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動聽的十年,最好看的十年

元旦已過,新春在即,各大音樂平台都紛紛生成用戶年度報告。

朋友圈裡,一張張截圖上的聽歌數量、歌詞關鍵詞、最愛聽歌手,成了抵達一個人內心花園的密碼。

我看了看自己的報告,沒有多少分享的欲望。

作為90後的初老女青年,音樂與心事相連的那股熱愛與虔誠,早已成為如煙往事。

現在一首打動自己的歌曲,要麽靠偶遇,要麽靠電影賞賜,要麽靠在記憶中搜腸刮肚。

那些掛在主流平台上的最熱音樂,已經變成單純的人氣攀比,實在沒有點開的欲望。

早前有張年度十大金曲榜單被廣泛流傳,無數80、90後深深感到自己已被時代拋棄。

因為壓根兒沒有一首歌聽過。

至於大部分人沒聽過但卻可以成為年度金曲,這種因果關係只有熬夜肝數據的粉絲知道。

對此現象,搖滾歌手鄭鈞在訪談上的一席毒辣評論瞬間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談到如今的華語樂壇,他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所有的(音樂)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

人家推薦鄭鈞去聽那些很火的歌,他形容道:“這都是屎。”

主持人華少感到,現在的歌讓自己覺得脫節、學不會了。

但鄭鈞並不認為這是脫節的問題。

美好的樂曲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們觸摸到了永恆和本質的東西。

這樣的歌是有生命力的。

作為90一代,與鄭鈞所處的經典年代必然是有出入的。

但是滋養我們整個青春的台灣流行樂壇,也是我們心中不可取代的黃金時代。

2010年之後,隨著我們追過的一個個台灣流行偶像的消失、轉型和邊緣化,我們對華語流行樂的迷戀開始宣告結束。

千禧後最初十年的音樂盛世,像是一場聚散不由己的虛幻夢境。

在去年12月20日的演唱會記者會上,潘瑋柏突然表達了自己退圈的想法。

“人生不應該只是演藝圈,音樂不一定要在幕前。”

“搞不好明年就突然公開宣布,我走了。”

雖然已經多年沒有關注過他的音樂,但是聽完還是有些恍惚。

昔日被稱作“潘帥”的嘻哈男孩,轉眼也已經出道18周年、年近40了。

這些年外界對他的印象,多與音樂無關。

2017年,和徐璐拍了一部強行蹭情懷的電視劇《不得不愛》。

品質之低劣,連老粉都累覺不愛。

讓人一度以為,潘瑋柏是不是窮途末路,快要糊掉啦?

但誰能想到,不久他就靠著一檔戀愛真人秀意外翻紅。

跟吳昕上綜藝《我們相愛吧》合作炒“無尾熊”cp,竟然讓兩人人氣暴漲。

誰都知道綜藝效果不能信,劉雯崔始源、張儷王陽明、周冬雨余文樂哪個不是前車之鑒。

但藝人在戀愛真人秀裡突然變好的演技,總是讓千千萬cp粉義無反顧、心甘情願地掉進甜蜜陷阱。

緊接著,潘瑋柏又在現象級音樂綜藝《中國有嘻哈》裡擔任導師。

相較於吳亦凡的高人氣和話題度,張震嶽和熱狗在嘻哈圈的老資歷,鄧紫棋的鐵肺唱功,潘瑋柏是不是不夠格?

這時候不少人才想起來,昔日的“潘帥”不正是我們80、90後的黑泡啟蒙麽?

雖然千禧年之初,我們嘴裡不會整天說著real和respect,比著love&peace的手勢,梳著髒辮背著小挎包......

但潘瑋柏從2002年的首張專輯《壁虎漫步》開始,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麽是黑泡饒舌。

當時,頂級天王們都在主打中國風,而潘瑋柏一心專注於年輕人的酷文化。

籃球、遊戲、炫舞等元素十分鮮明。

他的動感曲風和利落口條,加上陽光帥氣的外形,很快躋身當初“神仙打架”的華語流行樂壇一線位置。

04-06年,是潘瑋柏的巔峰時期。

有人甚至將他和周杰倫、王力巨集和林俊傑組成“新四小天王”。

連續三年出的專輯《WU HA》、《高手》和《反轉地球》,無一不是精品。

單曲《快樂崇拜》和《不得不愛》,紅到在KTV裡快被唱吐的地步。

同時,我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那些華語暢銷專輯,也大多出自2004-2006這幾年之間。

比如周杰倫的《七裡香》、《十一月的蕭邦》、《依然范特西》;

王力巨集的《心中的日月》《蓋世英雄》;

林俊傑的《編號89757》《曹操》;

又比如蔡依林的《舞娘》;孫燕姿的《完美的一天》;五月天的《知足》;

還有張韶涵的《歐若拉》,SHE的《不想長大》,梁靜茹的《燕尾蝶》,F.I.R的《飛行部落》......

不管是華美中國風,還是憂鬱言情體;不管是可愛甜美舞曲,還是動感抖腿旋律......

都深深融進了我們的成長回憶當中。

與台灣流行音樂一起“兩開花”的,還有台灣偶像劇

前陣子潘瑋柏和楊丞琳這對老友在微博直播裡連線互懟,讓不少人想起11年前兩人合作的《不良笑花》。

雖然楊丞琳在這部劇裡的抽風演技,很可能啟發了後來湖南台雷劇《落跑甜心》的女主,看得讓人頭皮發麻。

但出身偶像女子組合的楊丞琳,算是台灣女藝人中唱歌、演戲兩不誤的個中翹楚了。

她既是當時台偶男主最喜歡合作的女演員,同時作為歌手,發行的專輯品質也很高。

很多膾炙人口的金曲其實都是當時偶像劇的插曲。

比如《惡魔在身邊》裡的《曖昧》,《不良笑花》裡的《帶我走》。

作為當時頗具人氣的甜美系歌手,楊丞琳還被封“四大教主”之一。

所謂“四大教主”,分別是——

流行教主蔡依林、電眼教主張韶涵、甜心教主王心凌、可愛教主楊丞琳

四人的發展軌跡也算是台灣流行樂壇的一道縮影。

蔡依林作為地位和實力最強者,重心全部在歌手這個角色上。

她唯一出演的電視劇,是2001年和羅志祥合作的《嗨!上班女郎》,飾演了一個辦公室裡的便利貼女孩。

雖是人氣天后,但是蔡依林一直在被質疑和自我證明的路上。

早期,蔡依林被視為“四小天后”(孫燕姿、蕭亞軒、梁靜茹、蔡依林)中實力最弱的一個。

為了駭客入侵,苦練舞技,風格從早期的“少男殺手”,變為後來的性感舞後。

每開演唱會就學會一項高難度技能,被人戲稱是體操國手。

前幾年又被質疑整容、抄襲日本天后以及粉圈互掐,被網友發明的“淋語”和地才藍表情包,黑到體無完膚。

此後,越來越前衛和用力的裝扮,像套厚厚的鎧甲將她包裹保護起來。

每張專輯,都攛了一股與黑粉較量的狠勁兒,風格愈加霸氣。

在新專《怪美的》MV裡,蔡依林同時化身法官和犯人,將外界對她的審美審判諷刺地再現出來。

那些經典的地才藍表情包,也被她一次性拿到作品中進行還原。

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拚命,最終讓她成為了四小天后中笑到最後的一位。

蔡依林塑造了一個勵志神話,張韶涵則不免讓人有命運唏噓之感。

2003年,與許紹洋、霍建華合作的《海豚灣戀人》讓她正式走紅,劇中片尾曲是後來火遍兩岸三地的《遺失的美好》。

2004-2007年,她便進入了風光無限的鼎盛時期。

2004年,憑借兩張專輯over the rainbow、《歐若拉》成為台灣最炙手可熱的女歌手。

2007年,專輯《夢裡花》提名金曲獎,與吳尊主演的《公主小妹》也掀起收視熱潮。

這個長得像SD娃娃一樣的瘦弱女孩,無論是生活態度還是唱歌嗓音,都可以爆發出與身體不符的巨大能量。

08年之後,張韶涵的事業卻急速跌入谷底。

因先天性心髒病停工就醫期間,被閨蜜搶走工作資源,在家人敲詐未遂後,被他們誣陷吸毒和不孝。

一時間負面新聞纏身,導致被經濟公司雪藏。

在最脆弱的時候,她卻眾叛親離,上帝像是一下子收走了對她的饋贈。

十年過去,張韶涵靠著《歌手》重新歸來,空靈嗓音沒有被歲月磨損半分。

只是如今,相關新聞卻總是與范瑋琪糾纏不清。

張韶涵尚有巔峰時期積累下的大批粉絲,甜心教主王心凌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不久前,王心凌在微博呼朋喚友為自己的新專輯宣傳,大咖標記了一圈,結果新歌反響很冷清。

經歷了私密照外泄、整容失敗等事件後,這個仍然以36歲高齡堅持少女風的歌手,總有種被時代拋棄了的感覺。

當時的王心凌也是以一邊出專輯,一邊出演偶像劇的方式,攀上了人氣高峰。

第二張專輯《愛你》一炮而紅,蟬聯了G-music四周冠軍寶座,擠下當時蔡依林的新專輯《城堡》。

人氣巔峰期,王心凌相繼接演了《天國的嫁衣》和《微笑pasta》這兩部代表性台偶劇。

戲裡戲外,她都是獨一無二的甜心代表。

只是可愛的唱跳曲風,常讓人誤認為她是只會賣萌發嗲的偶像派。

在見識了如今假唱成風的偶像歌手之後,我們才知道當年現場全開麥、又唱又跳氣息卻很穩的她,實力被大大低估。

2000-2010年,台灣歌手一直處於華語流行樂壇的核心位置。

在此之後,我們不無遺憾地發現:他們出的新歌越來越不抓耳了。

在周杰倫的《魔傑座》、王力巨集的《十八般武藝》、林俊傑的《她說》、蔡依林的《特務J》、孫燕姿的《逆光》之後......

這一批天王天后的風格在我們腦海中的記憶,最終定格於此。

是我們變了?還是他們變了?

變化又是怎麽發生的呢?

十年間,穩定的潮流中也有小小變奏。

2007年,許嵩以神似周杰倫的嗓音,唱著《玫瑰花的葬禮》《斷橋殘雪》出現在大眾視線。

爆紅程度、創作才能和唱腔,讓不少人將他視為周杰倫接班人。

不過兩三年時間,許嵩、徐良、汪蘇瀧等人便開啟了網絡流行音樂的新時代。

網絡草根歌手在這期間有如潮水般湧來,最終也如潮水般褪去。

與此同時,《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等內地選秀節目的爆發,為華語樂壇輸送了一大批新人偶像。

繼而,Super Junior、EXO等男團刮起猛烈的韓流勁風,宋冬野的《董小姐》們又掀起一股民謠熱。

2013年左右,內地的音樂閱聽人像是一下子從大一統的芭樂情歌品味進入了細分化的階段。

台灣流行偶像的沒落,不僅僅是因為內地偶像的崛起和韓流的入侵。

更重要的是,唱歌不掙錢了

在版權意識尚未普及的年代,免費的線上資源一度取代了實體唱片。

我們買磁帶和CD的習慣,也慢慢演變成了MP3網上下載。

老牌偶像們發唱片早不是為了賺錢,更像是滿足自己的創作欲和粉絲情懷。

一個年代濃鬱的創作氛圍消失後,在大眾視線中,音樂變成了資本把玩的秀。

如今被市場追捧的偶像歌手,音樂不啻為一種裝點門面的工具。

粉絲瘋狂刷榜,數據裝裱履歷。

整點英文歌詞,加點電子音樂,請來老外feat,上國外榜單,對外就可以自稱國際化歌手了。

就像最新一期《吐槽大會》嘲諷張藝興的段子那樣——要帶領華語音樂走向全世界的張藝興挨家挨戶推銷自己專輯:“華語音樂了解一下?”“了解什麽了解,你自己了解嗎?”

養活他們的,不再是音樂版權和演唱會收入,而是綜藝、影視、代言和各種利用明星效應的副業。

如今的音樂綜藝可謂花樣百出,領域細分到嘻哈、電音、搖滾,甚至是美聲和古風。

能讓大眾記住的歌一首沒有,倒是產出了不少流行語、表情包和一大波花美男、男男cp。

也就是說,我們對音樂的精神需求變為了單純追星,甚至只是為了追趕潮流、獲取談資。

當然並不是說今天的華語樂壇退步了,反而可以說現在才是百花齊放的時候。

不同於那些靠粉絲刷榜的媒體平台,前兩天著名樂評人耳帝發布了2018最值得聽的50首歌曲。

雖然沒幾首聽過,但點進去欣賞, 類型、風格和個性比以往是更加豐富和前沿的。

只不過,相較於千禧年的第一個10年,無論是在專業性的還是流量性的,音樂已經不再是我們這代人的統一信仰了。

有些人對音樂的愛好轉向了其他領域,有些人則更加欣賞小眾音樂或者獨立音樂。

周王林被無數女藝人邀歌,中文系才子下筆即錦繡歌詞,大牌演員在MV裡驚喜客串,為慈善合作製作無比好聽的宣傳曲......

整個娛樂圈相互競爭又惺惺相惜的創作氛圍,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如今回味起來,我們這一代經歷過的,真是金子般的時光呀。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