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村父母也瘋狂!追逐更好的教育並非中高產階級的“特權”

編譯 | Leo

十年前,國際學校在中國還是“貴族學校”的代名詞,今天,它已然成為眾多中產階級家庭重點考慮的對象。中國國際教育市場如此快的擴張速度,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們旺盛的需求使然。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很多新興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焦慮,殫精竭慮並竭盡全力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已成為這些家庭共同面臨的問題。然而,追逐更好的教育並不局限於中產、高產階級家庭,現如今的農村父母也瘋狂。澎湃新聞英文項目Sixth Tone網站近日發布“農村父母如何賭博孩子教育”一文,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原文編譯如下:

中國父母重視教育並不是什麽秘密。對於那些有經濟能力的人來說,在更好的教育區,昂貴的私立學校或課外輔導班上花大錢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中國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尤為突出。為了更高的薪水,孩子父母遠赴大城市工作。因此,他們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農村父母不得不決定讓經濟和身體狀況較差的爺爺奶奶來照顧孩子。缺少父母陪伴以及農村學校教學品質差,導致了中國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這也讓政府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受挫。

但並非所有農村父母都接受貧困學校和留守兒童的必然性。對於農村家庭來說,讓他們的孩子到城裡上學,父親或母親(通常是母親)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的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陪讀基本上意味著犧牲父母一方的潛在收入來長期賭博他們孩子的未來。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這種情況風險很高,收入損失造成的財務壓力有時讓他們難以忍受。但他們還是相信如果孩子將來能夠進入一所好的大學,這可以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現象,我(本文作者:雷萬紅,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於2017年在甘肅省的一個貧困縣進行了實地考察。雖然它是“國家級貧困縣”,但該地區有相當多的人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地居民擁有的“三種艱辛心態”,讓他們取得了成功:教師艱苦教育,學生艱苦學習,父母艱苦工作。

根據當地教育局的說法,縣城是成千上萬農村陪讀父母的家園。雖然當地學校為來自農村的學生提供宿舍,但許多家長更願意自己租房監督孩子學習。他們在校園附近租住公寓,花時間為他們的孩子洗衣做飯,打掃房間,讓後者專注於學習。有些人在孩子進入幼稚園後立即開始陪讀,直到孩子從高中畢業。

這些父母大多數來自農村,他們都把教育視為打破貧困循環的一種方式。一些中國農村的生活是及其艱辛的,很少有當地人希望孩子跟隨他們的腳步,在土地上勞作或從事卑微的工作,收入微薄。大學學位被視為更穩定,高薪工作的入場券。

“一個高考失敗的孩子可以讓農村的陪讀家庭處於絕望狀態。”——雷萬紅,研究員

黨是一位47歲的母親,她來自一個距離縣城約30公里的村莊。然而,她的兒子和女兒都在城裡上中學,所以她租了附近的房子,全職照顧他們。黨在二年級後退學,她的丈夫在五年級後退學。他們不希望孩子有同樣的生活。“我丈夫沒有技能,他早上6點起床,工作到午夜或凌晨1點,這很辛苦,而且吃得不好。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找到好工作,而不是經歷如此多的痛苦。”

鑒於什麽是利害關係,像黨這樣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課堂上,並且他們願意犧牲父母一方的工作收入,來支持孩子教育。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將給家庭財務帶來巨大壓力。

生孩子之前,32歲的邵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職工作。那時,她和她的丈夫每年可以節省2萬元。但自從2013年她的大孩子開始上幼稚園以來,她一直致力於照顧孩子。她的丈夫在鄰近的城鎮工作,他們的家庭現在完全依賴於丈夫微薄的薪水。現在他們沒有儲蓄。

冒著很大的教育風險,陪讀父母的自我價值與孩子的學業命運息息相關。如果他們的孩子表現不佳,父母常常責備自己。

結果就像在蛋殼上行走的生活。劉,她的長子在2015年成功入讀大學,最小的兒子還在讀高中,她花了數年時間遵循同樣的習慣:除了烹飪和清潔等日常工作外,她還會在中午將手機靜音避免打擾兒子的午休。晚上9點40分之後,她只是低聲說話,以確保孩子可以做好功課而不會分心。考慮到全家對孩子教育的付出,她生活在對孩子高考失敗的恐懼中。“如果他們不成功,人們就會說閑話,他們會說你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但結果並不好,這會讓我們失去面子。”

失敗的後果不僅僅是尷尬。一個高考失敗的孩子可能讓農村的貧困家庭處於絕望狀態。經過近二十年的犧牲,他們沒有積蓄,也沒有希望獲得更光明的未來。

可悲的是,由於農村家庭可以獲得的經濟和教育資源不足,失敗也是較為常見的結果。陪讀使農村教育成為極具風險的投資。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向農村教育投入資金,但仍舊缺乏明確,有針對性的解決潛在問題的具體方案。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情況下,陪讀將繼續成為一種風險,許多農村家庭認為他們別無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