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貼"出事了!請把三甲醫院專家的忠告轉給所有人!

近日,一則關於「三伏貼」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江西南昌有多名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在接受某醫院「三伏貼」的治療後,接觸藥物的皮膚被灼傷,還伴有發熱,孩子疼痛難忍,家長紛紛找醫院討要說法。

既然三伏貼都「出事兒」了,我們到底是該貼,還是不該貼呢?今天,三甲傳真邀請到了山西省中醫院肺病科薛曉明主任,就貼敷「三伏貼」的注意事項,同廣大患者一起聊聊這一中醫特色療法。

關於「起泡」

Q:貼三伏貼為什麼會起泡?

A:三伏貼又稱天灸,冷灸,亦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屬傳統瘢痕灸的一種。其中白芥子新鮮薑汁等對皮膚刺激性強的藥物是三伏貼中的發泡劑,中藥成分通過三伏貼經皮滲透至相應經穴部位,通過藥物的生物學作用和穴位刺激雙重作用,能改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內分泌功能和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功能。

Q:起泡能說明什麼?

A:起泡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貼敷時間過長(>2 h);

2.體質與遺傳因素,如治療前有蕁麻疹病史;

3.不良生活方式(酗酒、熬夜、戶外運動少) ,皮膚過敏反應性增高可能與這類患者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有關;

4.從中醫角度看與體內寒濕過大有關,寒濕通過藥物引透體內,作用於特定穴位,可將體內寒濕氣表出,形成水泡。

Q:貼敷起泡,好還是不好?

A:三伏貼蘊含「天灸」或「發泡灸」的機理,古人以起泡為佳,然患者痛苦較大,且處理不當易感染,有研究表明[1]:在皮膚未有任何反應的314 例患者中,三伏貼的有效率為83.7%。說明三伏貼不必過分追求皮膚的改變,仍能夠達到臨床效果。

三伏貼注意事項

Q:出現各種反應,應該怎麼處理?

A:常見的反應及處理

1.若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

2.若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瘙癢難忍、灼熱、疼痛時,應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一般無需塗抹藥物,可自行痊癒。

3.若出現水泡,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處理;若出現範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現象,應立即祛除貼敷藥物與敷料,並進行對症處理,可外用甲紫溶液、紅霉素軟膏和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若水泡體積過大,或水泡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皮膚破潰等現象,應及時到醫院處理,並注意保持局部乾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隨便塗抹其他止癢藥品,以防對皮膚的進一步刺激。

4.在貼敷期間應忌煙、酒及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鮮,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注意保暖,貼敷患者當天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到貼敷部位;貼葯當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陽氣」趕跑;當天不宜做劇烈運動。

5.需要注意的是,凡有水泡者,只要避免感染,表皮的水泡都會痊癒,且不會遺留疤痕。所以,大家盡可放心,冬病夏治貴在堅持。

Q:哪些人嚴禁貼三伏貼?

A:這些人不能貼:

1.發熱性疾病、肺結核活動期、腫瘤、嚴重的心力衰竭、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2.有出血傾向患者:入支氣管擴張咯血者等。

Q:為什麼要到正規醫院貼三伏貼?

A:三伏貼的火爆帶來了不少亂象,一些商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例如「黑診所」、養生保健管、藥店、電商等更是為了此「商機」紛紛推出三伏貼的「便利貼」、「萬能貼」,患者自行購買,照著圖上的穴位自行貼敷,並且誇大冬病夏治的效果,打著「包治百病」的幌子,誤導了群眾錯誤理解冬病夏治防病的理念,而早在201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發布了《關於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了「三伏貼」應用範圍、開展「三伏貼」服務機構、操作場所、操作人員等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應到正規醫院就診,通過醫生辨證是否適合三伏貼,並對症選穴,以達到三伏貼真正的作用效果。

Q:哪些疾病最有效?

A:它主要真對的是「虛寒證」,包括哮喘、老慢支、脾胃虛寒、宮寒、月經紊亂、痛經等因「寒邪」引發的疾病。這類疾病冬季或感受寒邪好發,發病者多為陽氣虛弱者。需要注意的是,冬病夏治的理念和三伏貼都不能完全替代這些疾病的其它治療,因此,在貼敷治療的同時切不可盲目停葯或減葯。

常見的慢性虛寒性疾病有:

呼吸系統疾病:易患感冒著、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腸胃炎、腹瀉、消化不良等慢性脾胃虛寒性疾病。

骨關節類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慢性腰肌勞損、四肢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寒性疾病。

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子傷風等虛寒者。

其他:免疫力低下者,處於亞健康狀態患者。

看完薛主任的回答,想必大家也認識到了,三伏貼不是「萬能貼」,不是商家口中「包治百病」的神奇療法,但也不能因為一些不規範操作導致的不良反應,就全盤否定這一中醫特色療法,辨證治療,因病製宜,去正規醫院貼敷,才是正確打開「三伏貼」的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