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年大數據說話:IP劇真的不行了嗎?

從收視、網播、口碑等維度仔細分析近三年IP劇的狀況,整體來看IP劇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樂觀的。而想要真正做好IP影視化,還是要回歸內容,品質才是永恆的硬通貨。

文 |公子弭家的菀先生

來源 | 電視劇鷹眼

IP劇的鼎盛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從《花千骨》《琅琊榜》橫空出世的2015年,到市場表現平平的2018年,IP劇的熱度接連降了好幾度。甚至有言論認為IP已經淪為“燙手山芋”,成了消耗影視公司資金、難以變現的不良資產。IP劇難道真的氣數已盡?它的出路又在何方?

IP劇真的不行了?

先看幾組數據。本文從收視、網播、口碑等維度仔細分析了近三年IP劇的狀況,整體來看IP劇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樂觀的。

1、收視率:累計收視點破3劇目中75%是IP劇

數據來源:鷹眼收視系統,CSM35城,省級衛視,黃金檔+次黃檔,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視率,4+

2016-2018,三年間共有119部劇CSM35城累計收視點破1,其中累計收視點破3的劇目有4部,破2的有16部,破1的有99部,IP劇在其中均佔有一定的比重。最值得一提的是,4部累計收視點破3的劇目中,IP劇有3部,佔比75%。除了《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外,《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的IP劇。

2、網播量:“百億俱樂部”中IP劇佔67%

數據來源:鷹眼網播系統,網播總量,2016年1月-2018年12月

根據鷹眼網播系統統計,三年間網播總量破百億的劇目中,IP劇比重高達67%,可謂佔據“百億俱樂部”大半江山。去年的兩部大爆款《楚喬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都突破了400億大關,震動四海八荒。

3、口碑度:評分7以上IP劇逐年遞增,漲幅高達110%

數據來源:豆瓣

作為影視作品口碑風向標,豆瓣評分頗具參考價值。三年來,評分7以上的IP劇數量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10部到2018年的21部,漲幅高達110%。

4、前赴後繼,一大波IP劇在路上

從公布的一些資訊來看,IP劇仍在前赴後繼,未來還有一大批進行中的項目等待釋放。另有超過百部已經售出影視版權,尚未進行備案公示的網絡小說IP。

失靈的不是IP,是創作!

既然IP劇的市場熱度仍存,那麽它又為何屢被唱衰呢?

首先,與行業當下的大環境有關。2018年,整個影視行業正值供給側改革和規範化轉型,市場趨於理性,大批盲目資本的撤離導致一些項目停滯不前。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不少IP劇播出效果未達預期。

一些在網文界或漫畫界地位斐然的大IP,影視化改編搬上熒屏後卻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IP與劇集的熱度嚴重不對等,令人唏噓。

難道真的是IP失靈了?對此,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韓志傑在其演講中曾作出解釋:“IP本身也沒有錯,而是市場對IP的認知出了錯。‘IP失靈’本質也不是IP的勢能出現了衰減,而是偏離IP價值的創作失了靈。”

同時,他總結了業界對IP改編存在的誤區:被數據所左右、過度迎合和討好市場、將精力和預算壓在流量明星而非內容創作。

IP本身的流量不等同於改編後劇集的影響力,二者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想要相互轉化,關鍵是要靠創作,而創作失了靈,再大的IP也挽回不了劇集的頹勢。

對於編劇來說,IP改編並非易事。目前市場上不少IP劇既不能達到原著粉的期盼,也不能俘獲普通觀眾,可謂兩頭不討好,說到底還是創作出了問題。

比如網文IP就存在人物片面、劇情薄弱的先天缺陷,需要編劇進行補寫或結構重調,更有甚者還需要在改編中將其約束在正常的人生和社會邏輯之下,這對編劇的創作能力的要求很高。

然而,著名編劇余飛曾表示,以一線水準來要求,國內的好編劇不足30人,“你可以扳著指頭數,數完之後我還可以再從中擇出一部分浪得虛名者、借勢上位者、砍完三板斧無後勁者、抄襲者等,剩下的肯定不足30人,而這30人,可能還會因為各種原因沒發揮好,再加上製作環節可能給作品減分,最後每年能讓人記住的影視作品連15部都達不到。”

優秀編劇人才供不應求,乃是掣肘IP影視化創作的關鍵因素。

回歸內容

品質是永恆的硬通貨

IP影視化應該如何做?

1、抓好源頭,挑選合適的IP

好的IP是劇作成功的源頭。如何選擇IP?韓志傑分享了騰訊影片的標準:不看重小說數據,更看重它的故事是否足夠好,是否具備大眾性;不看重作者是否是大神,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影視化可行性。

上海SMG影視中心主任王磊卿曾表示,很多IP雖大,卻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分眾市場。這就意味著挑選IP時需找準定位,精確對應閱聽人群體,先做到引爆特定閱聽人群,才有被安利出圈成為大眾爆款的可能。

此外,隨著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政策導向偏重現實主義題材,再加上爆款IP所剩無幾,奇幻仙俠類IP已然不再是香餑餑,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反而受到重視。

《人民的名義》《歡樂頌》等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影視化改編的範本,未來不依賴大IP,而是著眼於現實主義題材,未嘗不是IP劇的一大出路。

2、堅守主線,強化情節豐滿人物

改編時不偏離原著主線,保持原汁原味,才能俘獲原著粉絲。

這一觀點也獲得《天坑鷹獵》導演成志超的認同,他在採訪中說道:“IP改編一定要保持故事的純粹性,主線是不能改變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改編部分的情節或結構,在場景、畫面、空間上融入一些設計,這樣既可以保持原汁原味,也能帶給原著讀者一些新鮮感。”

而總結爆款劇,不難發現,它們在劇情上環環相扣、豐富緊湊,在人物設定上關係錯綜、張力十足。然而大多數IP卻情節薄弱、人物片面,想要搬上熒屏俘獲大眾,就需要對強化其情節和人設,解決其先天不足和缺陷。

例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劇便高度還原了原著,微調了部分情節和人物設定,使得劇情更加緊湊,也更扣動觀眾心弦。

3、注重細節,匠心貫徹全方面

市場上玄幻仙俠類的IP劇很多,但能獲得觀眾認可的很少,究其原因還是與粗糙的製作離不開關係,很多IP劇的特效看起來很廉價也很假,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個摳圖場景,而非仙氣縹緲的玄幻世界。

去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今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在這方面就做的比較好,從服化道到場景設定,都為觀眾美輪美奐地呈現了唯美仙界。

這兩部劇的成功意味著,IP劇在創作上要堅持以作品為核心,不注水不摳圖,保障劇集的內容品質;在製作上要走向工業化,注重細節、貫徹匠心,在服化道、劇情人設、拍攝手法等方面精益求精,滿足觀眾需求。

4、不唯流量,演員實力放首位

前幾年,IP劇的主流創作法則為“大IP+流量明星”,然而隨著觀眾對演員的演技和專業性的要求提高,越來越多請來流量明星坐鎮的大IP劇撲街,預示著這一“萬能油”公式已然行不通。

回望《人民的名義》《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等“收視、口碑、流量”三高的IP劇,其演員從中生代到老戲骨,實力有目共睹。有了實力演員的傾情演繹,劇中角色才能躍然熒屏,劇情才能更流暢自然,劇作才能俘獲更多的觀眾。

結語

說到底,IP不是唱衰一部劇的理由,品質才是檢驗一部劇的標準。即使現在IP影視化遭到一些質疑,但相信只要回歸理性、回歸創作,IP劇在未來不是沒有市場空間,畢竟好的內容能經得起大浪淘沙,永遠會有人買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