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的“裡約熱內盧”,即將消失的風光村

風光村,東湖邊的青春記憶。“漢版五漁村”、“東湖邊的裡約熱內盧”、“武昌的大澳”......這些都是它的別稱。

然而就在幾天前,這裡張貼出了拆遷通告。

作為武大的學生,對風光村有特別的感情。從凌波門出門,沿著東湖邊,一直走到風光村。除了愜意的風景,還有風光村的各種美食值得期待。

風光村的祖輩以打漁為生,漁民是他們共同的標簽,大多從漢川、沔陽、天門來武漢謀生。

上世紀50年代,他們居住在現東湖賓館的地方。後來,一部分搬到了風光村,一部分搬遷至漁光村,也就是現在的東湖海洋世界。靠水吃水,這裡的村民雖然不能在湖裡打漁了,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祖輩沿襲下來的生活方式和做魚的手藝。

這裡有大大小小的魚蝦飯館,經營最久的莫過於水雲閣、湖濱魚館和漁灣了,大紅的燈籠掛滿了四層小樓,這也是這座漁村最好的標誌。

從東湖綠道出來,遠遠地望見高高低低的房屋,恍似異國,可當你靠近它,走進縱橫交錯的小巷,濃濃的生活氣息又撲面而來。入夜之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隨後風光村逐漸從二三十戶發展到幾百戶,各式各樣的違章建築在狹小的空間裡以令人怎舌的密度野蠻生長。

逼窄的小巷道,從珞珈山上兜兜轉轉而下,夾縫中求生存,幾乎看不見陽光。房屋之間的密集程度,讓人懷疑這是不是景區裡才有的“一線天”。

雜亂的電線縱橫交錯,年久失修的路燈耷拉著,生氣全無。像大多數的城中村一樣,這裡的生存環境令人堪憂,文藝氛圍的背後也無法掩蓋它的落敗滄桑。

這次記錄中,破落的景象中,村裡鮮豔的紅旗格外顯眼。我不知道意欲何為,可能與拆遷補償有關吧。

風光村裡的居民結構應該算複雜了,外來打工人員、高校學生、本土居民……靠居民做小生意的小商販,閑遊的退休老人,麻將室裡的常客,共享洗衣機房的小青年,都好像特別蝸居在這片小世界裡。

告示欄時長會更新些招工,招租及各類信息。仿佛這就是這個小世界的溝通方式。

對於舊城改造,村裡的居民各執己見,有的不願理離開,有的對改變有些些許惶恐,有的則特別憧憬。

舊城改造的補償方案,對習慣生存環境的依賴等等原因,對新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沒有信心,讓整個群體氛圍有些糾結。

東湖綠道已投入使用多年,對面的風光村,一新一舊,最重要的其實是融合和融入。我看到很多工人在忙碌著什麽,可能是前期準備,可能是其他。也許不就得將來,會有更多改造者,為新城新貌能努力著。

而遷徙的人們,在武漢飛快前進的步伐中一邊感歎、一邊懷念,目前尚不清楚這裡拆遷後的具體用途,只知道,風光村300多幢房屋,會漸漸從人們的視線和記憶中淡去。

希望,新舊的輪轉,不僅僅是替代,更是傳承。不僅僅是“風光”,更是情感!

追夢的人,一路順風!!

想了解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米拍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