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瞻2021,疫情後哪些國家崛起或衰落,就看這10件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留給2020年的時間不多了。

12月將至,進入經濟學家和媒體們最活躍的時間——每年年底都是學者和媒體人盤點全年發展得失、預判來年經濟形勢“爭芳鬥豔”的秀場時間。

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疫情“黑天鵝”極大影響乃至直接改變了世界——例行公事般的全球經濟預測,被賦予了極不尋常的意義,受到格外認真地期待。

除非滿足於北京的哥小道消息式的玄學占卜,否則,“預測未來”恐怕是這世上最難的問題。

是否真的有水晶球,能讓我們穿越時間洞察先機,在變局中看清國家興衰趨勢、在轉折點來臨時做出明智選擇?

魯奇爾•夏爾馬(Ruchir Sharma)所著《國家興衰》一書,或許會是這樣一顆“水晶球”。

1

作為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戰略師,兼任新興市場業務主管,同時也是《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外交政策》等全球知名媒體的資深作者,夏爾馬平均每個月會有一周的時間待在不同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實地考察。他與當地政商兩界高層和普通社會民眾都會做深入交流,了解該國的經濟發展前景。

依托長達數十年的深入觀察、豐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數據指標,夏爾馬分析了影響國家經濟和未來發展前景的數千種因素,打磨出這顆“水晶球”——他提出了預判國家興衰的10大原則:

第一,作為經濟增長之源,一國的人口和人才儲備是否在增長;

第二,國家的政治環境,是否為領導人啟動經濟變革提供了支持、做好了準備;

第三,在財富分配問題上,一國是否平衡好了增長與公平;

第四,在管理經濟方面,政府對民營經濟的乾預是否太多,以及政府的投資是否有效率和針對性;

第五,一個國家是否善於通過擴大開放、加大對“供應網絡”的投資等方式,利用其地理位置;

第六,投資驅動經濟可持續增長,一國是否控制好投資增速和投資資金流向,如投資於製造業、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等標的,而非房地產或大宗商品。

第七,在市場調控和價格管控方面,一國是否將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管控在合理水準;

第八,在匯率問題上,國家是否保持住匯率合理、幣值穩定且不高估;

第九,國家是否控制好債務規模,更為重要的是,控制好債務增長速度;

第十,面對輿論的吹捧炒作,政策制定者是否能保持克制理性,謀定而後動。

夏爾馬認為,10大原則所涉及的因素之間的交叉組合,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5年發展的方向。他認為,預測一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很難靠譜,而5年的中等距離是最好的觀察焦距。

與經濟學家或媒體“紙上談兵”作預判不同,夏爾馬作為職業分析師、投資人,要拿真金白銀做籌碼,通過投資回報來檢驗他的分析預測。

2

儘管要頂著投資業績的壓力做判斷,但夏爾馬的行文風格十分輕快、可讀。

超過20年的投資經歷和“周遊列國”的實地考察,讓夏爾馬的分析評論除了立足於專業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還具備廣闊的全球視野——國家間的對比信手拈來,大量案例的採用、來自政商高層的逸聞趣事作為補充論證,這些都讓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讀性十足。

比如,針對一國是否善用其地理位置這一原則,夏爾馬拿多個國家的案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首先,國家需要挖掘自身的區位優勢,這是基礎。比如,越南和柬埔寨就充分挖掘了自身國際貿易的區位優勢,它們承接中國市場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又依托美亞、歐亞貿易大動脈,發展迅速。

但僅有區位優勢顯然不夠,比如,相比越南和柬埔寨,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斯裡蘭卡以及北非的利比亞等國更靠近歐亞貿易線路,勞動力成本有時候甚至更低,但是從經濟發展來講,卻是越南和柬埔寨更成功。

這說明,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究竟如何,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對外開放、對供應網絡的投資等,有時候比地理優勢更重要。

通過開放充分發揮一個國家的地理優勢和市場優勢,既需要沿著全球貿易路線,對鄰國開放,加入全球貿易體系,也同時要對國內縱深開放。

而加強國家對供應網絡的投資,就是投資於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包括發電廠、鐵路和公路、倉儲、通信設施等。

中國人對這條“要想富,先修路”的經驗不會陌生。

夏爾馬從經濟學視角分析了其背後的原因。供應網絡投資不足會成為製約新興經濟體發展的瓶頸,巴西和墨西哥即是兩個典型例子。兩國的投資佔GDP比例長期低於20%,這使兩國特別容易遭受來自通脹的壓力。而通脹來自於長期缺乏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所導致的供求失衡——當經濟周期變好,消費興起,老百姓需求增加,而供給因為基礎設施如道路、鐵路、電力缺乏而跟不上需求的提升,商品價格就會上漲,引發通脹。

對比中國和巴西、墨西哥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高增長、低通脹與拉美這兩大新興市場國家長期的通脹高企、增長不足,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夏爾馬雖然看重國家的區位優勢,但更看重該國政府是否有利用區位優勢的能力。

通過這種理論結合豐富案例的形式,夏爾馬侃侃而談。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借夏爾馬的眼,快速掃視全球情況,看清各國經濟發展趨勢。

3

本書的寫作時間早於疫情爆發時間,因此,夏爾馬也未曾預料到疫情“黑天鵝”事件。否則,他的“水晶球”或許會調整更換某些配方。

但是,面對越來越多不確定性的未來,夏爾馬提前給出了一些預警與忠告。

夏爾馬認為,沒有一個國家能避免經歷繁榮與衰退,同樣,也並不存在什麽中等收入陷阱,發展陷阱在一個國家的任何發展階段都有,跌落發展階梯的國家有很多:阿根廷在100年前是可以和英美媲美的發達國家,現在卻成為需要不斷向IMF 求助的發展中國家。

也因此,改革必須成為常態,只有堅持不懈地推行改革,一個國家才有望實現穩定、均衡的增長。

對夏爾馬的建議是否感到耳熟?這不正是我們常提的“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看來,面對未來,大道至簡,但永不過時。

責編: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