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動方程式是賽車圈的小米

很多人會把電動方程式比作是沒有引擎轟鳴聲的 F1,但實際上,現在的電動方程式比 F1 差太遠了。

雖然電動方程式是國際汽聯最高級別的電動車賽事,但是受限於政策和技術,電動方程式的精彩程度依然不及 F1。

時間往回倒到 2014 年,第一屆電動方程式,10支車隊,20名車手,40台賽車。每支車隊配備 2 名車手和 4 台賽車,賽車數量比車手多一倍的原因,是當時的電動方程式統一使用的是斯帕克賽車技術公司所製造的斯帕克雷諾SRT-01E電動賽車。整車的電池容量有限,當駕駛的賽車沒有電力時,車手會將車駛入維修站,之後下車奔跑100米再登上一輛已經完成充電的賽車。

雖然大家都知道電動車的電機性能優勢,加速很快,FE 賽車可以用不到 3 秒就從 0 公里/小時加速到 100 公里/小時,但是因為受限於電機後段加速能力不佳以及電池容量,所以電動方程式一般採用距離較短的“街道賽”賽道,賽道對比標準的 F1 賽道短且窄,這就意味著超車很難,再加上所有的車手第一年時候都用的是同一款車,同樣的動力單元,所以各廠商之間真的是很難拉開差距,一定程度影響了比賽觀賞性。

但是電動方程式的發展速度相當快,國際汽聯為了保證比賽觀賞性,對這項新賽事的比賽規則每年也會有很多調整。2015 賽季開始,雖然後輪驅動,車架和動力電池這些還是賽事委員會統一提供的,但是電機這一核心動力單元允許車隊自己設計,除此之外車隊還能夠自己調整賽車的換流器、變速器和冷卻系統。當然,規則底線還是有的,賽車和車手的總重量不能低於 800kg,車輛的最大馬力為200kW。

國際汽聯這麽做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讓車隊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技術實力,賽車本來就是各家廠商展示自己技術的秀場,在規則進一步放開後,越來越多的車企願意以官方的名義去加入電動方程式。

2019 年的電動方程式一共有 11 支車隊,這裡面就包括 6 家廠商車隊:寶馬、奧迪、捷豹、蔚來、DS、日產。除了這幾家,奔馳和保時捷很早就宣布將會在下個賽季加入電動方程式。

然而即使是場隊加入,電動方程式的觀賞性還是比 F1 少了不止一個量級,2019 賽季每場電動方程式的時間是 45 分鐘加一圈,從練習賽到排位賽到正賽一天內完成,每場比賽車手也只會獲得一套全新的輪胎,幾乎不需要換輪胎。而 F1 則要複雜得多。另外即使各家廠商車隊進入 F1,可以通過對電機的研發投入來讓自己比競爭對手快,電動方程式的比賽往往在最後撞線時候還是幾乎所有車手僅僅只差毫厘,擁擠撞線。

還是為了增加觀賞性,國際汽聯給電動方程式想出了一個“非常中國選秀節目式”的彩蛋,即每場比賽,車迷們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渠道為自己喜歡的車手投票,為他們提供額外的賽車動力的 Fanboost,車手們還可以駛過駛過賽道上的激活區域來獲得更高的輸出功率,比賽期間的標準功率是200千瓦,而駛過激活區域時,車手們能獲得225千瓦的功率。

今年三亞時候我們也在現場觀賽,比賽的精彩程度肯定是比前兩年強上不少,但本質上車輛性能和賽道大體不變,電動方程式還是無法成為車迷心目中的頂級汽車賽事。

但即使是這樣,各家廠商還是想要加入這個賽事,其實也是因為很簡單的一個邏輯,靠低成本博得高眼球,電動方程式對於廠商來說性價比很高。電動方程式就像是汽車賽事中的小米。

相比於動輒就需要上億美元投入的 F1,電動方程式的車隊投入幾乎可以砍掉一個 0,千萬級別就能獲得不錯的成績,找個能力出眾的車手,自研一套電機系統或者乾脆直接購入一套供應商方案,參加一個賽季的成本可能還不如某一些汽車大廠在機場或者鬧市區投廣告的費用高。

但是對於已經在消費者領域有純電動車產品布局的廠商來說,在電動方程式中贏得比賽,就如同向世界證明,我家純電動車的技術是最好的,太劃算了。而且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覺得電動方程式和 F1 究竟有什麽差距,都是距離日常生活非常遙遠的頂級汽車賽事,儘管電動方程式的票價確實已經非常便宜和親民。

另一方面如今電動車的技術能力其實是要遠比目前電動方程式所能實現的要強得多,電動方程式還在初期階段,每年的比賽規則都有大幅度調整,純電動是全世界都選擇的未來趨勢,對於財大氣粗的車廠們來說,越早進入這個賽事,就越能夠佔據主動性,機動調整,讓自己的投資和名聲收益最大化。

最後是一點期待,中國車手在進軍 F1 路上似乎一直不太順利,電動方程式是個風口,中國車手們加油。

本文照片全部來自 Olympus 奧林巴斯 E-M1 Mark II,作為一台高速對焦無反相機,這款機器在拍攝影電動方程式這種高速運動時候對焦非常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