東時間6月6日盤後,$Beyond Meat(BYND.US)$公布上市以來首份財報。身為人造肉第一股,上市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Beyond Meat一直非常火爆,此次財報也是備受投資者關注。這次財報表現如何?公司能否實現持續增長?什麽時候才能實現盈利?我們先來看看此次財報。

一、財報亮眼,盤前大漲

1、虧損擴大但營收翻倍

從數據上來看,此次財報還是非常亮眼的,營收上超市場預期:淨營收4020萬美元,同比上漲215%,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890萬美元,也高於公司此前預計的3800-4000萬美元;從趨勢上看,公司的營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季度較其他季度營收會相對放緩。

毛利率上,跟前些年的負毛利率不同,本季度毛利率為26.8%,較2018年毛利率20%有所增長,相信隨著生產的逐步規模化,公司的毛利將進一步提高。不過,公司仍暫未實現盈利,但是問題有所改善,雖然說同比虧損還在擴大,相比較營收的翻倍增長,生產在有效率地提高。財報表示,一季度每股虧損0.95美元,經調整後每股虧損0.14美元。而2018年,該公司營收為8790萬美元,每股淨虧損4.75美元。

同時,公司還發布了2019年業績指導,預計2019財年淨營收將高於2.10億美元,同比增長140%,而分析師預期2.05億美元;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實現盈虧平衡。

受財報影響,Beyond Meat盤後股價波動較大,一度跌2.5%,隨後轉漲超7%,最高漲超25%,突破120美元整數關口,直逼125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漲近400%。截至發稿,盤前股價繼續高漲25%。

從基本的數據上看,此次公司還算表現不錯。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隨著公司生產的規模化,毛利有望進一步提高。從業績指引上看,公司對2019年業績十分有信心,除了表示要實現140%的增長外,還要基本達到調整後EBITDA盈虧平衡。

2、研發支出繼續增加,未來發展趨勢明顯

目前人造肉的壁壘還是在研發上,要想用大豆或者豌豆做出一塊吃起來跟真肉一樣口感一樣味道的並不是那麽簡單,本季度公司的研發費用繼續增加,同比增長180%。從招股書上可以發現,目前公司的在研項目除了風味與質地要更接近真肉外,還有蛋白質跟飽和脂肪等營養新材料。研發成果上,公司在美國擁有1項已發布的專利,8項待批專利申請,還有13項待批國際專利申請。

從目前業務模式可以看出,雖然公司以研發為主,但本質上還是一家食品公司。產品線主要有兩部分,一類是新鮮的產品,包括明星產品Beyond Burger以及Beyond Sausage;另一類是冷凍產品,包括Beyond Beef Crumbles以及Beyond Chicken Strips。在生產完成後,通過分銷的方式,將產品售出,主要流向零售點及餐廳和餐飲服務,極少部分供給國際。

從分部收入來看,公司最受歡迎的產品還是新鮮產品,本季度新鮮產品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304.4%,而冷凍產品營收仍然在下滑,本季度同比下降5%;不過這也許跟公司的策略有關,現階段主要發力王牌產品。從營收佔比來看,新鮮產品的佔比也在不斷提升。

從銷售渠道上看,目前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零售與餐飲渠道,幾乎是各佔一半。此前公司主要走的是零售路線,跟各大零售商合作,包括Ahold,Kroger,和Whole Foods Market等,現在的趨勢是逐步走餐飲路線,跟更多的餐飲店合作,目前公司的合作夥伴有A&W、Bareburger,BurgerFi,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公司在2018年前就已經跟北美超過12000家餐廳達成了合作協議。

從基本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到未來公司的發展趨勢:繼續加大研發力度,發力王牌明星產品,跟更多的餐廳及餐飲服務商達成合作。可以說,如果未來公司能與更多的餐廳及餐飲服務商達成合作,甚至是更多的連鎖餐飲品牌,未來前景可期。

不過,在整個人造肉市場上,不只有一家Beyond Meat。

二、雖然佔據人造肉的好賽道,但是行業玩家眾多,競爭激烈

1、潛力很大的行業

看似是Beyond Meat的上市帶火了「人造肉」概念,但其實整個人造肉行業早已經有所發展,雖然目前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預計未來五年,肉類替代品的市場規模都將保持6.8%左右的增速增長。不過也分析指出,人造肉市場「來勢洶洶」,巴克萊銀行此前甚至表示,未來10年,隨著新興企業在價值1.4兆美元的肉類市場佔據10%的份額,「人造肉」的市場規模可能會攀升至1400億美元。

人造肉盛行的原因離不開近年來健康、環保及動物保護等意識的覺醒。可以說,整個人造肉行業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相比人造肉,普通肉類存在健康、環保以及在動物保護方面存在道德問題。Beyond Meat的官網就表示,普通肉類會增加16%的癌症以及 21%的心髒病的患病風險,同時在動物豢養過程中多產生超過 50%的溫室氣體,並對地球資源產生巨大的消耗。此外,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每年造成了 660億的動物死亡。

更有一些報導表示,為了不讓工廠中的動物生病,飼養員通常會給它們不斷餵食低劑量的抗生素。抗生素的濫用帶來細菌耐藥性的增加,最終具有更強的耐藥性的細菌會通過肉進入人體,這對公共衛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除此之外,動物福利也是現在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人造肉的支持者,《動物養殖的終結》一書的作者 Jacy Reese 稱,研究發現有 47% 的美國人支持關閉屠宰場。這個比重超過了美國人中素食主義者的比重,說明很多吃肉的人也並不希望動物被屠殺。這部分想吃肉又不想接受心理壓力的人為整個人造肉行業創造了機會。

整個市場發展潛力很大,但是也存在的一個問題:激烈的競爭。

2、競爭不小的行業

從目前發展路線來看,人造肉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基於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肉類相似物,也就是「植物肉」;另一種是從活體動物身上提取少量幹細胞,隨後在實驗室中培養其成長為肌肉組織的人造 「培育肉」,也稱為清潔肉。

看似整個人造肉行業空間規模巨大,不過這也是一個擁擠的行業。無論是植物肉還是培育肉,市場上都聚集了眾多玩家。植物肉公司除了Beyond Meat以外,還有Boca Foods, Field Roast Grain Meat Co., Gardein, Impossible Foods, Lightlife, Morningstar Farms,Tofurky等等,清潔肉公司的玩家也不少,除了一些不熟悉的面孔外,還包括老牌的食品行業巨頭如Cargill,JBS, Tyson,跟Hormel。

因此,在這個市場,Beyond Meat除了要面對一些具有壟斷地位的食品巨頭挑戰外,公司也要跟Impossible Foods等具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初創公司進行競爭。而且Beyond Meat的招股說明書也提到,這些老的食品巨頭公司在財力與其他資源上比較豐富,運營效率更高、運營成本也會更低,是非常強勢的競爭對手。

就在上個星期,雀巢宣布要在全美上市人造肉漢堡。而之前食品巨頭泰森也明確表示,公司正在進行一項新業務——人造肉,期望能在2019年夏天投入市場測試。而跟Beyond Meat一樣的初創公司中,Impossible Food也是備受關注的公司,前不久為漢堡王提供的肉餅催生了漢堡王新產品「Impossible Whoper」,上市之初就大受歡迎,CNBC的報導顯示,推出「impossible whooper」後,漢堡王四月的客流量增加18%。

根據公開資料,整個人造肉市場中,佔據最大市場份額的是家樂氏集團旗下的MorningStar Farms,佔比高達17%;卡夫亨氏旗下的KHC Boca,佔比達4%;而2018年,Beyond Meat的市場份額為2%,目前的市場份額在5%左右。

既然行業的競爭如此激烈,Beyond Meat目前處在什麽位置?能否在激烈競爭下保持高增長嗎?

三、增長潛力可期,但不能忽視關鍵風險

1、營收高增長的關鍵在餐飲渠道的建設

從目前的行業格局來看,Beyond Meat還處在第一發展梯隊,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是目前的情況是要抓緊機會把渠道鋪下去,跟老牌的食品公司不同,初創公司的銷售渠道都在建設中,所以,趁著大佬還沒正式入局之前把渠道鋪好,當產品進一步被消費者認可,未來就算大佬入局,也能在行業裡站穩腳跟。當下人造肉行業的競爭源於各家公司渠道上的競爭,誰佔據了更多零售商、更多的餐飲企業,誰就擁有更多的市場空間。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Beyond Meat擁有有3萬個分銷商,不過仍然稍稍落後老大Impossible Food分渠道看,此前公司的渠道是以零售為主,經過最近兩年的發展,餐飲渠道的比重稍微提上來了,本季度的財報顯示,目前公司的渠道是基本零售與餐飲各佔一半。

不過,餐飲渠道才是決定Beyond Meat以後能否獲得高增長的關鍵因素。從銷售的價格來看,根據公司招股書公布的營收及銷量數據,粗略測算下,走餐飲渠道的價格比走零售要高一點。目前Beyond Meat已經進入了TGI Fridays、Del Taco 和 White Castle 等連鎖餐廳,能否繼續拿下更多的連鎖餐廳關乎Beyond Meat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高增長。

而越來越多的連鎖餐廳都在接受人造肉,也給Beyond Meat帶來了機會。肯德基的負責人Kevin Hochman在接收CNN採訪時表示,「我們並不認為植物雞肉會是一種大趨勢,但我們會認真考慮這個問題,與提供肉類替代蛋白質的大型供應商會面,了解這個市場及行業未來走向。」而早在2017年,麥當勞就上線了素肉漢堡 McVegan,不過只有芬蘭、瑞典還有美國芝加哥總部的店裡測試,算是一次嘗試。

傑富瑞分析師Kevin Grundy也表示,更多的餐廳合作關係是Beyond Meat潛在的增長動力。他認為,雖然目前麥當勞還未決定是否在美國的菜單中引入人造肉餅,但是麥當勞將與Beyond Meat合作開發無肉產品。同時他表示,「我們相信麥當勞有很大可能會推出人造肉產品,因為漢堡王已經在銷售素肉漢堡‘The Impossible Whopper’了。如果Beyond Meat未來能向麥當勞供應人造肉餡餅,該公司的股價還會迎來增長。」而此前,摩根大通在看好Beyond Meat的報告中指出,Beyond Meat的董事會成員之一的Don Thompson持有5%的股權,而此人之前為麥當勞的CEO,跟麥當勞能達成合作也是極有可能的。

由此可見,隨著與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達成合作,Beyond Meat的增長也會越來越穩定。根據摩根大通的測算,目前Beyond Meat發力了北美地區大約17000的餐飲店,隨著業務的開展,最終會滲透86000家餐飲店。

但是目前的風險是,公司的生產線能否支撐起其業務的迅速擴張。

2、生產的不穩定性是最大的風險

公司的營收高增長關於在於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與更多的餐飲商合作,不過,從招股文件上我們也看到了公司目前的風險。

首先是,公司沒有長期供應商。目前的供應商都是短期供應商,而且只有一家蛋白質供應商,佔2018年前九個月淨收入的79%。如果上遊供應鏈出現一點點的問題勢必會影響生產節奏。沒有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意味著公司面臨著供應鏈不穩定的問題。此前Beyond Meat就經歷過蛋白質供應商的斷貨問題,導致交貨延遲。同時,一旦出現惡劣氣象環境、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下,公司將面臨著豌豆、大豆價格高企、甚至是短缺的情況。

其次,公司也沒有與任何一家合作製造商簽訂書面合約。公司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產品是與其他公司合作共同生產的,包括CLW Foods LLC和FLP Food LLC,但是目前公司沒有與這些公司簽訂書面合約。招股說明書中也有提到,由於沒有簽訂書面合約,任何一家合作生產商都可能隨時終止合作關係。而且公司目前沒有製造工廠,旗下兩家工廠為租賃的,其中一家工廠租約將於今年6月到期,另一家工廠將於2022年初到期,有可能延長兩年。

可以說公司的整個生產鏈條都十分的脆弱,結果就是,公司的議價能力也不強。從財務數據上看,公司的應收账款增速遠遠高於營收增速,本季度應收账款增速同比增加260%,雖然對比2017年的307%,以及2018年的253%來看,總體趨勢在放緩,但仍然高過營收營收增速。從這個方面來看,公司的生產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總結

總的來說,Beyond Meat的上市帶火了人造肉行業,而且從目前市場情緒來看,熱度不減,畢竟整個市場上只有一家人造肉標的公司。更有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其炒作剛剛起步,或成為下一個「工業大麻」。

與此同時,看空股數也在增加,根據此前的消息,Beyond Meat流通股票中有約44%被做空,截至5月底,做空融券率已達68%。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數據顯示,這已經成為了美國前20大被做空的公司之一。從市場情緒上看,也許過於迅猛的股價漲勢是空頭集合的原因之一。

Beyond Meat上市股市走勢

不過,更深層次來看,整個人造肉行業的激烈競爭及Beyond Meat在行業中的位置與目前股價的不匹配才是做空的原因,一旦更大的競爭對手入場,如Impossible Food的上市,Beyond Meat的光環肯定會被卸下,與此同時,生產端的不穩定性也是Beyond Meat的問題之一。

從此次財報來看,北美市場的消費者對人造肉的需求還處在上升期,而Beyond Meat佔據先發優勢,在巨頭們入場前,還能抓緊時間繼續擴展業務,有更多與餐飲企業合作的消息傳出,也許能進一步催升股價。但是目前的市場情緒還是太熱,以至於很多投資者看不到Beyond Meat真實的價值面,需要提醒的是,此前的大麻股$Tilray, Inc.(TLRY.US)$不也是炒作風口一過,股價最終會回歸真實價值了嗎。

$百勝餐飲集團(YUM.US)$$麥當勞(MCD.US)$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富途的任何立場。在本文中出現的任何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直接的或暗示的指示均隻作為參考,您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富途力求但不保證本文所引用的數據或資料的完全準確,且富途並不會就本文所載明的任何資料、預測及/或意見的公平性、準確性、時限性、完整性或正確性,以及任何該等預測及/或意見所依據的基準作出任何明文或暗示的保證、陳述、擔保或承諾,富途不對因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產生的或因依賴該資料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文所載資料受版權保護,未經富途事前以書面同意,不可將本文的任何部分修改、翻版、儲存於檢索系統、傳送、複製、分發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作商業用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